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端午黑板報花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那麼關於端午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端午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端午黑板報圖片:

  端午黑板報圖片1

  端午黑板報圖片2

  端午黑板報圖片3

  端午黑板報內容1: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黑板報內容2:

  1、老家過端午節,會像過年一樣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還要蒸“糖三角”煮鹹鴨蛋……記憶中,那時條件好的人家還會到集市上稱幾斤肉,買上幾條魚,做上幾個下酒菜,犒勞一下剛剛忙碌完麥收的自己。

  2、端午節含蓄蘊藉,內斂而不事張揚。它沒有磅礴的氣勢,也沒有巨集大的場景,一切都是那麼平緩而舒坦。每家每戶獨自為節日的喜慶而忙碌。

  3、端午節的由來直到現在還是眾說紛紜,有紀念伍子胥說,亦有紀念孝女曹娥說等等。但一直被廣泛盛傳並最被廣泛認同的是紀念屈原說。

  4、蜇居在城裡,能見到各式各樣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寶的、有雞蛋的、有臘肉的……但,我依然會想起“三尖塘”裡那蓊鬱茂密的蘆葦,想起那青青地泛著油光的葦葉和孃親手包制的粽子,那種端午節的味道時常在脣齒間縈繞。

  5、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

  6、在這裡,人們都用了“紀念”這組字眼。但在事實看來,但無論是哪種由來,端午節都本應是一個悼念日。可是,我所感受到的端午節,是一個舉國歡騰,普天同慶的喜慶日子。

  7、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

  8、沿河而居,珠水兩岸的原居民把划龍舟當作一種探親訪友、祭祀先人、紀念屈原的民俗。

  9、芭蕉綠了櫻桃紅,歲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飄香的時侯,我懷念起故鄉的端午節來。

  10、如此悲壯的偉人,如此悲壯的事蹟。時過境遷數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都忘了這一切一切。我們所記得的,只是粽子,只是龍舟,只是剛被國家確立的法定節日。沒有多少人會記得幾千年前的今天,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心如刀割,絕望地投江自盡。

  11、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

  12、天灰濛濛的,空氣是潮溼的,他獨自來到江邊,面對汨羅江,縱身一躍,從此,歷史上少了一個叫屈原的偉大詩人,多了一個端午節。

  13、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列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14、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15、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16、端午節的重頭戲當然是粽子,關於粽子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莫過於祭奠投身汨羅的偉大詩人屈原,也由此似乎粽子應該帶著一股濃重的悲情色彩。

  17、哦,端午節又到了。我便歡天喜地的來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裡,割了一捆回來,幾乎是每一個大門及房門口都掛上一副。一大清早,整個村子裡,散發著濃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18、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19、粽子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粽子噴香,甜蜜幸福。

  20、故鄉的端午節,浸透著一種濃濃的鄉親、親情。
 

運動會黑板報花邊
最簡單的清明節黑板報花邊
相關知識
中學生端午黑板報花邊
小學生英語黑板報花邊
中學感恩節黑板報花邊圖片
好看的端午黑板報花邊
小學生愛國黑板報花邊邊框
小學生愛國黑板報花邊漂亮手繪
小學生愛國黑板報花邊漂亮
小學生愛國黑板報花邊
小學生愛國黑板報花邊邊框素材
小學生手繪黑板報花邊簡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