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黑板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意識的關鍵時期,科普資源建設是基礎科普資源既是科普工作的基礎,又是提升科學素養的工具和重要因素,而提升科學素養應重視基礎科學教育。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怎樣開發科普資源和提高科普資源的利用效率併為基礎教育服務將成為科普事業發展的關鍵工作之一。下面小編分享給大家

  :為什麼先看到閃後聽到雷?

  在夏天經常出現雷電交加的現象,而且是閃電過後幾秒至十幾秒才聽到雷聲。雷電是雲層在運動過程中產生的電荷在放電時產生的電火花,既有光也有聲。只不過雷電中的光和聲比我們生活中見到的電火花強大。

  之所以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因為在空氣中,光的傳播速快,很快就能到達地面,而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慢,過一會兒才會傳到大地上來。所以就會先聽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了。實際上閃電和雷聲是同時出現的。
 

關於科普類的黑板報圖片

  傳到地面的時間相差這麼多,是因為光每秒鐘要傳播3000000千米,而聲音在空氣中只能1秒鐘傳播0.34千米。聲速只有光速的九十萬分之一。

  閃電有的長,有的短,有的聲大,有的聲小。你可以根據聲音傳到地面的時間大致判斷雲層到地面的高度。光到地面幾乎用不了多少時間,可以認為是0,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間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閃電處到你的距離了。雷聲遇到雲層或高大的建築物後要產生反射,所以一個閃電光後雷聲一般要持續一段時間才會消失。

  :槍支消音器是如何工作的?

  問:槍支在射擊時一般都會發出“呯”的巨響,為何裝上消聲器後就幾乎聽不到聲音了呢?消聲器是利用什麼原理製成的?

  其實,槍支的消音器是運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原理來為槍消音的。設想一個氣球,如果你用一個釘子擊破氣球,它會產生巨大的爆破聲。但是如果你鬆慢慢鬆開氣球末端的繩子,讓空氣慢慢地跑出,那它發出的聲音將非常小。這就是消音器工作最基本的原理。

  一般來說,要從槍中發射子彈,必須點燃子彈殼裡的火藥。火藥爆炸產生的灼熱高壓氣體推著子彈沿著槍膛前進。當子彈飛出槍膛時,就像拔去瓶子的塞子,子彈後面的高壓氣體會在槍口突然激烈膨脹,引起空氣震動而發出“砰”的一聲巨響。

  消音器擰在槍膛的末端,它的內部空腔體積要比槍膛大20~30倍。有了消音器,子彈後面的高壓高溫氣體就在這裡絕熱膨脹,因膨脹做功,氣體內能大大減少,熱氣體的壓力和溫度很快降低。當子彈最終通過消音器的洞口時,隨後衝出的氣體因壓力、溫度都很低,膨脹產生的槍聲就變得非常小了。

  但是,以超音速飛行的子彈是不能夠被消音的,因為子彈飛行時產生了自己的小音爆,在空氣中能發出聲音。目前,很多大功率的彈藥都是以超音速飛行的,消音器能夠消除“拔塞子”的聲音,卻不能消除子彈飛行的聲音。

科學資料黑板報
無煙日控煙預防的黑板報花邊
相關知識
小學科普黑板報圖片大全
小學科普黑板報圖片
小學科普黑板報
小學科技黑板報圖片
小學科技黑板報內容
小學科技黑板報大全
小學科技黑板報
小學生科技黑板報版面設計圖
小學生科普黑板報圖片大全
小學生科普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