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培養尊重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的人才。學生做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能更瞭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的資料

  中國傳統節日

  六月初六姑姑節

  “六月六,請姑姑”。過去,每逢農曆六月初六,農村的風俗都要請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個宰相叫狐偃。他是保護和跟隨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國的功臣,封相後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幹,晉國上下對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過生日的時候,總有無數的人給他拜壽送禮。就這樣狐偃慢慢地驕傲起來。時間一長,人們對他不滿了。但狐偃權高勢重,人們都對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兒親家是當時的功臣趙衰。他對狐偃的作為很反感,就直言相勸。但狐偃聽不進苦口良言,當眾責罵親家。趙衰年老體弱,不久因氣而死。他的兒子恨岳父不講仁義,決心為父報仇。

  第二年,晉國夏糧遭災,狐偃出京放糧,臨走時說,六月初六一定趕回來過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這個訊息,決定六月初六大鬧壽筵,殺狐偃,報父仇。狐偃的女婿見到妻子。問她:“像我岳父那樣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兒對父親的作為也很生氣,順口答道:“連你我都恨他,還用說別人?”他丈夫就把計劃說出來。他妻子聽了,臉一紅一白,說:“我是你家的人,顧不得孃家了,你看著辦吧!”

  從此以後,狐偃的女兒整天心驚肉跳,她恨父親狂妄自大,對親家絕情。但轉念想起父親的好,親生女兒不能見死不救。她最後在六月初五跑回孃家告訴母親丈夫的計劃。母親大驚,急忙連夜給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見妻子逃跑了,知道機密敗露,悶在家裡等狐偃來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親自來到親家府上,狐偃見了女婿就像沒事一樣,翁婿二人並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壽筵上,狐偃說:“老夫今年放糧,親見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來做事有錯。今天賢婿設計害我,雖然過於狠毒,但事沒辦成,他是為民除害,為父報仇,老夫決不怪罪。女兒救父危機,盡了大孝,理當受我一拜。並望賢婿看在我面上,不計仇恨,兩相和好!”從此以後,狐偃真心改過,翁婿比以前更加親近。為了永遠記取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聚一番。這件事情張揚出去,老百姓各個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閨女,應個消仇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年長日久,相沿成習,流傳至今,人們稱為“姑姑節”。

  傳統文化資料

  【狀元】

  參見“殿試”條。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會元】

  參見“會試”條。舉人蔘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解元】

  參見“鄉試”條。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

  謝道韞詠雪

  【傳統故事】東晉女文學家謝道韞自幼好學,喜歡讀書,尤其善於吟詩作對。一年冬天下雪,謝道韞的伯父丞相謝安帶著幾個孩子賞雪。謝安一時詩興大發,指著大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一個侄兒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當時謝道韞也在,她脫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了非常高興,一邊笑眯眯地摸著鬍子,一邊反覆吟詠稱妙。原來,比擬最難得的是傳神。空中撒鹽固然可以描摹雪花的輕盈美妙。後世許多詩人都從這一精妙的比喻中尋找詠雪的靈感,“謝道韞詠雪”也成為千古佳話。

  【人生感悟】晉朝才女謝道韞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她才思敏捷且出口成章,成為了後世文人尊崇的楷模。她的天分來自於自幼好學,對知識的渴求和勤勉的學習態度。

傳統文化手抄報資料
最漂亮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
相關知識
五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
五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設計
二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素材
一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單好看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大圖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簡畫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
二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漂亮圖片
三年級傳統文化手抄報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