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好太極拳雜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現今練習太極拳的人,大都是跟著老師學完套路後自己練。也有一開始跟著碟子學,學會後自己練。這樣習練到一定階段,往往會出現較長一段時間不見進步的現象,總覺得缺點什麼,可又不知道問題在哪裡,找不出問題所在,再練就是盲目地瞎練,甚至可能越練越糟。冷靜下來,對照規範的榜樣檢查對此一下,就會發現問題不在大形大架,而在於細微處和轉折處。很多動作只有籠統的空架子,而缺少細微充實的內容。豈不知一套拳或一套器械,每一個動作並不是定勢好就算好,而在於它充實細緻的內容。有沒有韻味充實不充實全在於每一處的細微之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閱讀!

  一、腰胯的主導作用

  太極拳論中有一條真理,“以腰帶,以腰脊之力帶動四肢執行”。其實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如果認為它是皆之所有動作的真理,那就是教條,是死搬硬套。從兩個方面來講,一是腰和跨是兩回事,有的動作是腰動胯動,有的動作是腰動胯不動。如果這兩個概念不清楚,再怎麼練也練不好。如雲手一勢,左腳向橫向左邁步,上身向左扭轉,收右腳向左移步。右腳橫向向左移動。上身向右扭動。上身及兩臂在向左、向右扭轉時是以腰帶胸轉動兩肩帶臂以臂帶手是180度的扭動,而兩胯是下沉穩定不動的。左腳向左移動時,左胯不但不能隨之扭動、反而還要微微向內***向右***合。向內向裡合的具體表現就是左膝微微內扣,這樣才能牢牢穩住左腳踏實穩定,不然,不論剛落地時怎樣擺正左腳,也輕不住胯的扭動而扭動呈外八字。同樣,右腳向左移動時上身隨腰而動帶動兩肩兩臂揮手向右擺動,右膝也要微微向內向左合住才能穩住右腳是平行狀。如果分不清胯和腰定和動之分,即胯不動只是腰動的關係,這個橫向平行的移步肯定做不規範。



 

  再舉一例:分腳點劍一式,右手持劍,左劍指符於右腕處向身體左側扭轉反撩劍時,也是雙胯穩住不動,上身只是隨腰向左扭動將劍擺動左胯旁,如果雙胯和腰一起向左扭動,就會帶動雙腳扭動。此環節一定要做成胯部以下下肢穩定,腰胸間以上帶動雙臂扭動。接下來右腳前踢右手持劍右後下點時,雙胯穩住,腰以上先微右轉胯以下和腰以上互不攪力,再揮劍下點,如果是下點劍時稍有發力,即右腳踢出時也要有同等的發力。這樣動作才能穩定而舒展,不掌握這些細小的轉換過程,練數年也難以把握其穩定。

  二、需注意,執行中轉向在肩,運化在胸

  太極拳的轉換處非常圓活婉轉,甚至達到了天衣無縫之狀,一般不易被初學者看出和掌握。如基本動作的摟膝拗步,一個拗步的摟膝推掌定勢後接下一個摟膝拗步,常常在上步轉身時身體搖晃不穩,一些人常常以為是由於樁功功夫不到所致。其實不然,是因為轉向運作的方法不對。接上勢外摟膝拗步,先以腰帶腳向外擺45到30度,這時的胸腰也隨之向左或右擺動45到30度,胸腰擺動的方向和腳尖膝蓋的方向相一致,重心前移,後蹬腿上步時,基本上只是雙肩帶兩臂弧形環繞,而此時的胸腰基本不再扭動,當後掌立掌在耳旁前掌按至腹前,上步之腳已著地時,再以腰帶胸,轉肩一掌外摟一掌向前推出。該動作的腰胸肩三者的關係應是分階段有分工的,並不是在上步時腰動胸動肩也動,如果上步時腰身帶兩臂同時扭動,要不用力過大煞不住勁,要不勁小使不上勁,既不穩定也不順暢。

  野馬分鬃也是這樣,定勢後接下一個野馬分鬃,弓步的前腳掌外擺多少度,胸肩的轉向也是多少度,後腳上步時是衝著腳尖和胸的方向跟上來,然後雙手合抱成抱球狀,再做下一步左右手分出。不注意分清胸肩轉換的步驟和階段,獨撐一隻腳的身體,必然動根而左右搖晃。42式劍中提膝後截劍式,首先要合住胯,腰為中軸胸向右轉,右臂向右揮,左臂一定要回環,緊密配合,充分發揮兩肩是一個整體的勁力,這樣右膝左伸,胸肩右轉的動作才能做到位。

  三、需分清身體各部位勁力轉換

  身體各部位的勁力轉換,這就是各部位不同階段發揮不同作用的過程轉換。太極拳的用力方法是“發於根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一般理解發勁是在腳腿與腰身,領勁是在手,好像和射箭一樣,箭尖領勁,箭尾發勁,實際並不那麼簡單。怎麼樣才能感覺並做到以腳催身,以身催手呢?在腳腰共同發勁中,當腳跟先發勁時,發勁點在腳,其次膝關節的伸縮催動腰身,這時發勁點在腰身,接著腰身也參與旋轉發勁時,腰身便從發勁點變成第二部發勁點,這時發勁點又從腰身向前移到肩,繼之又發勁摧動臂,臂又成了領勁點,再接著,當臂也參與伸張發勁時,臂同樣從領勁點變成發勁點,使勁力最後轉移到手上去擊達目標。在發勁與領勁的轉換中,腳和腰身的發勁並沒有結束,而是仍然在繼續。這樣,全身的發勁便緊密結合起來,連貫成一氣。只不過,當中有主次不同,用力的輕重 也不盡一樣。如攬雀尾,掤和擠按都是手掌是領勁點,不注意這點,常常是身子已去,手臂還不到位,給人以乾癟之狀。步法也是這樣。上步時,提腿時領勁點在膝步當提膝伸前去時,領勁點由膝移到了腳跟;並由腳跟領勁向前蹬出,到達目的地。又如42式拳中左分腳接轉身右拍腳,一些人常常拍腳無力不響亮。並不是腿部無力也不是腿部柔韌性不夠,而是沒有領勁點,腰膝及人腿的力量送不出去。如果腳尖繃直上踢。就會又有力又響亮,這也是領勁點的作用。

  四、需加強基本功,基本動作的訓練,否則提高拳藝和追求精微將是空中樓閣

  要把太極拳練到外有形態,內有韻味,歸根結底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功。太極拳的基本修練就是對基本要領,基本技術和基本素質的修練,包括基本功基本動作和基本套路。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技術提高則會遇到障礙而停止不前。這時,只有加強基本功和基本訓練才能彌補不足攻克難關。如柔韌性不夠,髖關節拉不開,扣劍擺腿就擺不開130至180度的扇面。就連最基本的弓步也沉不紮實,其細緻入微就可想而知了。為此,要抓住三點進行強化訓練,一是在踢腿、控腿、劈叉及壓肩下腰上下功夫。基本功對拳架的作用是默移潛化,不是今天練了明天就有變化,它是一個極艱苦,又枯躁的訓練,要有耐力能夠靜下心來,在紮實練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已的拳架有所變化,再練一段時間,持之以恆,你就會收到意外的收穫,原來的擺腿會飛躍到標準弧度的扇形,原來的分腳蹬腳會輕鬆的達到一定的高度。二是把難度、強度作為突破口專項訓練,以此帶動整體水平提高。一些難度動作做不好,必然有它的原因,是功力不夠還是方法不對,要不是竅門沒找到。如提膝後截劍,提膝到位了,後截劍扭不到位,用力後截劍了身體又搖晃不穩。此竅門在於光有後截劍與提膝成對拉之勢的相反力還不夠,還要將右膝暗暗向內扣,和胸肩的前探也成對拉之勢,形成外展內合,內緊外鬆開中有合,閤中有開的整體,否則即吃力又不穩定。三是在動作的規範性,準確性上下功夫。自己苛求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專項訓練,以達到優美要求。

 

在太極拳中如何正確進行調息
太極拳狀態
相關知識
如何練好太極拳雜談
如何練好太極拳基本功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腰襠勁的方法
如何練好太極拳
教你如何練好太極拳的方法
如何練出太極拳的勁及好處
新手應該如何練習太極拳
如何練習太極拳強身健體
如何練習太極拳的虛和實
年輕人如何打好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