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之技擊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中華武術,門派繁多,攻防技巧,各有所長,拳打腳踢,謂之一般。然而陳氏太極拳卻獨樹一幟。太極拳將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等太極思維應用到拳藝上,雖然玄妙,但仍符合物理力學的原則。其拳理是:應用自身的體重,以我整體對他人之區域性,以槓桿積小成大。又如門軸般的方式結構,達到時間上不先不後,空間上不多不少。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制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借力發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已則滯。其技擊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為主要的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或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再借力發力。

  陳氏太極拳是要靠內功的推動習練,有了內功,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談得上防身與競技。而陳氏太極拳不僅講究入門手法和勁法,同時注重步伐的練習,並把步法的習練融入各類纏絲勁之中。每個肢體的區域性自轉纏絲與整個身體的公轉纏絲連綿運轉,使全身一靜無有不靜,一動無有不動,形成由大及小,由外及內的螺旋纏繞的纏絲圈,撞之不散,擊之不破,且能隨心所發,隨勢聽用。從另一個層面上講,防身可預防突發的意外事故,通過太極拳的鍛鍊,會使肢體靈活,反應迅速,極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應變能力,故關鍵時刻能起到救已於危難之中的作用。拳法者,古兵家之支流,故《漢書-藝文志》曰:“所謂技巧者是也。”



 

  太極拳主張動作“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有圓有方,有開有合”,運動特點:“纏繞摺疊,鬆活彈抖,蓄髮互變”,運動形式:“螺旋式”,這些運動方式,不僅僅運行於肌膚之上,而且貫穿於全身促使各個關節、肌肉、細胞都得到運動,從而產生內氣,發揮技擊的效果。

  總體上說:“太極拳是武術,必須有一定的功力,要有體力和耐力,離開了這些,它就不是武術。正因為是武術,所以就離不開武術的規律。太極拳是在力量的基礎上,鬥智、鬥勇、鬥技巧。所以在練習太極拳的方法及指導思想上與別的武術拳種有一些區別:外家拳以拳打腳踢為主,躥蹦跳躍,騰挪閃戰,攻防含意明顯。而陳氏太極拳則別具特色”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外形寂然不動,內氣一動,外形隨氣而動,其攻防大都隱於內而不顯於外。意到氣到,氣到勁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撐。周身需完整統一,勁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使身體內外部建立起鞏固的防線,一身形成了俱備五張弓的蓄髮之勢。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

  “頭頂碎磚,脖纏鋼筋,搶鎖咽喉”等是氣功的運氣方法,而太極拳則結合了力學和經絡學的理論,採用螺旋繚繞的運氣方法,以小力勝大力,以弱力勝強力,而所謂的太極拳蓄髮相變,引進落空,借力打人,皆是螺旋勁所起的作用,從而達到周身完整的統一。故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說:“虛籠詐誘,只為一轉。”太極拳不僅僅有健身一說,而且技擊奧妙,它以棚***用於化解或合力發人***、捋***用於借力向後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棚勁***、按***對上盤的外棚勁或作反關節拿法***、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

  膀前後寸勁擊人***為中心,在粘、黏、連、隨的基礎上以螺旋纏絲的內勁為統馭,將抓、拿、摔、滑、打、跌焙為一爐,內外兼修。《拳論》中說:“斯技旁門甚多,雖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可見,太極拳技擊不是比力而是比技巧。太極拳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槓桿原理,就具有了“四兩拔千斤”的功能。並揉合了一切重力,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達到“後人發,先人至”。

  歌雲:“棚捋擠按須認真,周身相隨人難侵,任人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拔千斤”。
 

對太極拳技擊的認識
太極拳理法十解
相關知識
太極拳之技擊作用
太極拳的技擊作用
太極拳的技擊作用
論太極拳之技擊
太極拳在技擊中的應用
太極拳中腰的作用
什麼是太極拳的技擊
太極拳的技擊特點有哪些
太極拳摔技動作的要求有哪些
太極拳的技擊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