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論語感悟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6日

  我在最近又溫習了一遍《于丹論語心得》,突然覺得她就是在針對我的心境所寫的,她寫出了我心裡想說又寫不出來的話,她用女性特有的細膩的筆觸,深邃的思想,獨到的見解,來解讀《論語》,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老師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溫暖的、快樂的生活?祕訣就是去找到內心的安寧。

  我把內心的安寧理解為:平和。以樂觀向上、閒適超逸的性情融入環境,當然,要達到孔聖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師所說的那種和緩、從容談何容易,必須經歷千錘百煉方能修成正果,逐步提升自己,努力追求內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至少他可以讓我們少一點煩惱,多一些快樂,

  正如我的境況,我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裡,在一個有近300名教職員工的學校裡曾經是個引領者,來到這裡,沒有一個人認識我,曾經的輝煌不在,孤單而無奈,如果沉湎這些,就是抱頭痛哭都不為過,但是想想,有得有失,關鍵是我得到的是我最想要的,失去又有什麼可惋惜的呢?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捨得捨得,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得失就在轉念之間。你的心田越淡定,越從容,你就會捨棄那些劇烈的、巨集闊的、聲張的、外在的情勢,而尊敬恬靜的、心田的聲音。這會使你走到社會角色中的時刻,可以或許不失去自我,可以或許做到最佳,讀後感《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

  讀後讓人豁然開朗,淡然微笑,還讓人掩卷而思,浮想聯翩,頓時,心靜謐下來。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說,已步入不惑之年,對人對事已接近淡然,雖然有些人有些話觸到敏感的心靈,難免有些黯然,但我總是願意把它往好處想,不爭不惱,一笑而過,

  “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想開些,何必計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我也有很多的感悟,現在,對學生也是寬容很多,因為我自己有孩子,她也曾因為老師的原因哭倒在我懷裡,我的心也曾痛過,我不想別人的孩子也因為我哭倒在別人的懷裡,所以每句話我都掂量一下我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嗎,結果失誤減少了很多。

  另外,我知道孔子教書有好些特點。從某些方面說,孔子是一個好教師。于丹老師筆下的孔子樸素平和、謙虛賢達,博學睿智,平易近人,時時為我們傳遞著一種博大、仁愛和快樂。

  首先他注意道德品質的培養。顏回、曾參的粗衣淡飯。刻苦鑽研的優良品質,孔子一再表揚。宰予懶惰,誇誇其談,孔子嚴厲地責備過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發憤忘食.不知老之將至”的勞動熱情,都是他的光輝面。原始的孔子,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其次,孔子教書能瞭解學生們的優缺點以及他們的特長和個性。曾參的德,子路的勇,顏回的好學,子貢的聰明,孔子常常能信手拈來,並提出“因材施教”。他是溫和的,如春風拂面,從來不訓斥學生,我也悟道並不是老師聲嘶力竭學生就會按照你的要求來的,有時需要的只是繞指柔,我讀《心得》,學孔子,做一個快樂的老師。

  《論語》通知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以文言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聰慧,以聰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排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仍能讓人體悟到經典的聰慧與溫暖。

  篇二

  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反覆用溫柔強調它的偉大之處,真正的經典是溫柔的,他就在你身邊,看起來很近,沒有長篇大論,卻細水長流般融入讀者心中。

  其中幾句話,對我影響頗大“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蒼天還用說話嗎?她無聲無息的使四季變換有序進行,養育了世間萬物,她需要說什麼呢?這幾句話,把天地的包容寫的極致,天地人,三者融合為一體,這不正應該是我追求的嗎?

  還有孔子對於勇的理解“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這憂、惑、懼對應的仁、智、勇,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對於每一個的實踐,都極其困難。需要很長時間內部消化。

  孔子強調自身的修養,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種何等的修為。他一生的座標是“十五治學,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這裡我對“二十不悔,三十而立”最有感觸。我正處在二十歲,我對自己前二十年做出的每一個決定,不能說沒有悔。但是,我現在對自己的選擇和作為都接受,我就認為我,做到了“二十不悔”。至於“三十而立”我也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我想像的“三十而立”是在社會立足,有車有房有存款有地位。想想看真的太狹隘了。“三十而立”不是“三十而富”如果一個人把目標定位在三十歲有房有車,多數人可能覺得他把目標定高了,但是實際上,這個目標太低了。一個人一生中做的最偉大的事,不能僅僅停留在還完了房貸啊。“三十而立”立的是心態,是內在的堅定從容,在三十歲的年紀,內心可以在複雜混亂骯髒的社會中不驚不怨,不被世界左右。用溫柔的方式,處理世界的一切變化。這才是“三十而立”吧。讓我們在此約定,到了三十歲,再來翻看論語,到時候再體會不惑與知天命,也許更有不一樣的理解罷。

  篇三

  暑假期間,細細品味了《于丹論語心得》,對整個人生有種大徹大悟,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有許多不如意,每當我們深陷於煩惱漩渦時,總是不停地抱怨,不停地懊惱,不停地遺憾……現在回想自己在遇到煩惱時所出現的一些思想和行為,感到有些羞愧和無知。在細讀此書後,我深深體會到于丹對《論語》的那種簡單,明亮,快樂的感悟,正如她所說:“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論語》的道理是溫暖的,樸素的,自然的,孔子傳遞給人們的是一種平和樸素的生活態度,幫助迷途的世人指引了生活的方向,開啟了心靈的明燈。

  于丹教授從天地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方面,向人們揭示了《論語》的真諦,讓我們知道怎麼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在現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由於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競爭激烈等問題,人們顯得越來越浮躁,精神世界空虛。這些問題在我們這一代青年人尤為突出,在拜讀了此書後,回想自己這二十四年短暫的人生經歷,雖然不算虛度,但也沒有過得那麼的有意義。我對此書的心靈之道和人生之道這兩個章節的感悟頗深。

  心靈之道——人生百年,孰能無遺?既然死生,富貴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歸,個人無法決定,也無法左右,那就要學會承認並且順應。“承認並且順應”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因為它傳遞給我們最樸素的生活態度和最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承認”即人們在遇到人生遺憾時應持有的態度,正確面對遺憾,不逃避;“順應”即使得人們學會怎麼樣處理所遇困境,不要糾纏其中,不強求,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正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人生的坎坷無奈,心靈的波盪起伏,靈魂深處隱藏著可怕的多面性,讓自己體味著人生的“五味”。直面認識人生所遇見的遺憾和困難。世界上最難淨化的是心靈,我們用眼睛看了太多的凡塵俗世,卻完全忽略了眼睛內省的作用。人的眼睛有兩種作用,一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區發現內心。在為生活奔波,為工作苦惱,為未來發愁時,不妨時常留出一小片寂靜之地,讓一股清泉沁潤心靈,讓一絲陽光溫暖心靈。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困惑時感悟人生的真諦,鬱悶時追尋心靈的精髓。

  人生之道——在這天地幽幽,物序流轉中,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渺小的,轉瞬即逝的生命。人生有限,自然永恆,這種強烈的反差,足以帶給人們強烈的心靈震撼,讓你悵然淚下。那麼,我們怎麼樣能夠在短暫的生命裡活得更精彩更有意義呢?在粗略的人生座標上,每人個都有著幾個重要的階段。《論語》提出:“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每一個階段都給人們人生髮展的一個大致長度和方向,只是人們想要以怎麼樣的方式到達每個階段的終點,這個是人們自己決定的。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把有限的知識放大到極限的學習方式中,把生命中儘可能把握的東西儘可能掌握,先不要超越年齡去考慮那些遙不可及或者玄而又玄的東西。只有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起來,“三十”才能“立”。而這種“立”並不是以外在的社會標準來衡量是否成功,而是一種內在的心靈標準來衡量你的生命是否有了一種清明的內省。超乎功利去完成一件內心真正認定的事情,這大概是“立”的一種見證。三十歲以後的“不惑”之年,我們就要學會用減法生活,書中提到:“人的內心就像一棟新房子,剛搬進去的時候,都想要把所有的傢俱和裝飾擺在裡面,到最後才發現,家裡已經沒有空間放自己了。”所以,我們要敢於捨棄並且知道如何捨棄。“五十而知天命“,到這個時候,人的內心已經淡定從容,不怨天,不尤人,以一種淡定的力量去應對外界。“六十而耳順”,能夠悲天憫人,理解和寬容他人。“耳順”是一種融會貫通的境界,是中國文化所崇尚的最高的境界。一個人能夠做到“耳順”,就要使自己無比開闊,不管是看到無法理解的人或者事物,都能以一種“我是他***他們***或她***她們***或者它***它們***的一部分,我能夠融合到所有存在在世間的一切。”“七十二而從心所欲”,我理解為這個階段的人應該回到童真年代,即“返老還童”,從二十歲直至七十歲,人們已經能夠把社會的壓力變成一種生命反張力,只有重新拾回兒童時代無憂無慮,天真無邪生活的心境和生活態度,才能夠真正的做到從心所欲那樣的一種淡定從容,這也許應該是所有人的一種人生規律,最後的終點即是最原始的起點,我們應該承認並順應,這樣的生命才是有效的完整的生命。

  通看此書三遍,受益匪淺,回味無窮。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的圓潤地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個人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應該就是《論語》給予我們的終於啟示和意義!

  

于丹教授論語心得
中國文化傳統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
相關知識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體會
于丹論語感悟心得
讀于丹論語感悟讀後感
于丹論語感悟讀後感
于丹論語讀書心得
于丹論語感悟讀後感範文
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高中作文
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
于丹論語心得心靈之道讀後感範文
于丹論語心得讀後感精選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