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傳統文化優秀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如:戲劇、國畫;我們有獨特的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歡迎大家閱讀!

  1

  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從以前流傳下來的文化;從深層涵義來說就是:文化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的總體表徵。但,隨著現在電子產品的出現。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早已忘記了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其中還包含了名家文化,道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等等。

  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戲劇***越劇、粵劇、京劇、崑曲、黃梅戲、湘劇、徽劇、漢劇、皮影戲、川劇、崑劇臉譜、川劇臉譜、京劇臉譜***;剪紙;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臺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中醫***中醫、中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歌、賦、《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四大名著***;節日***元宵、寒食、清明、元旦、中秋、端午、臘八、重陽、除夕、春節***;服飾;武術***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內家外家、太極八卦***……

  隨著傳統文化的沒落,我們作為中華兒女要肩負起拯救傳統文化的責任:

  ***1***我們要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我們要繼承傳統文化的優點;

  ***3***我們要吸收世界各地文化的優點,將它們與中華的傳統文化相融合,取長補短;

  ***4***我們要呼喚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新文化;

  ***5***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6***我們只有瞭解社會發展趨勢,才能真正得出全面、中肯、成熟的結論。

  傳統文化,最主要的詞就是文化。我們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文化,是什麼?這個問題可能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都會想文化不就是知識嗎?但,在現代文化中的傳統可能只剩下酒文化、茶文化、根雕文化、古董文化,甚至是繡花鞋文化。

  在以前,難道人們只會喝茶、喝酒、繡繡花鞋嗎?在現在,難道人們只會喝茶、喝酒、繡繡花鞋嗎?我們應該往這個問題的深層去想;但我們首先弄懂“文化”這一詞的根本含義,才有可能知道文化是什麼?只有知道文化是什麼,才能知道中華的傳統文化到底是什麼?但這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弄懂的,需要我們長期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弄懂這個問題。

  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曾為它們的進步、繁榮昌盛而自豪;也曾為了它們的落後而感到傷心。

  文化,它們有繁榮的時候,也有衰敗的時候。在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英國人類學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認為,文化是一定的社會群體或社會階級與他人的接觸交往中習得的思想、感覺和活動的方式。文化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獲得知識、技能、體驗、觀念、信仰和情操的過程。他強調,文化只有在社會結構發揮功能時才能顯現出來,如果離開社會結構體系就觀察不到文化。

  法國人類學家C.列維—斯特勞斯從行為規範和模式的角度給文化下定義。他提出:“文化是一組行為模式,在一定時期流行於一群人之中,……並易於與其他人群之行為模式相區別,且顯示出清楚的不連續性”。

  英國人類學家R.弗思認為,文化就是社會。社會是什麼,文化就是什麼。

  這就是歐洲三位人類學家給文化下的定義。

  我們要好好的守住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但我們在守住的同時,也不要閉關鎖國;我們要多吸收外來文化,取長補短。

  2

  中國,一個以五千年文明為積澱,以百餘年磨難為基點,以五十餘年發展為基石,多少榮辱悲歡,多少興衰成敗,成就了中國這隻浴火重生的鳳凰!

  說起中國的傳統文化,那可真是數不計數。如:中國陶瓷、文房四寶、四大發明、皮影、樂器等等。今天,我就著重說一說元雜劇和文房四寶。元雜劇第一人是關漢卿,這位中國第一位戲劇作家一生寫了60多種雜劇,是元雜劇的奠基人。他的部分劇作700年來一直上演不衰。關漢卿的劇作有描寫社會矛盾、歌頌人們鬥爭的《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等。

  文房四寶就是人們說的筆墨、紙、硯。筆因王羲之的緣故,李渡毛筆名聲大振。墨:具有“落紙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紙:明代《天工開物》中記載了鉛山造紙狀況,對連四紙作了說明,並給予很高評價。硯:星子的金星硯和婺源的龍尾硯都具有1000多年曆史。

  是啊,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是歷史悠久呀!

  3

  沒有核的果實自然無法在自然界生存,沒有粹的米粒總是揚著無知的頭顱。在這個日新月異,傳媒聲喧雜的年代,你是否也被繁花迷了眼,丟了心?

  今天,我們只會坐在草地上用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郭敬明***;當簡簡單單而又通俗的《老鼠愛大米》唱遍大江南北時,誰有能重拾昔日哲人心中那"青青子矜"那般泛黃的感動?無可否認,青春文學可以帶來夢幻般的感動,但倘若一個人的精神主體是這些,深陷其中而無法自拔,很難想象他是一個成功的人士。在這個眾生傳媒的時代,我們看到了一些人為了一點點事斤斤計較,誰又能理解"大同世界"的美好呢?誰又能重拾昔日大教育家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度量。

  翻開厚重的古典書籍,我們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個字寫出的《道德經》,句句短小,卻又飽含真理,孔子與弟子言行在《論語》的二十篇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短短八個字,體現出的卻是何等的重要。開啟《三國演義》,是劉,關,張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義氣;翻開《紅樓夢》,是林黛玉“紅藕香斷有誰憐"的惆悵;翻開《西遊記》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唐僧的執著;"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司馬遷用《史記》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翻開唐詩,是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懷念,是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放,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國憂民。

  魂兮,歸來。

  一個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需要擁有一個更為廣闊的精神世界!而對於每個炎黃子孫來說,中國的古典文化無疑是經典了。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文
中華傳統文化資料作文
相關知識
傳承傳統文化優秀作文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優秀作文
大學生弘揚傳統文化優秀作文示例
寫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優秀作文
以傳承為話題的優秀作文
中國歷史文化優秀作文示例
高三語文關於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優秀範文
家鄉端午節傳統習俗優秀作文
端午節傳統習俗優秀作文
重陽節傳統習俗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