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發生時該如何進行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6日

  雙方談話的時候,怎樣避免對吵對罵,怎樣通過溝通來輕輕鬆鬆解決矛盾呢?下面小編整理在矛盾發生時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矛盾發生時溝通的方法:提出具體的請求

  首先,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麼。如果我們請求他人不做什麼,對方也許會感到困惑,不知道我們到底想要什麼。而且,這樣的請求還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例如,一位女士談道:“我請我先生少花一些時間在工作上。三個星期後,他和我說,他已經報名參加羽毛球比賽……”這位女士說出了她不想要什麼——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的時間在工作上,但沒有說清楚她想要什麼。於是,我們鼓勵她直接說出願望,她想了想,說道:“我希望他每週至少有一個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她回家告知丈夫這個具體化的心願之後,丈夫很快同意了。

  有一次,我應邀去協調一些高中生與他們校長的矛盾。這些高中生對校長極為不滿。他們認為他是種族主義者,並準備找機會報復他。一位牧師擔心會出現暴力,就請我去協調矛盾。一開始,他們就舉例說明為什麼他們認為校長是種族主義者。聽完幾個例子後,我請他們講講他們希望校長具體怎麼做。此時,一位學生不屑地說:“這有什麼用嗎?每一次和他說我們的想法,他總是說‘離開這裡!我不需要你們這些人告訴我該做什麼!’”

  接著,我向他們瞭解,他們向校長提出了什麼請求。他們回憶說,他們希望校長不要對學生的長髮說三道四。對此,我的看法是,如果他們說出希望校長做的事,而不是不希望他做的事,他們就較有可能得到積極的迴應。

  此外,他們還提出,他們希望得到公平的對待。然而,校長的答覆是,他對學生十分公平。我評論說,如果他們請求的是具體的行動,而非抽象的“公平對待”,那麼,他們就較有可能得到滿足。

  於是,我和學生們一起列出了他們的具體請求,共有38項。其中包括:“我們希望黑人學生代表可以參加校服標準的制定。”“在你提到我們時,我們希望你用‘黑人學生’,而不是‘你們這些人’。”第二天,他們向校長提交了書面請求。當晚,他們就在電話中興高采烈地告訴我,校長同意了所有的請求!

  我們提出的請求越具體越好。如果我們的意思含糊不清,別人就難以瞭解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此外,使用抽象的語言還會使我們無法深入瞭解自己。

  請求他人採取具體的行動將揭示我們的動機。一對夫婦發生了爭吵,太太對先生說:“我認為你應該讓我成為我自己。”先生反駁:“我沒有嗎?”太太氣沖沖地說:“你當然沒有!”於是,先生就問太太她到底想要什麼,太太回答說:“我希望你給我自由!”然而,這樣的一堆請求還是過於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當她試圖澄清她的請求時,她突然意識到了她想要什麼。她說:“不好意思。準確地說,我希望,不論我做什麼,你都能點頭贊同我。”像這樣具體的請求,先生才懂了。

  有一次,我為一對父子提供心理諮詢服務。在諮詢的過程中,父親對15歲的孩子說:“我只是希望你能有一點責任感。這個要求難道過分嗎?”這時,我請他說明,他的兒子怎樣做才算是有責任感。於是,他就向我解釋他對孩子的期待。最後,這位父親說:“當我說我希望他能有點責任感時,我實際的意思是,他要聽話,而不要固執己見。”

  抽象的語言無助於深化自我認識。和這位父親一樣,在使用抽象的語言表達願望時,我們一般不會提及我們可以做的事情。例如,為了瞭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公司經理對員工說:“我希望你們和我在一起時,不要有什麼壓力,什麼話都可以說。”這句話反映了管理者希望員工“不要有什麼壓力”。如果管理者想讓他的請求更具建設性,他可以說:“你們是否可以告訴我,我怎樣做,你們在和我談話時才能放得開?”

  矛盾發生時溝通的方法:“請求”與“命令”

  一旦人們認為不答應我們就會受到責罰,他們就會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聽到命令時,一個人只能看到兩種選擇:服從或反抗。不論如何,只要人們認為我們是在強迫他們,他們就不會樂於滿足我們的需要。如果我們在過去常常指責他人,那麼,我們的請求很可能會被看作是命令。而一個經常受到指責的人也會傾向於將請求解讀為命令。

  如何區分命令和請求: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批評和指責’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傑克和他的朋友珍妮說:“我很孤單,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這是請求還是命令呢?現在還不好說。我們需要根據珍妮沒有同意時,傑克的反應來作出判斷。

  假定她回答說:“傑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傑克接著說:“你這人真自私!”那麼,他的提議實際上就是命令。因為他並沒有重視珍妮休息的需要,而開始指責她。

  以下是對話以另一種方式展開:

  傑克:“我很孤單,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珍妮:“傑克,我真的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找別人好不好?”

  傑克一聲不吭走開了。

  珍妮發現傑克不太高興,就問他:“你怎麼了?”

  傑克:“沒什麼。”

  珍妮:“我覺得你好像有心事。來,說說看。”

  傑克:“你知道我孤單極了。你要是真的愛我,今晚就會留下來陪我。”

  在這段對話中,傑克仍然沒有重視珍妮的需要,而是認為珍妮不再愛他。我們越是將他人的不順從看作是對我們的排斥,我們所表達的願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這將導致惡性迴圈,因為一旦人們認為我們是在強迫他們,他們就會不太想滿足我們的願望。

  反之,如果傑克尊重珍妮的感受和需要,那麼他所表達的願望就是請求而非命令。

  這時,傑克也許會說:“珍妮,你的意思是說,你已經很累了,今晚需要休息?”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不想勉強人,那麼,清楚地表明這一點是重要的——這有助於人們相信我們提出的是請求而非命令。

  例如,我們可以說:“幫我開啟窗戶好嗎?”而不是說:“請開啟窗戶!”然而,在人們無法滿足我們的願望時,我們是否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最能體現我們提出的是請求還是命令。如果我們願意去體會是什麼使他們無法說“是”,那麼我們提出的就是請求而非命令。

  選擇通過請求而非命令來表達願望,並不意味著,一旦人們說“不”,我們就不再去滿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著,除非已經充分體會是什麼妨礙了他人說“是”,我們就不會試圖說服他們。
 

跨部門溝通技巧心得
如何培養主動溝通的意識
相關知識
矛盾發生時該如何進行溝通
火災發生時該如何進行處理
當地震發生時該如何保護自己
地震發生時該如何逃生方法
當發現兒童溺水者時該如何進行急救
孩子發生早戀如何與地溝通
如何進行溝通協調
如何進行溝通
管理者如何進行溝通與激勵
不同部門之間如何進行溝通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