康德對現代哲學的影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將康德的實踐理性與馬克思的實踐概念進行對比,通過考察發現馬克思的實踐概念有康德哲學影響的痕跡,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實踐觀源自對康德的“實踐理性”概念的批判和改造。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從實踐概念看康德哲學對馬克思的影響

  摘 要:將康德的實踐理性與馬克思的實踐概念進行對比,通過考察發現馬克思的實踐概念有康德哲學影響的痕跡,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實踐觀源自對康德的“實踐理性”概念的批判和改造。在當代語境下,重新考察康德的實踐理性,對我們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理論創新,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當代性具有重要的學術旁證意義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康德;馬克思;哲學;實踐概念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4-0078-02

  在西方哲學史上,康德是一位繞不過去的偉大哲學家,其哲學思想因其晦澀、體系龐大而讓人難以領會。日本哲學家安倍能曾經這樣形容:康德哲學是一個蓄水池,以往的傳統哲學都流向康德,而以後的現代哲學又從康德哲學流出。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康德哲學在西方哲學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長期以來,傳統觀點認為康德哲學屬於唯心主義體系,其思想對馬克思的影響不大,其實,馬克思的實踐、主觀能動性、自由、社會生產關係和人的價值思想均受康德哲學影響,為了說明“康德是通向馬克思的橋樑”[1]7,本文擬從實踐概念入手,考察康德哲學對馬克思的影響。

  一、康德的實踐理性與馬克思的實踐觀

  ***一***康德實踐理性的邏輯起點和理論內涵

  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立者,他提出的關於認識論和形而上學的先驗哲學,給當時的哲學思想帶來了一場革命,我國現代飲譽海內外的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翻譯家和宗教學家韋卓民先生對康德的評價遠遠超過了黑格爾。長期以來,學界在討論馬克思理論來源這一問題時,總是將問題的焦點放在黑格爾和費爾巴哈身上,強調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哲學對馬克思的影響多於康德哲學。傳統哲學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來源有三個:一是德國古典哲學;二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三是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德國古典哲學中,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和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唯物主義哲學對馬克思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當大家把關注的目光放在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身上時,忽視了康德哲學對馬克思的影響。從方法論來看,馬克思哲學受益於黑格爾哲學中的辯證法,但是從本體論的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科學的理論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曾受惠於康德哲學,“康德是通向馬克思的橋樑。”為了說明“康德是通向馬克思的橋樑”[1]7。這一理論問題,下面我們將考察康德實踐理性的邏輯起點和理論內涵。

  “理性和人是康德哲學的兩大主題,對人的關注是康德批判理性和重建理性的目的”[2]40,康德將理性分為兩類:一類是理論理性;另一類是實踐理性。理論理性以“現象界的感覺經驗作為研究物件,關涉到自然必然性”[1]6,實踐理性“以本體界的道德行為作為研究物件,關涉到自由”[1]6,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將康德的實踐理性稱之為道德實踐。康德的實踐理性是“從原理出發,分解到概念,然後以關照事實”[1]6,那麼,康德對實踐理性分解的邏輯起點是什麼呢?在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及康德的“善良意志”,康德正是藉助“善良意志”來貫徹執行他的實踐理性,所謂“‘善良意志’就是為善而善的意志,它只為‘善’而存在,不為其他目的而存在,它代表的是‘至善’”[3]82。康德實踐理性的邏輯起點是以人的善良意志和意志自由為前提,將道德法則與道德自律統攝於實踐理性的絕對命令之下。從這個角度來看,絕對命令就善良意志的主人,沒有善良意志,康德的理性實踐就無法被主體自覺遵守。

  在考察康德的實踐理性的邏輯起點之後,我們還必須瞭解康德實踐理性的理論內涵。那麼康德的實踐理性是什麼呢?康德認為,“它就是‘道德形而上學原理’,即道德律或絕對命令,亦即純粹理性向人心頒定的先天法則規律或無條件的命令。絕對性即無條件性,即不管在什麼具體條件下都‘應當如此’。”[3]82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理解,康德的理性實踐是“人絕對服從自己的絕對命令,這才是真正的自由。”[2]43即“康德認為只有人心中的實踐理性所規定的道德法則才具有客觀的普遍有效性,才能成為普遍的必然的道德標準。”[4]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康德的道德標準是先驗的、唯心主義道德觀,並且,西方馬克思主義鼻祖盧卡奇一語道破康德道德哲學的本質,即“只是簡單地把從自然科學中獲得的概念直接運用於社會。”[3]82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康德的實踐理性概念過於機械化和直觀化,是唯心主義的實踐觀。

  ***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實踐觀源自對康德的“實踐理性”概念的批判和改造

  首先,康德的實踐主體是人的理性,而馬克思的實踐主體是現實的人。

  “康德開創了主體論思維和研究方式,建構了西方近代第一個具有典型性和轉折意義的實踐哲學,康德的實踐哲學以自由為核心,將主體性問題研究由認識論提高到主體論的高度,使之由純粹的認識問題昇華為道德實踐問題。”[5]實踐概念在康德和馬克思各自哲學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不同的是,康德的實踐是人內心中的道德修養,而馬克思的實踐是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為進一步說明二者實踐主體的區別,我們先從康德的實踐哲學入手,康德實踐哲學的主體是人的理性,強調“人為自然立法”,康德將實踐分為兩種,一種是遵循自然概念的實踐,另一種是遵循自由的實踐。康德將這兩種實踐置於精神範圍內予以討論,這是因為“康德的道德是先驗的‘道德’,康德的‘自由’是以先驗的道德法則為基礎的自由,康德的‘實踐’是道德的實踐,是遵循自由概念的實踐。”[6]由此看來,康德是用唯心主義的方式凸顯實踐主體,他將這種實踐主體“歸結為一種意志的活動,而不是現實的人的具體的現實活動。”[6]

  馬克思打破了以往舊哲學的藩籬,認為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是“感性的物件性的活動”,這個實踐的主體不是抽象的理性,也不是什麼客觀精神,而是“現實的人”,那麼什麼是“現實的人”呢?馬克思和恩格斯是這樣理解的,“這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得到現成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所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6]因此,馬克思超越了康德唯心主義的實踐主體,提出了實踐的主體是“現實的人”,建立了新的世界觀。同時,馬克思的實踐觀凸顯了人的主體性地位,這一“‘主體’概念同樣源自康德,尤其源自康德自稱的‘哥白尼的革命’。”[1]7即強調主體性在實踐中的重要性,並將這一重要性引入到實踐概念中,實現了實踐理性與主體的融合,並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觀。   其次,康德道德實踐的客體是道德律令,馬克思的實踐客體是現實世界。

  康德在確立道德實踐哲學的主體是人的理性之後,提出了其實踐哲學的物件即客體是道德律令。康德認為,“只有遵循道德法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7]“所謂實踐自由,就是指意志除了道德法則之外,不再依靠任何別的東西。”[8]康德實踐哲學的全部中心內容就是道德律令,同時,這個沒有任何規定性的道德律令是康德實踐哲學的客體。

  馬克思唯物史觀中的實踐客體則是人類生活的現實世界。同時,馬克思將實踐客體與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聯絡起來,指出,人類正是通過這種認識現實世界和改造現實世界的物質生產活動,得以生存和繁衍。

  最後,康德實踐的目的是解釋世界,而馬克思實踐的目的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康德建立實踐哲學的目的是用“實踐理性去解決其在認識論領域中遇到的純粹理性不能認識‘自在之物’困境,從而在道德領域為實踐理性留下地盤”[6],即康德實踐哲學的目的是解釋世界,實現“至善”的道德目標。馬克思與康德不同,這正是馬克思超越康德的精華所在,馬克思認為實踐的目的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他認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物件、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抽象地發展了,當然,唯心主義是不知道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7]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的實踐觀是指人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件性活動。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通過對康德理性實踐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在繼承、批判和超越的基礎上開始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實踐觀。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廈的基石,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於以往舊哲學的重要標誌。

  二、康德實踐理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意義及評價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實踐觀有受康德哲學影響的痕跡,但是馬克思並未完全被籠罩於康德的實踐理性下,而是以批判和超越的眼光來看待康德的實踐理性,“康德的實踐理性將人的價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馬克思將這一高度繼續拔高,將人的主體性價值進一步凸顯,“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物件性的活動”[2]97,把“事物、現實、感性”“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從主體方面去理解”[2]97,從這一系列的論述來看,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哲學已初具雛形。思想敏銳的馬克思雖然汲取了康德實踐理性的合理核心,但是,具有批判精神的馬克思並未止步於康德,而是進一步揭示出康德實踐理性的階級根源,“德國的小資產者,包括其代表人物康德在內,害怕法國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的實踐方式,因而他們竭力把法國資產階級的血淋淋的革命‘實踐’轉化為德國小資產階級的軟弱無力的‘實踐理性’。”[1]6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康德的實踐理性是代表德國資產階級利益的,是唯心主義的實踐理性,不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在現實中是不堪一擊的。

  鑑於此,本文的結論是:馬克思是康德實踐理性的受益者和批判者,馬克思通過批判分析康德的實踐理性,吸收其合理核心,中間經過黑格爾和費爾巴哈,進而提煉出自己的實踐概念,並以實踐概念作為自己的理論體系核心,創立了科學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關注康德的實踐理性對我們重新反思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淵源,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彰顯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性具有一定的學術旁證意義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俞吾金.康德是通向馬克思的橋樑[J].復旦學報:社科版,2009***4***.

  [2]關鋒.論馬克思的實踐理性[D].廣州:華南師範大學,2005.

  [3]張西平.歷史哲學的重建[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

  [4]李霞.實踐批判:在康德和馬克思的視域中[J].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54***2***.

  [5]歐陽康,張明倉.康德實踐哲學及其意義探析[J].河北學刊,2008***5***.

  [6]劉玲,陳娟.從解釋世界到改變世界――論馬克思對康德實踐觀的超越[J].巢湖學院學報,2011,13***1***.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康德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康德的批判哲學特徵
企業答謝會主持詞精選
相關知識
康德對現代哲學的影響
康德批判哲學的影響
淺議希臘神話對英美文學的影響
論希臘神話對英美文學的影響
論孔子倫理道德思想對現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啟示
試論跨文化傳播對現代大學生文化意識的影響
淺談網路語言對現代漢語的衝擊
有關現代文學的論文
中國古代哲學的論文
現代醫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