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國學經典品幸福人生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讀國學可以修身怡心,從中學會做人處世的道理,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先人後己的處世態度。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讀國學經典品幸福人生,歡迎閱讀!

  篇一

  駿馬奔騰辭舊歲,三陽開泰迎新春。12月26日、27日,我們首陽山全體教師迎著凜冽的寒風,匆匆趕往伊洛中學,聆聽許建國、衛楊梅、李豔玲三位國學文化講師進行經典教育講座。兩天的講座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使我們的靈魂得到了一次淨化,使我們身心受到震撼。

  講課的專家老師引經據典,妙語連珠,聯絡自身,細說國學:行善、盡孝;連“根”養“根”、枝繁葉茂„„聽課的老師,時而掌聲雷動,時而熱淚盈眶,時而頻頻點頭,時而沉默不語。聽眾們被三位專家繪聲繪色的演講包圍者,感動著。大會8點半開始,一直到中午12點半結束,期間沒有休息,整整4個鐘頭,老師們紛紛沉浸在國學的魅力中,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飢餓,忘記了寒冷,但每個老師的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溫暖。

  在分享國學文化時,我們首陽山中心校劉爭力校長率先帶頭,談體會說心得、論孝道、話德學。在他的垂範下,多位教師爭先恐後紛紛上臺,懺悔以前所行,真誠釋放心聲。當即表示,感悟《弟子規》,今天就踐行!

  為期兩天的講座雖然結束了,但老師們依然意猶未盡、情緒高漲。當天晚上,我校老師紛紛在微信圈中談論著自己的學習收穫。我校韓老師微信中寫道:百善孝為先、盡孝要趁早;多行善常學習;傳統文化,貴在踐行„„週一到校後,老師們在課間自發聚在一起各抒己見,學習熱情依然不減。週一早上大集會時,利用《弟子規》誦讀時間,全體師生為聖賢三鞠躬,教育學生學習《弟子規》貴在堅持;踐行《弟子規》要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真善美,傳遞正能量,使國學文化的精髓發揚光大。

  下午例會時間,在校長帶頭下,我們大冢頭教師又繼續討論分享。教師們聲情並茂,感情交融,自我反省,決心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老師們真正地感動了,分享過程中,談到動情之處禁不住熱淚盈眶,還有老師起立為以前自己在工作中的不當之處給大家鞠躬道歉。

  這次的講座深入人心,感謝中心校為大家搭建的這個學習平臺,希望以後這樣的講座經常舉行,更希望因為這次講座使我們首陽山鎮的教育蒸蒸日上!

  篇二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巍巍如山,勃勃如海。是什麼讓我們民族的文明如此含巨集闊大、深沉磅礴?又是什麼讓我們民族的文明如此經久不衰?那就是我們的國學經典。

  究竟什麼是經典,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呢。 《辭源》的解釋是,“典範的經書”。

  《現代漢語辭典》的詮釋是,“權威的著作”。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經典是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結晶。”

  通過上述界定和啟迪,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中華民族的國學經典是深入人心,影響深遠,世代流傳的原創性典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品。

  我們當代人為什麼要閱讀國學經典呢?

  首先,從大處說,經典名著既是一個民族最重要思想遺產的載體,而且是一個民族獨特經驗的彙集。而就個人而言,閱讀經典也是閱讀其它讀物不可替代的。國學經典,譬如《詩經》、《論語》、《道德經》、《資治通鑑》等,是中國千百年傳承下來的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不朽之作。千百年來,經典著作影響了無數人,有力的證明了它對個人人生引導的價值。一是可以幫助瞭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利於全面提高文化素養,增強民族責任感和自豪感;二是繼承和發揚古代先賢那種嚴謹踏實和勤奮不已的治學精神;三是既可經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從中學會做人處世的道理,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先人後己的處世態度。這對人生成長和事業的成功,無疑至關重要。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我們面臨著科技理性的膨脹、人文價值的失落、道德的危機、人際關係的疏離和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張對立。學習國學經典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學經典所關注的是對人本身、人存在的意義、價值及其自我完善問題以及人類文化的前途、命運的苦苦思索,以期在終極關懷的層面上重建人的意義世界和精神家園。

  中華經典美,字字響噹噹,祖輩金玉言,切記不可忘。

  敲響那一排銅質的編鐘,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五千年的歷史之蘊涵、文化之積澱,通過一首首詩詞、一部部著作,呈現在我們面前。

  讀經典使人博學。秦始皇統一中原,漢武帝業精於勤,唐明皇開元盛世;朗朗上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矢志不渝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忠貞愛國的“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唐僧師徒歷盡艱險,寶玉黛玉愛意綿綿,三國風雲誰主沉浮;林則徐虎門銷煙,康、樑維新變法,中山先生嘔心瀝血……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我的隻言片語無法娓娓道來。而閱讀經典,則能博貫古今。

  讀經典使人思考。以孔孟之儒家思想為例,有人說儒家思想是國學,是歷經歲月洗禮和嚴格考證的精髓,因此應大力提倡和巨集揚。但也有人說,儒家思想對封建社會的影響很大,並被封建統治者長期奉為正統思想,當今社會若宣揚孔孟,豈不是掀起了尊孔復古的逆流?

  認真閱讀儒家的經典作品之後,我們不難發現以上兩種說法的偏激之處。儒家思想必有其不可取之處,但在閱讀過程中注意思考,善於思考,勤于思考,便能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讀經典使人修身養性。當感到壓力繁重,迷失自我時,靜下心來,尋一處安靜的空間,泡一杯清新的綠茶,讀一讀屈原的《橘頌》,讀一讀陶潛的《歸去來兮》,讀一讀文天祥的《正氣歌》,讀一讀韓昌黎的《師說》……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透過經典,洞悉自身,以達到明德的目的。

  讓我們走進中國傳統經典文化,與大師對話,與國學經典為友,與博覽同行;開拓視野,陶冶思想,淨化靈魂。

  讓我們在品讀國學經典之中,塑造自己更加幸福的人生

讀國學經典品智慧人生範文
讀國學經典後感範文
相關知識
讀國學經典品幸福人生範文
讀國學經典品智慧人生範文
讀國學經典品中華美文
讀國學經典品時代美文
國學經典導讀心得體會_學習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範文
讀國學經典的心得體會作文
小學國學經典主題演講稿範文
品讀國學經典讀後感
品讀國學經典的作文
品讀國學經典踐行孝德禮儀作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