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陰陽入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陳氏太極拳所謂的陰陽入扶,是指拳勢中陰陽相互滲透和相互攙扶之意。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陳氏太極拳要求,無論是以形導氣,還是以氣導形,其最緊要者,全在陰陽協調平衡有度,及陰陽入扶程式的體現。陳鑫雲:“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妙於一著一太極,空空跡化歸烏有。”可見練太極拳之陰陽,首先注重陰現陽藏。在其理念的引導下,必須細心推求:明其陽而注其陰,知其前而注其後;明其領而注其催,知其開而注其合;明其運而注其聚,知其出而注其入;明其放而注其卷,知其發而注其蓄。從而加強對陰經、陰勢、陰氣、陰勁,及對柔軟的節段昇華。鬆柔以後,逐漸向“柔中寓剛”邁進,到“剛柔相濟”階段後,即是陳氏太極拳陰陽入扶的功夫層次。


  以太極拳中姿勢觀之,分為俯勢和仰勢。

  俯勢:俯勢雖為陰勢,卻可以入陽氣,同時注重督脈領導諸陽經之氣順脊背直上,氣升於頂,經百會穴進入泥丸宮內稍加停息後下降,隨著鬆肩垂肘、含胸塌腰,氣機經過中丹田***前對膻中穴,後對夾脊關***繼續下沉於腹,由於束肋合腹的動作配合,小腹的關元、中極二穴同步內收納氣***衝震命門***,使氣復歸於下丹田之中。內勁要求除頭頂懸外,全身之勁全部鬆入腳底,以助足底之勁上翻傳導。例如陳氏太極拳小架中的“閃通背”一式,氣機三次通背,第一次遺背的動作要領就如上所述。

  仰勢:仰勢雖為陽勢,卻可以入陰氣,同時注重任脈領導諸陰經之氣上升,經頭順脊而下降,由命門而入丹田,構成陰陽倒轉之勢頭。以陳氏太極拳大架中“閃通背”一式為例,氣機三次通背時第二次通背的動作。

  可見程式是:以背為陽,太俯而曲,則督脈交任脈,過陽而入陰,陽與陰人扶也;以腹為陰,太仰而彎,則任脈交督脈,過陰而入陽,陰與陽人扶也。因此,在陳氏太極拳運動中,要細心體會每一個拳勢中每一動的陰陽入扶程式。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無論是陰扶陽,還是陽扶陰,都要求做到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不滯不息,迴圈無端地執行著。入陽氣時,必須使陰氣扶起,否則,氣機偏重於陽剛,容易導致身體內部氣機死而不活,神氣呆滯;還容易導致肢體與關節僵硬死板,來脈轉關過節不靈,無法做到鬆柔圓話、旋轉自如。入陰氣時,必須使陽氣扶起,否則氣機偏重於陰柔,導致身體內部氣機散而不聚,形體鬆懈而無勁力,毫無掤勁可言,很難形成聚合之勢。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陳氏太極拳運動中,必須貫穿“陰來陽逆,陽來陰逆;不滯不息,不乖不離”的原則,每練一式,頭頂必須虛虛領起,促使腦後脖頸上佐中氣的兩條大筋放鬆而直豎,保證中氣暢通無阻。同時周身鬆緊有序,領導全身骨節與勁路的執行、轉關、磨合、落點、還原總歸完整一氣,此即陳氏太極拳“陰陽入扶”的真義所在。
 

太極拳流派的構成
太極拳的陰陽交會
相關知識
太極拳的陰陽入扶
太極拳的陰陽理論和虛實原理是什麼
太極拳的陰陽相助的理論
太極拳的陰陽交會
太極拳的陰陽哲理
陳氏太極拳的丹陽功
太極拳的特點之陰陽論
陰陽中和之道是太極拳的靈魂
陳式太極拳的入門要求
楊氏太極拳的入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