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發球技術有哪些動作要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在實戰運用中,根據對方的不適應,決定自己的發球種類。比如,對手不適應強下旋球,那你就以發強下旋球為主,再偶爾發一兩個上旋球或不轉球,往往能達到理想效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AAA,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乒乓球發球技術的動作要領

  一、轉和不轉發球

  技術特點是球的旋轉反差比較大。在使用旋轉變化方面,不轉發球的使用是以能夠發出比較強烈的下旋轉球為前提;在落點方面,往往以發近網短球為主,兼顧長球。

  ***一***、直拍正手轉與不轉發球

  1、技術動作標準

  站位:左腳在前右腳在側後,以便與發揮腰的力量。

  引拍:拋球適當想後上方***應避免垂直拋球***,這樣可以借上球由向後下方落下來的力。同時向後上方引拍,使拍面後仰,手腕適當外展。腰向後轉。

  揮拍擊球:以腰帶臂後向前下方揮動,觸球時拍面後仰,手腕加力,身體微向前壓,充分運用身體的發力。

  還原:發球後,揮拍動作儘可能停住,以利於還原。

  2、技術動作關鍵點

  A 在拍觸球的瞬間,軍頂發球是轉或不轉。

  B 發下旋時,用球拍下半部偏前的部分摩擦球的中下部。

  C 發不轉球時,用拍的上半部摩擦球的中下部。

  ***二***、橫拍正手轉與不轉發球

  1、技術動作標準

  站位:反體離球檯約15cm,重心稍降低,雙膝微屈。

  引拍:當球拋起後,持拍手向後上方引拍,拍面適當後仰,手腕、手臂適當放鬆,利於發力。

  揮拍擊球:當球下降到適當位置***擊球點高,發球的弧線會高,擊球點低,發球不會過網***,持拍手迅速用力由後上向前下方揮拍。擊球后,使轉與不轉兩種發球的動作要近似。

  還原:發球後要控制動作幅度,並注意還原。

  2、技術動作關鍵點

  發下旋時,用球拍的下半部去摩擦球的中下部,觸球瞬間,拇指、食指和手腕加強用力,做下旋的摩擦。

  發不轉球時,用球拍的中上部去摩擦球的中下部,觸球瞬間,同樣加速。注意體會球拍吃不住球的感覺。

  二、奔球

  技術特點是球速快,落點長,衝力大,球的飛行弧線低,突然行強。常常通過偷襲對方正手位,來實施牽制對方側身搶攻的戰術意圖。

  ***一***、直拍正手奔球

  1、技術動作標準

  站位:儘可能靠近球檯。

  引拍:拋球時,拍向後引,球拍稍橫立起***儘可能與發側旋的動作相似***。身體重心移至右腳。

  揮拍擊球:擊球時,球拍立起,向前方稍下快速揮動,用球拍擊球的中部,擊球點要比較低,以降低弧線;儘量使第一落點靠近本方球檯的底線處,以便發出長球。

  還原:擊球后,儘可能停住隨勢動作。

  2、技術動作關鍵點

  A 擊球點比較低,與網高基本相同。

  B 第一落點要靠近本方球檯的底線附近。

  C 用手腕的彈擊力擊球。

  ***二***、橫拍正手奔球

  1、技術動作標準

  站位:靠近近臺,身體稍前傾,左腳前右腳後。注意觀察對方的站位,決定發球的線路。

  引拍:拋球時,持拍手向後方引拍,拍面稍前傾,手與手腕適當放鬆,腰稍向右轉。

  揮拍擊球:用腰帶手發力向前揮,觸球瞬間再變化球拍發直、斜兩線的角度,提高隱蔽性。觸球時手腕有彈擊球的動作,重心由右腳向左腳移動,球拍繼續向前揮,重心落至左腳。擊球點要比較低,以降低弧線;儘量使第一落點靠近本方球檯的底線處,以便發出長球。

  還原:注意動作還原。

  2、技術動作關鍵點

  A 擊球點要比較低,與網高基本相同。

  B 第一落點要靠近本方球檯的底線附近。

  C 用手腕的彈擊力擊球。

  ***三***、直拍反手奔球

  1、技術動作標準

  站位:靠近近臺,右腳在前,左腳稍後,考慮好發球的線路。

  引拍:拋球的同時,球拍向後方引,並帶動腰向左側轉動,拍面與地面垂直,手腕適當放鬆。身體重心在右腳。

  揮排擊球:球拍向前揮動並加速。觸球瞬間變化發球線路的球拍角度。充分運用手腕的彈擊力量。擊球點要比較低,以降低弧線;儘量使第一落點靠近本方球檯的低線處,以便發出長球。

  還原:揮拍時調整身體的重心和姿勢,注意還原。

  2、技術動作關鍵點

  A 擊球點要比較低,與網高基本相同。

  B 第一落點要靠近本方球檯的底線附近。

  C 用手腕的彈擊力擊球。

  三、正手平擊發球

  技術特點是速度比較慢,力量比較輕,技術容易掌握。

  1、技術動作標準

  站位:身體離球檯約40cm,兩腳開立,略寬於肩。

  引拍:拋球時,向後上方引拍,球拍拍面略向前傾。

  揮拍擊球:球拍向前下方揮動,擊球的中部略偏上。

  還原:擊球后迅速還原。

  2、技術動作關鍵點

  A 拋球和引拍的時機要準確。

  B 揮拍擊球時有一個略微向前下方向壓球的動作。

  四、側上、下旋發球

  技術特點是球具有混合旋轉的性質,易於在旋轉和速度方面進行變化組合。是比較常用的發球技術。在旋轉變化方面,以側下旋發球為主,配合側上旋發球;在速度變化方面,可以把側上旋發球當作奔球來用。

  ***一***、直拍正手側上、側下發球

  1、技術動作標準

  站位: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身體側向球檯,降低身體重心。

  引拍:引拍時,球拍向上引,同時腰後轉,拋球手抬起。

  揮拍擊球:球拍向前下方揮動,腿和腰腹用力帶動手臂,拍觸球時,手臂和手腕發力。觸擊球后,可使手腕做外展的假動作。側上旋發球的拍面略微立起,在球拍橫向揮動中,摩擦球的中部;側下旋發球的拍面略後仰,在球拍向側下方揮動中,摩擦球的中下部。

  還原:控制結束動作,利於還原。

  2、技術動作關鍵點

  A 引拍要充分,要發揮身體轉動的力量。

  B 側下旋發球時,球拍略後仰,摩擦球的內側下部;側上旋發球時球拍略立起,摩擦球的內側中部。

  C 觸球時動作儘量一致,發力要集中。

  ***二***、橫拍正手側上、下旋發球

  1、技術動作標準

  站位: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身體側向球檯,降低身體重心。

  引拍:當持球手將球拋起時,持拍手向身體的後上方引拍,身體隨之向後轉動,球拍稍後仰。

  揮拍擊球:揮拍前,持拍手腕應適當外展,球拍向前下方揮動。發上旋時,拍面由後仰逐漸變成稍橫立狀。觸球時手腕向橫側方用力,並微微勾手腕,以加強上旋。發下旋時,拍面稍後仰,用球拍的中下部摩擦球的中下部,此時手腕和手指發力。

  還原:隨勢揮拍的幅度不宜過大,以使還原動作能迅速完成。

  2、技術動作關鍵點

  A 引拍要充分,要發揮身體轉動的力量。

  B 側下旋發球時,球拍略後仰,摩擦球的內側下部;側上旋發球時球拍略立起,摩擦球的內側中部。

  C 觸球時動作儘量一致,發力要集中。

  ***三***、直拍反手側上、下旋發球

  1、技術動作標準

  站位:兩腳平行或右腳稍前。

  引拍:拋球時,拍向後上方引,手腕稍外展,球拍適當後仰,同時腰後轉,左腳稍抬起,重心移至右腳。

  揮拍擊球:擊球時,以轉腰、身體重心向左腳迴轉帶動手臂、手腕發力。發側上旋球時,擊球點在球拍向前下揮轉向橫側上方揮動之前;側下旋發球時,擊球點在球拍向前下揮動開始時。

  還原:發球後,迅速還原。

  2、技術動作關鍵點

  A 運用好腰的力量。

  B 發側上旋時,擊球點在球拍向前下揮轉向橫側上方揮動之前。

  C 發側下旋球時,擊球點在球拍向前下揮動開始時。

  D 做側上、下旋發球時,擊球點的位置要儘可能地接近。

  ***四***、橫拍反手側上、下旋發球

  1、技術動作標準

  站位:兩腳平行或右腳稍前。

  引拍:拋球時,用肘的上提來引拍,並引向身後,球拍橫立,手腕內收。

  揮拍擊球:揮拍時,以肘帶前臂,向身體側前方揮,這是手腕突然加力外展摩擦球,同時身體向前壓。發側下旋時,球拍稍後仰,儘可能向前下方揮動。在球拍轉向側上方前的瞬間摩擦球的中下外側。發側上旋時,球拍稍立起,儘可能向側方揮。在球拍向前下方揮動轉向側上方的瞬間摩擦球的中部外側。

  還原:結束動作儘量縮短。

  2、技術動作關鍵點

  A 發側下旋球時,擊球點是在球拍向前下方揮動轉向橫側方變化之間。

  B 發側上旋時,擊球點是在球拍向橫側方變化之後。

  C 兩個動作在擊球點上要力量靠近。

  【知識延伸】:

  乒乓球如何接球的方法技術要領:

  搓接。所謂搓接,一般多用於接短球,不提倡長球用搓接,這是中國運動員技術打法的獨到之處。搓球的動作小,出手快,隱蔽性強。其技術動作:就是拍面後傾,根據球的旋轉強度,向前、向下擊球。這雖然是一種最原始的接發球的方法,但也是最基本的技術之一。要練好搓球,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搓接的力量主要是來自小臂、手腕、手指三個部位,用其合力搓出不同的變化,而且又能把球搓得很低,控制住對方。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三個部位能自然放鬆,手腕放鬆是核心。放鬆了才能控制住球,達到隨心所欲。在長期的運用實踐中,運動員根據自身特點,對這一技術進行了很細緻的分化,比如:有快搓、慢搓、搓長、搓短等。至於搓球和削球的比較,既有區別又有相同之處。我的理解是:對付臺上球和近檯球,叫搓。對於中、遠檯球,就叫削吧!削球是搓球延伸演變而來的!它不僅是搓球的放大後的動作,而且還有它特定的一些技術要領。和搓球一樣也能削出轉與不轉的球,是防守型球員的一項專門技術!在這方面我知之甚少,也就不能再說清楚一點了!

  託接。所謂託接,就是在搓球的基礎上,拍子不僅向前用力,而是在觸球時向上抬一下,為了避免球過高,拍子不能太后傾,比搓球要立一些。有種用拍子在球的底部向前、向上包一下的感覺。這種包球動作,是用拍子在球的底部畫一個下弧***小半圓***,用前弧***靠身體一側***觸球,向前、下用力,是弱下旋;用弧底觸球,向前平動用力,是強下旋;用後弧觸球,向上用點力,是不旋球,這後一種動作就明顯是託球。這樣同一個動作,能有三種變化,達到真正的搓、託結合。應用時手型動作要做的逼真,來欺騙對方!給自己搶攻創造條件。託球是對付不出臺的強下旋球,進行過渡的最好辦法,球友們一定要好好練哪

  推球。所謂推球,就是推擋技術。其技術要領:在推擋時,兩腳站位與肩同寬,後腳跟稍抬起,身體重心提高,有點居高臨下的感覺。觸球主要靠手和小臂向前發力,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伸開,主要靠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中指和無名指要在拍後用力頂住拍子,配合發力。運用技巧:推球主要用於不轉球和弱上旋球為主;擋球主要用於強上旋球,就是借力把球封過去。在運用上還有大力推擋,象蔣鵬龍那樣,推出的球特別有力量。另外還能推下旋球,這就改變了對不出臺的下旋球只能靠搓接的老辦法,這樣推過來的球又平又快,還有點下旋,會給對方造成麻煩***甘志遠對下旋球推得很好***。技術要領:就是在掌握以上推球技術的基礎上,拍面要後傾,並把拍子插到球底部,向前推的時候,大母指鬆開,變拍子後傾為前傾,有點翻拍猛力前送的感覺。推擋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封球的重要技術。業內人士說得好:“只會拉弧圈球不是高手,同時又會封弧圈球才算高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練好推擋技術。

  吸接。所謂吸接,實際上是一種減力推擋的技術。也就是說,在推擋技術動作的基礎上,觸球時拍子不是向前推,而是減力後撤。技術要求:重心要提起來,後腳跟稍離地,含胸收腹。在減力時,不是整個拍子向後撤,而是拍子在端平時下半部向後撤,上半部順式前移。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鬆開拍子,主要靠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要做好減力,手臂及手指在擊球前一定要放鬆,這是關鍵。我們常說的貼一板,這一技術與吸接有點接近,但也略有不同,這些技術都需要在實踐中去慢慢去領悟吧

  拱接。所謂拱接,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擠球。說到底也是推擋細分的一種,它與推下旋球的動作有相似之處。只不過前者能推下旋球,後者能推出下旋球。為什麼拱過去的球是下旋呢?而不是上旋呢?這是源於技術動作的不同!推下旋時,拍子上半面有向前送的動作,而拱接沒有這個動作。是根據來球的不同旋轉和強度,拍子後傾,固定拍子角度,不僅拍子向前推,而且還稍有向下的動作。所以拱過去的球,就有了下旋。在我們海地區有一些選手,正規的推擋不怎麼會,凡是過來的球一律拱接,我感到這是初學推擋時,身體重心太低,大母指又鬆不開拍子造成的,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了這種拱接的動作。

  擺接。所謂擺接,是搓短球的一種擺短的有效方法。它最大的特點是出手快、突然性強,能有效的限制對手的拉、攻上手。動作要領是:在來球的上升期,引拍不易過高,拍型略立,觸球中下部,以向前、下方發力為主,略帶向側的力量。擊球時,手腕瞬間有一較小的制動動作,在自己發力的基礎上,適當借對方來球的力量,在過網的前提下,可減少球向前平動的距離,才能擺出高質量的短球。在用擺短接發球時,要特別注意三個問題:其一,必須抓住上升期觸球,以體現快捷;其二,手臂離身體要近一些,離得遠,就很難控制這種精細的技術,還會影響準確性和質量;其三,手臂不要過早伸入臺內,這樣不能形成較合理的節奏感,難以體現出手快的特點。初學者要下功夫,反覆體會以上三點,才有可能把擺短練好。

  切接。所謂切接,常指的是一種側切的技術。在世界上直握拍選手馬琳、橫握拍選手孔令輝,他們在大賽中常用側切的技術,以巧破千斤,不但能從被動轉為主動,往往還能直接得分。就是在來球角度大,無法反攻時,就派上了側切的用場。技術動作:就是拍子要半立起來,一般與地面是在45度到65度之間,角度是根據來球的不同旋轉和強度進行調整的。不論是左和右側切,拍頭都要伸出去,臂與身體的內夾角:右手側切一般在60度至70度左右;左手側切一般在30度至40度左右。這個角度能夠發上力。切出的力量是用大臂把小臂送出,在球的上升期或最高點將球側切出去,運用的是小臂、手腕和手指的合力。擊過去的球,不但平直而又側拐,又很飄忽。由於球的節奏發生了變化,往往給對手造成措手不及,對不上節奏。

  撇接。所謂撇接,是我們常誤認為是一種不太正規的動作。過去,我們一般是在側身位,正手搓側旋球、斜線球,常用擺短球與撤身挑直線配合運用,使對手不敢輕易撤身,進行有威脅的正***攻。現在又發展為撇接或晃撇接發球,這一技術要在來球的最高點選球,球拍接觸球的後中下部,手腕略有外展,向左側前下方摩擦球,使球帶有左側下旋,落臺後向外拐,讓對手不容易對準球。特別是晃撇,就是在撇接之前有一個假動作,左右晃動,聲東擊西,欺騙對方,效果極佳。這是一種要求很高的技術,初學者應先掌握好快搓和慢搓的基礎上,在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把這一動作加進去,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挑接。所謂挑接,是接短球的一種方法,分為正手挑和反手挑。從目前優秀運動員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這一挑接技術均適用於***直***橫板運動員。挑接的動作要領是:當球即將過網時,手伸進臺內,同時,視來球的方位不同,選擇不同的腳向前跨步,將腿插入臺下。以右手拍選手為例,正手挑,如果是正手位就上右腳;反手位,就上左腳。用正、反手挑球,當前腳伸入臺下,後腳適當跟上一點。再來球的高點期,擊球的後中部,以前臂發力撞擊球為主。在擊球的一瞬間,手腕有一突然的微小內收***正手***和外展***反手***,適當給球一點摩擦,以保證準確性。但挑接一定挑出力量,要有突然性,為下一板求得主動,創造進攻條件。要挑不出力量,還不如不挑,那會給自己造成被動。在過去多數運動員以搓接為主的時代,現在開始向臺內挑接和側拉轉變,這是技術的一個創新。

  吊接。所謂吊接,又稱為“放”,但絕不能只認為是放高球,兩者有著一定的不同。而吊接往往重於戰術的角度,吊到對方的空位,用於過渡,調動對方,爭取主動。一般直握拍選手運用的多。其要領:不論在正位還是在反位,正、反手持拍基本立直,當迎住球時,揮拍主要向上、稍微向前用力,吊接過去的球,弧線不高,有一定上旋,速度不快,有點飄,還有一定下沉感!對方回球時很難借上力。這種技術對那些步伐好、正手弧圈好的選手儘量少用,否則往往吃虧!至於放高球,也是吊接的一種,但往往是在極為被動的情況下所採用的。放高球和吊球在落點上有區別,吊,一般落點是在中、近臺;放,一般是在對方的端線附近,既跳的很高又向前飄拱,還有左右側拐。48屆世乒賽大家都看過了吧!梅茲放的高球,作為國家隊的頂級高手王浩和郝帥都不適應,也照樣紛紛落馬!

  帶接。所謂帶接,是一種對付上旋球的比較好的辦法。其特點是能夠借上對方的力,再往前帶,過去的球弧線低,而且往前拱,給對方的連續進攻造成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對方正、反手拉起來的弧圈球,用快帶的方法變線,穩定性強,過去的球速快,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關鍵時的相持球中也採用快帶的方法,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馬林的快帶,做得最好。快帶時整個過程中手腕放鬆觸球,有利於微調球的弧線、落點並增強手感。主要是用小臂、手腕、手指三個部位發力,但主要是借力。技術要領:快帶的拉手很小,主要是調整擊球的位置,並根據來球高低、上旋強度,來調整拍子前傾的幅度。要在上升期把球帶過去,用手腕的調整進行變線。快帶時身體重心也要提起來。以防止球出界。

  撕接。所謂撕接,也稱為快撕。是適合橫拍反手對付下旋球的一項技術。我們業餘選手往往跟帶和圍分不開,是因為這三種技術動作很接近。快帶是向前用力;圍封是橫著向左或向右包球,是用拍子在身體一側畫一個內弧;而撕球是這兩種動作的中間。既有向前又有側向發力觸球。拍子的前傾幅度沒有快帶那麼大,但比圍球的前傾度要大一些,是在來球的上升期,比快帶再晚一點,要在最高點選球。這樣才能體現出撕球的快捷。用土話說快撕就好象?一板的動作。我的體會:撕球象打小快板攻球那樣的感覺。

  敲接。所謂敲接,就是我們過去常講的彈擊。只適用於反手。這是對付半高球和高吊弧圈球的一種好辦法。他出手快,突擊性強,防不防勝。技術要領:拍子略前傾;橫握拍頭要抬起,直握也要把拍子端平;在來球的最高點選球;主要靠小臂和手腕發力;擊球時身體重心要提起來,要在左胸前擊球;並要把肘沉下來,保持平穩,這樣才能提高敲擊的準確率!

  拉接。所謂拉接,是我們常說的那種提拉球。一般是用來對付長球的方法。在拉接中,要特別注意第一時間與第二時間的本質區別。手低於檯面接觸球,一般情況下就可以認為是第二時間。高於球檯或基本與球檯在一個平面上時,可認為是第一時間,此時拉接,容易發上力,能夠保證一定的準確性,它能在時間上爭取主動。而在第二時間接觸球時,就需要適當的調整,在力爭壓低弧線的同時,主要是要靠落點來控制對方。初學者在開始練習拉接時,要多注意練習在第一時間拉球,體會發力擊球時對旋轉的感覺,等到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在有意識的練習第二時間拉接的手上感覺。其技術要領:拉與衝的動作基本差不多,只不過拉球在力量和旋轉上,都沒有衝接大,而動作也沒有衝球的幅度大。拉接往往用於過渡的多,而衝接一般用於進攻。至於打磨結合的比例,兩者也基本是一樣的!特別是中國又研究出反手側拉技術,並已廣泛運用。這一技術橫握拍選手比較適用。其技術要領***以右手持拍為例***:大臂抬起端平,小臂和手腕自然下襬,屈收到右掖下,離右肋20釐米左右。用轉腰、大臂帶動小臂、甩腕子,向左前方包球發力。拍子執行軌跡有一個左內弧線,由於拍頭朝下及拍面的左右傾斜度的不同,所以能側拉出三種旋轉:拍面前傾能拉出左側上旋球、拍面立直能拉出左側旋球、拍面後傾能拉出左側下旋球。實戰效果很好!

  衝接。所謂衝接,指得是衝弧圈球。這是當前乒乓球運動中最常見、最重要的技術手段,既能用於過渡,又能用於控制;既能用於相持,又能用於搶攻,其用武之地比較寬。而要強調的是:衝弧圈球發展至今,有兩點值得大家重視:一是弧圈球向爆衝發展與運用,球友應該認真去學習掌握。其動作要領,在前一篇已經講過了,在這裡就不再介紹了。二是衝接半出臺球,這要有一定意識和足夠的膽量。其運用原則是能衝接的,就不要搓、撇。否則,將會造成被動。在運用衝接技術時,不要拉手過大,手臂向球檯靠近,抬高,擊球點一般在臺面以上。重心要拔起來,並前移,以前臂和手腕的突然向前、上發力為主,整個幅度不要過大,有點近似於小前衝。而在這些環節中,抬高重心是至關重要的。由於這種球,比短球還長一點長,比長球還短一點,剛剛出臺,而且比較頂。在運用衝接時,要給球一定的力量,一定要有突擊性。這樣才能達到衝接的目的***在我們地區弧圈球衝得好的代表是馬雨華、陳曉宇***。

  打接。所謂打接,就是我們常說的攻打技術。主要用來對付長球和高球。其技術動作:基本要求拍面垂直,再根據來球的旋轉強度,隨時調整拍面的角度。也就是說,對付強下旋球,拍面稍微後仰;對付上旋球,拍面要前傾。比如打高吊弧圈球,一定要做到蓋打,也就是用拍子從上向下蓋住球,可見拍子的前傾度是非常大的。運用時基本是以擊打為主,略有點磨擦。所以打接對拍子角度的要求比較高,這就需要在長期的訓練中去慢慢感悟。由於現代乒乓球的競技中,發球的旋轉非常強,突然性和速度也今非昔比,給攻打技術的運用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運動員接發球時,使用攻打的概率已經很低。但是,作為一個立志要打好乒乓球的人來說,不能因為難度大,就沒有信心,以至放棄。畢竟,攻打是乒乓球的一項主要技術,其在比賽中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可謂學之難度大,用之威脅也更大。至於打高球,也是需要下功夫練的,別看球過來很高,因為過來的球在跳起後,又高又飄,還往前拱,又有左右側拐,給擊打帶來困難:一是對不上位置,找不準擊球點;二是打不出力量,而常被對方反衝。在這方面中國隊在四十八屆世乒賽中是有深刻教訓的!

  提高乒乓球發球實戰能力的技巧

  提高實戰能力之發球練習一

  發球要想佔得積極主動,離不開發球的威脅性,具備威脅性的發球包含的要素有:出手突然、揮拍隱蔽、方向難辨、旋轉強烈。因此,發球的動作多數是在同一位置上,用相似的手法,在接觸球的一瞬間靈活地轉動手腕、變化球的角度,去撞或摩擦球的不同部位,發出各種變幻莫測的球。

  要想發出高質量的球,關鍵是在觸球剎那間手腕的高度靈敏***觸球位置決定旋轉***和加速度***決定速度和旋轉***,並與手臂、腰部發力的默契配合,以及恰當的拋球高度和合理的擊球入臺點。

  發球隱蔽動作若能做到真假動作相互配合,而且具有較強烈的旋轉差,發球後再與搶攻配合,會產生較大的威脅。

  根據乒乓球的特點和規則,必須要掌握1-2套高質量的發球。一套是常規發球,另一套是絕招發球,關鍵時刻用。日常的發球訓練應達到以下要求:

  1、根據自身技術風格掌握1-2套主要發球。不要什麼球都去發,什麼球都發不精;另一個注意的是第一板與第三板一定要配套,適應自己的打法特點。

  例如:相持能力好,就多以側上旋為主,配合側下的訓練;上手能力強,多以側下或下旋球為主,結合側上;反手能力強的話,可以學習反手一套發球;正手能力強可以學習內側、外側或者轉不轉都可以。

  2、訓練時可以先練單一的旋轉或單一落點發球,再練用相似手法發出兩種以上不同效能的球。

  例如:以練發正手下旋球和不轉球配套為主,就應先練單一旋轉的下旋球,無論用正手或者用反手發球,都能發出旋轉很強的下旋球。然後,再用相似的手法發出不轉球,將其配套成龍才有威力。所謂轉球或不轉球,都是相對而言,只有把轉球發得轉、不轉球發得像轉球,轉與不轉球之間旋轉反差大、手法相似、難以辨認,才會對對方造成威脅。

  提高實戰能力之發球練習二

  用相似手法發出不同旋轉,主要是靠觸球板的不同部位和用力的大小來決定,練習中,先練習觸球不同部位達到旋轉變化,再練真假力量達到旋轉變化,再加一些肢體動作來誘惑對方,比如跺腳,發不轉的時候跺腳,發轉的不轉,用暗勁,兩者熟練後,把兩個元素加起來一塊來練,達到發球隱蔽的目的。

  3、當旋轉達到一定質量後,加上落點的訓練。在練長、短球及直、斜線球時,應注意引板時的相似度和擊球瞬間的突然變化,來增加對手的判斷難度。

  4、訓練當中一定要努力提高發球質量,增強樹立質量意識。有的球友在訓練時不追求發球質量,這種訓練屬於低質量的重複,效果不好。只有在高標準的要求下,才有可能發出高質量的球。發球質量意識建立後,在正確理解動作要領的基礎上,首先要有恆心,然後要保障發球訓練時間和次數;通過量和時間的積累,在比賽中發球的威脅性才會體現出來。

  5、在訓練當中,可以找個球友練習發球和接發球,一個發,一個接,並通過兩人溝通交流,來測試發球的質量,有針對性地對發球的某一個環節,某個難點進行專項訓練,速度不快、旋轉不強、落點不刁、真假動作不夠隱蔽等等。總之,缺什麼練什麼。逐步提高發球的質量。

  提高實戰能力之發球練習三

  6、當練到一定程度後,對自身發球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發到對方正手位短球,離網不超過30釐米,可畫一個限制區,球必須落在區域內;第二落點不能出臺;球過網後,反彈弧線要低,不能高過球網;手法要隱蔽,假動作要逼真,要有旋轉變化;發到對方反手位長球的落點,離邊線不超過20釐米;發球至對方球檯後,出臺線路必須從邊線出臺,而不能從端線出臺,以便增大發球線路的角度。

  7、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每天能夠拿出30分鐘進行發球練習,並要有一定的量化,標準是:發球的數量以及每條線的數量,失誤率只能在5%-10%。隨著發球水平的逐漸提高,可追加調整發球量化考核標準。例如:對髮長球要求,200個球*2組,必須有90%-95%的球落於不超過20釐米的指定區域。如果不達標,可以對自我增加發球量或加罰體能訓練,同時也促進心理素質的提高;旋轉、落點及配套隱蔽動作程度等必須有規定標準,而且還要有量化標準。例如:站在側身位正手發斜線長球,500個球*2組,發直線短球;400個球*2組;長、短球配套,400個球*2組。

乒乓球發球技術的關鍵點
乒乓球旋轉球的應對方法介紹
相關知識
乒乓球發球技術有哪些動作要領
乒乓球基本戰術有哪些掌握要領
跆拳道的腿法有哪些動作要領
跆拳道有哪些動作要領
心意六合拳有哪些動作要領
蕙蘭瑜伽有哪些動作要領
跆拳道基本技術之前踢動作要領有哪些
乒乓球常用的八種發球技術有哪些
學習排球發球技術有哪些要領
羽毛球技術有哪些練習方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