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陳式太極拳對各關節的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6日

  陳式太極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九代陳王廷所創,陳式太極拳將陰陽、動靜、正反、有無、形神等對立統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學、倫理、醫學、武學、藝術等精神資源融入武術之中,集技擊、強體、健身、益智和修性為一體,是符合人體運動規律的優秀拳種,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簡述

  第一腕關節

  腕關節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也是在技術中發揮最大作用的關節。其他各關節運動須在腕關節引導下才能完成,因此它的靈活程度的大小,就直接影響我們技擊水平的高低。

  “順逆纏”是練習腕關節的有效方式,通過每個手指的活動來實現腕關節的開合,由大拇指逐漸傳遞到小指。

  第二肘關節

  肘關節在上肢關節中其靈活程度僅次於腕關節,但其打擊力遠比腕關節大。武諺說“挨十手,不挨一肘”,因此只要加強其靈活程度的訓練,就可以讓肘關節發揮出更 大的打擊作用。

  那麼如何對肘關節進行訓練呢?如何體現八門勁別中的肘勁呢?陳式太極拳術語中對肘有寬面窄面之說。窄面即肘尖,寬面即指除肘尖之外的部份。 根據壓強原理,窄面打擊凶狠,如穿心肘。寬面打擊柔和,如退步壓肘。

  除寬窄面外,又分上下左右前後六面。其動作路線與腕關節一樣,分為順逆纏,以達到肘開 合的目的,而最重要的是要墜肘沉肩,即在練拳時,時時刻刻注意肘的下墜,保持肘不貼肋,肘不離懷。

  陳式太極拳又講究五弓合一,五弓之一的手弓,即腕肘肩等關節組成,而肘為弓把。只有在練拳與推手時腕肩對稱,肘關節除了下墜之外,微向外澎漲。

  通過這樣的勁路,讓發出來的勁力才能完整,而肘關節也就充份體現了輕沉兼備的特點,因止拳式中的退步壓肘,倒卷肱,肘底捶,六封四閉等動作,須專門抽出訓練,以幫助肘關節達到順逆開合的目的,彌補手出隅後,肘作為第二度防線的功用。

  第三肩關節

  肩關節是上肢關節最不靈活,但同時也是打擊力量很大的關節。陳式太極拳術語中“有俯肩一靠破銅牆”之說,至今仍然留有充分體現肩關節威力的迎門靠,與通過迎 門靠變化出來,用肩關節進行的拿法,跌法。<<<男女晚上做這事幸福指數爆表

  因此要發揮肩關節的作用,就必須對肩關節進行專門訓練,使其能協調腕肘關節的運動,而發揮其功效。

  肩關節的運動及護理比較重要,運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這就需要我們練習時把握好尺度和節奏,做到鬆沉得當到位。

  第四脊椎關節

  脊椎關節是整個人體中,最重要關節,同時其骨節運動程度的大小,直接關係到太極拳藝術的高低。陳式太極拳術語中有“氣貼脊背,力從脊發“之說,可見脊椎關節的重要性。

  脊椎關節就是我們所說的五弓之一的身弓,也是最重要的弓。它的弓梢以頸椎第一節為準,下以尾閭骨最後一節為準,中間以丹田對應之命門為弓把,整個脊椎運動是 呈斜向圓弧執行。

  那麼如何掌握脊椎關節的運動呢?這就要求我們練拳時上以百會領勁,虛虛領起,下起尾閭,形成一個上下對拉之意,這樣就可把脊椎拉長。

  但僅僅拉長是不夠的,因為沒有脊椎關節為主宰的胸腰開合,那就失去了太極拳的”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的要求,因此在練習拳中,除了上下對拉之外,還需令胸腰如 九曲珠無微不至。加強胸腰的開合運動,這樣日久就可以做到氣貼脊背,力由脊發。

  第五胯關節

  王宗嶽《太極拳論》中有雙重之病未悟,必於腰腿求之。這其中腰腿實則指胯而言。

  陳式太極拳術語說”往返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也仍是指胯而言,就是說在一進一退,左顧右盼之中,需要通過胯來更換一次虛實,這樣才可做到進退自如,在散打實戰中出奇制勝。

  下肢的虛實是通過胯來轉換的,上肢的輕重則也是通過胯來轉換的,上下相隨也是以胯為中心,可見胯也是人體上下運動的總樞紐。 陳鑫說“變換虛實需留意”,充分說明胯在整個螺旋運動中的樞紐地位。

  陳式太極拳對胯關節的訓練。是在練習中要求胯關節進行襠走下弧的運動,通過襠走下弧, 逐漸拉開胯關節,同時要求在每踢腿,每收腳,每出腳中做到曲膝鬆胯,身體下沉,而不導至身體上浮。

  陳氏太極拳說“虛實開合,起落旋轉”,可以包括整個太極 拳,而其中精義又實在是一個胯。

  第六膝關節和踝關節

  膝關節是全身最難予以拉開的關節,同是也是比較靈活,而且打擊力量很大的關節。如能靈活運用,往往能出奇制勝。陳氏太極拳中有撞膝,頂膝,扣膝,跪膝等幾種 用法。

  膝關節與胯關節其實不可分,腰襠運動中的扣膝圓襠,就是說膝要扣,而襠要開。膝關節除了要互相對照之外,向上還應虛虛對準自己的手肘,以形成上下對 稱之意。

  對膝關節的訓練,並無特殊的方法,只有通過長期的,大量的練拳,並在練拳中做到曲膝鬆胯,扣膝圓襠,才可能真正拉開膝關節。

  踝關節是人體直接接觸地面的關節,也是人體自身巨大力量的來源。陳式太極拳有“勁起腳根”。只有勁起腳根,通過腰襠的轉換,以手領出,這才是完整一氣的太極功。

  其功夫純者可以發人丈外,同時踝關節向上與手腕關節虛虛照應,達到上下相隨,足隨手運的要求。我們這裹所說的踝關節,是包括足趾在內的大總成,與手腕關節一樣也需要分出順逆纏。

  其由大指領勁逐步過渡到小指為逆纏,由小指領勁逐步過渡到大指為順纏,練拳中尤須分清。

  陳鑫說“一舉動,周身要輕靈”。例如起勢到金剛搗椎,這一勢未起勢時,身體直立,頭虛虛領起,含胸塌腰,沉肩墜肘,雙膝微屈,待手領起後,身體螺旋下沉,而勁起腳根,以手領之,脊椎微微斜向轉動。

  這樣每一勢都參照練習,日久就可以達到一動無有不動的感覺,但尤需注意的是,不能只是氣沉丹田,因為貴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

  氣以直養而無害,因此又說太極拳是一種意識拳,除了掌握好十三大關節運動外,還需通過鍛練,使自己的意識“活似車輪”,而身法“立如平 淮”,這樣練拳就可事半功倍,而取得滿意效果。

  練太極拳對各種疾病的防治功效

  1、太極拳對消化器官的作用

  胃腸不調時,通過練“基本的擺動”常可使人發生便意,排出氣體,感至腹空,增加食慾。

  消除全身僵勁,可使胃腸神經的緊張性減緩,使消化器官的血液迴圈旺盛,使組織的活性加大,使消化腺的分泌增多,肝功能加強,從而可防治胃下垂、胃腸神經官能症等各種各樣胃腸疾患。

  2、太極拳對呼吸器官的作用

  呼吸分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一般認為腹式呼吸好。但是在打太極拳時,胸、腹肌肉都放鬆舒展,彈性增加,所以這時胸腹渾然成為一體,象“風箱”那樣工作,氣體的交換效率提高,呼吸肌也較少疲勞。

  這時,血液中的碳酸氣含量增加得少,氧含量降低得也不多,由於代謝功能亢進,體內的乳酸含量以及體溫、血壓等也不見過分升高。

  特別是由於這時肌肉和關節的運動使神經傳導也變得適度、順暢,呼吸中樞的興奮性也低了,呼吸變得極其勻調,心輸出量增加得也不多。

  這時,平常不參加活動的肺泡,也逐漸參加活動,毛細血管大量開放,血流量增多,從而能量消耗得到抑制,肺泡之間的氣體擴散也增加。

  3、太極拳對心臟血管系統的作用

  練太極拳可使心臟、血管等迴圈器官常保穩定,而且還能使該器官的肌肉彈性提高。因為,打拳時要儘量心靜意寧,所以心血管運動神經和刺激傳導系統也很穩定,功能良好。

  動物實驗證明,急劇運動群的動物,常比不運動群的動物高血壓病發生率高。對人來說也是如此,一般使心臟和呼吸功能急劇加快的這種精神的和肉體的運動,都會使人短命。從這一點來說,通過緩慢柔和的動作使意念穩靜的太極拳,應該說是理想的運動。

  4、太極拳對血液

  內分泌、泌尿生殖系統也有良好作用——能防治疾病,提高免疫力,對內分泌腺也有好作用,能使荷爾蒙的分泌增多,使人體延緩衰老。對泌尿生殖系統具有強精作用和鎮靜作用。
 

常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
青少年練習對身心發展的好處
相關知識
練陳式太極拳對各關節的作用
練太極拳對各系統的作用
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的作用
練習陳式太極拳對頭頸部的要求
練陳式太極拳對身體的調節作用
陳式太極拳對肩肘腕的要求
太極拳對青少年的作用
太極拳對微迴圈的作用
太極拳對肩周炎的作用及其總體特點
陳式太極拳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