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孩學國學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人在青少年時期,記憶能力最強。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知識門類眾多。但不管怎樣,總有一些最基本的文化知識,需要我們硬記下來。學習和記憶這些知識的黃金時期,便是青少年時代,尤其是13歲之前。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閱讀。

  

  傳統中國有“蒙學”一說。蒙學,就是教小孩子讀書認字。

  鍾毓龍先生是晚清舉人,民國時期曾為中學教員。鍾先生在1954年寫過一本《說杭州》的小冊子。該書系統介紹過晚清民國時代的“蒙學”教育。

  鍾先生說那時候的初等學校讀的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千家詩》等書,這些書都是用韻文寫的,實際上是押韻的詩歌,小孩子念起來朗朗上口,便於記憶。鍾先生還特地指出讀這些書,一般在五六歲初入學時。相當於現在的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階段。

  鍾先生又說那時候的中等學校所讀的書有四種,即“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種書是儒家最基本的典籍,是儒家聖人對為人處世基本原則的集中論述,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至關重要。鍾先生所說的中等學校,相當於現在的小學中高年級及初中階段。

  至於教學方法,鍾先生指出:這些書的內容不要求學生能理解,但必須硬背下來。理由是少年兒童年紀太小,理解能力有限,而經書的內容又相對深奧,即便是詳細講解,小孩子也不懂。所以不妨先讓小孩子背下來,等長大了也就自然明白了。

  鍾先生還提到怎樣教小孩子背書,有“揹帶書”、“背理書”、“背年書”、“挑書”之說。鍾先生說小孩子剛開始讀這些書時,普通資質的,每天背兩三行就可以了,若是聰明一些的或者年紀再大一些的,可以酌量增加。第二天要求背誦頭天學過的內容,如果背不出來就讓他接著讀。每天都要檢查前些天所學內容的背誦情況,這叫“揹帶書”;以前背過的整本書,也要隨時抽背,這叫“背理書”;一年終了,要讓小朋友將一年所學過的,通背一遍,這叫“背年書”,如果背不出來,就要重讀,直到準確無誤地背出來為止。對於已經背過的書,還要時不時抽取其中的一句,讓小朋友背上下文,這叫“挑書”。鍾先生說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孩子把書背得滾瓜爛熟。等小朋友把基本的書背過了,然後才可以給他們講解,這叫“開講”。老師給學生講過的書,第二天要求學生“回講”。如此循序漸進,方能成功。

  鍾先生所總結的,實際就是舊時私塾的教學方法。舊時私塾蒙學教育,固然片面性。但從某些方面來說,又恰恰是最科學的。因為人類的知識大抵分為兩種,一種是理解性的,一種是記憶性的。掌握偏記憶性的知識,唯一的方法是硬背。背書要練童子功,宜早不宜遲。過了青少年時代再來補課,就會事倍功半。況且舊時私塾所提倡的“揹帶書”、“背理書”、“背年書”、“挑書”等系列背書方法,是多少代人的經驗總結,與科學記憶方法正相吻合。

  傳統蒙學重視誦讀,實際是強調“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宋代的儒家大師朱熹就說過讀詩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涵泳”,也就是反覆誦讀。自己讀熟了,慢慢地有所體會,這種體會才會在心靈裡紮根。傳統蒙學並不是不要理解,而是提倡潛移默化地理解,在誦讀的過程中,得以文化薰陶。孔子說“詩可以興”,也是說在誦讀詩歌的時候,內心油然生髮美好的情感。

  傳統蒙學是在恰當的年紀,用最有效的方法,教育青少年學習文化知識。對於我們今天的國學啟蒙和語文教育,有借鑑意義。

  對幼兒普及中國文化教育

  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是以遊戲,故事、兒歌等方式來完成的,幼兒園是三到六歲幼兒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場所,《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我們“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把國學教育與日常教育結合起來,讓幼兒身置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氛圍中,以不自覺的方式,使幼兒耳濡目染,親身體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內心建立起強大的民族自豪感,並在無意識中養成以中華美德為主要道德標準的良好習慣。那麼,我們可以以下幾種方式來針對幼兒普及中國文化教育。

  一、經典誦讀。普遍的模式是在幼兒園內部開展國學班***也有社會上開辦的國學館***,國學班或國學館從佈置上營造了一個古色古香文化氛圍,以三字經、千字文等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典籍以及唐詩為教育內容。教學方式主要模仿古代書塾教育的模式,要求幼兒以安詳的態儀來進行學習。也有的幼兒園沒有單開國學班,但引進了一部分典籍讀物作為常規課程。經典誦讀的作用是讓幼兒通過熟讀和記憶,達到內容與內心的融合,然後在日常生活的某個情境中,得到不自覺的喚醒,從而達到道德情感與習慣的教育。比如,有一次我帶大班的孩子們到公園尋春,有一個女孩忽然發現了角落裡一株櫻花樹開出了一枝豔麗的花,她張口就說:“牆角數枝梅啊!”雖然說的不正確***不是梅花***,但其意境用的恰到好處。還有一次,有一個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和小朋友們對他進行了了批評並鼓勵其改正,有一個孩子就忽然在後面喊道:“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至於“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等等以學習、交往、孝悌,勵志等社會層面的內容,則分別從幼兒的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等方面發展了幼兒的社會性。但經典誦讀未免有些古板,甚至死氣沉沉。有時候難免拘於形式。對於3---6歲這些活蹦亂跳,自制力很差的孩子來說,我們一定要從教學時間上做好安排,並在教學手段上輔以圖片,多媒體等,以便幼兒容易接受。

  二、教育活動。教育活動是區別於經典誦讀的,以遊戲為主展開的,有目標的對幼兒進行集體教育活動。其教育內容涉及面很廣泛,體現在幼兒基礎課程五大領域以及文化學習的各個方面,形式活潑多樣,不拘一格,一般通過引導幼兒觀察,體驗,操作,交流討論,肢體表演,遊戲等方式,達到對傳統文化美學及生活習慣,社會交往、行為規範的理解。比較多的是做社會領域的集體教育活動,比如《有趣的生肖》通過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和家人的屬相,引導幼兒瞭解出生與生肖的有趣結合,體驗十二生肖輪迴的現象;《美麗的衣裳》向小朋友展示了我國多民族的不同服飾風采,並引出主題:我們的衣服歲不一樣,但我們的心緊緊相連,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中國,從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文化藝術方面也可以生成活動,比如大班藝術《畫臉譜》,通過觀察幫助幼兒瞭解臉譜的特點,鼓勵孩子們動手設計自己喜歡的臉譜,從而瞭解我國的戲曲文化,同時發展了幼兒大膽創新的能力。另還有外健康領域如《中華美食》,語言領域如成語故事等。集體教育活動內容涉及面廣泛,能夠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且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學的方式方法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幼兒園指導綱要》及《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目標與要求,很值得大力提倡。

  三、環境創設。有很多幼兒園把中國特色作為環境創設的主題,形式上有牆飾,吊飾,展覽架擺放,樓梯貼等,其內容包括文化藝術,飲食,經典誦讀,文明禮儀等多方面的內容。比如我園樓道牆體懸掛或張貼了各式各樣的戲曲臉譜、文化扇、剪紙、國畫等;樓道吊飾則裝飾成了中華瓷器的造型,小主題命名為《中華瓷韻》;展覽架一般做成博古架的造型,擺放一些以石頭、瓶子、粘土為載體的中國元素的裝飾。吊飾以中國戲曲,中國瓷藝,中國剪紙,中國扇藝,十二生肖,四大發明,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孝、成語故事繪圖等作為題材。這些裝飾首先從視覺上給人以濃重的中國味,使幼兒置身於中國元素的氛圍中,潛移默化的體驗中華文化的豐厚與博大,感受中華文明的大氣與典雅。同時在美學,科學,社會等方面對幼兒進行了引導和薰陶。牆體上可以輔以文字說明,牆體內容的製作與收集可以是老師,幼兒以及家長,形成牆體與幼兒互動,牆體與家長互動,也可以在樓梯上,柱子上一些小空間貼上三字經,千字文等典籍內容,使幼兒和家長隨時可以誦讀。

  四、親子活動。一般指的是與中國的傳統節日或重大節日緊密相連的大型主題活動。我們引導幼兒認識中國的傳統節日,不要侷限於放幾天假,出去玩幾天。我們更應該從這些節日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教育意義上來著手。比如,端午節我們不僅可以在環境創設上懸掛香包,艾草,還可以請幼兒從家裡帶來粽子和小朋友一起品嚐,不僅體驗分享的快樂,更能結合故事和圖片,視訊,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產生崇敬之情;以《團團圓圓中秋節》為主題中秋節上,我們可以請爺爺奶奶來幼兒園和寶寶一起過節日,聽奶奶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背誦“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鼓勵寶寶把月餅敬獻給爺爺奶奶,在溫馨的氛圍中感受濃濃的親情,體驗尊老愛幼的美德;春節,我們可以以《紅紅火火中國年》為主題,在幼兒園包餃子,作水果拼盤,蘸糖葫蘆,做手工燈籠,用各種材料貼上對聯等,使幼兒真切感受中國年的各種元素,引發幼兒對中國年的喜愛。並在此基礎上,可以延伸節日禮儀,道德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大型親子活動拉近了幼兒園、幼兒及家長的距離,,使家長認識到中國傳統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兒園達成共識,達到家園共育的效果,也便於幼兒的國學教育進一步延伸到家庭中。

  五、文藝節目。大型文藝匯演中,我們可以排練內容上或形式上和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的節目,引導幼兒以音樂、韻律,歌舞等表演形式,感受中國文化美,體驗中國文化的內涵。比如舞蹈《唐詩新唱》,音樂劇《守株待兔》等。這些表演首先要通過很長時間的排練,在排練過程中,老師對幼兒動作,表情的指導能夠引導幼兒體會中國經典的意義;其次,這些表演場面巨集大,更能夠使幼兒感受到中國文化氣勢的恢弘。而且,一般的大型演出往往會以影像的方式儲存下來,使幼兒百看不厭,從而使其教育意義得到不斷地延伸。

  此外,我們還可以開辦書法班,識字班,使幼兒真正感受中國漢字美,為幼兒展開閱讀與書寫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幼兒園實施國學教育,把傳統文化與正常教育結合起來,是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途徑。弘揚中國文化,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不同內容和做法。這些內容和做法其實是作為一種民族教育的載體存在,他最終的目的,對於個體來說,是幫助幼兒完善品格,成就人生;作為一個民族,其任務則是維護自己生存權利、保護自己文化特色、延續自己文化傳統和更新自我發展能力。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更希望幼兒園及老師能有效的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教育當中,引導幼兒“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

國學經典伴我成長作文
國學經典之孟子作文
相關知識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安全知識
如何教小孩學國學知識
家長如何教小孩學習英語
父母應該如何教小孩子學習
如何教小孩學習英語
如何教小孩學習英語
要如何教育孩子愛學習
如何教小孩畫畫內容
如何教小孩畫畫
父母該如何教小孩識字教育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