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2日

  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群體或組織與公眾的交往,都集中地體現著心理上的交流,而人際關係就是建立在心理接觸基礎上的社會關係。所以,在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中,心理障礙產生的影響更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v文章內容。

  克服人際交往的心理策略

  ***1***角色協議。人際交往建築於心理學的“自我狀態”。即每個人在心理上都有三種自我狀態:父母的自我狀態,成人的自我狀態和兒童的自我狀態。父母的自我狀態是指父母對其子女的態度及行為而言,常表現為以權威與優越感為標誌的統治、責罵和其他專制作風。兒童的自我狀態是泛指一切像孩子們的態度與行為,常表現為好奇、衝動、情緒化等。成人的自我狀態的特徵是注意對事實根據和理智的分析,表現為能站在客觀的立場上面對實際,能冷靜的腳踏實地、合乎邏輯地分析情況。在這三種狀態中,每一種狀態都可能對人有暫時的或長期的支配作用,並使人產生相應的感覺與行為方式。

  角色認識的順利進行也有賴於對交往角色的認知。即對某人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身份的認知與判斷及對有關角色行為的社會標準的認知。每個人對自己所擔任的角色行為標準的認知,決定了他在社會上的行為。如師生關係、上下級關係等,在一般人心目中都有固定方式,一旦角色確定,便在客觀上決定了交往方式,不懂得這一原則,將不會掌握好人際交往的尺度。

  ***2***心理相容。如果兩個人之間存在著心理相容,那麼,一個人的態度與行為就很容易引起他人的肯定的反應,如果處於高度的心理不相容狀態,對方的態度與行為則容易被否定。

  為了達到心理相容,在人際交往中就應儘可能做到:

  ①肯定對方。人類普遍存在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滿足的情況下,他才會產生最大程度的愉悅,才會對人際交往中對對方的態度、觀點易於接受。

  ②真誠熱情。人際交往中,若對方感到了你的真誠與熱情,顯然會得到對方肯定的評價。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熱情,同時又坦誠言明自身的利益,顯得真誠而又合情合理。

  ③瞭解群體規範及對方的人格。人際交往中應注意瞭解對方的群體規範,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規範,對其成員的影響是不同的。同一規範會使得同一群體中的成員接受大致相同的教育,獲得大致相同的知識,遵循同一的要求,因而對某一類問題會產生較為一致的認識。

  ***3***正確歸因。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對別人或自己的行為結果進行分析和推理,以此對別人和自己的行為進行解釋的預測。但是,由於人的認知的侷限性以及種種主觀因素的干擾作用,人們在進行這種歸因時,經常會發生錯誤。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交往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藉助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系統,進行溝通、理解產生行為的過程。交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進行資訊的溝通,即藉助於一定的符號系統,雙方交流思想、情感觀點、知識、經驗、訊息等。其次,是社會知覺與歸因的層次。社會知覺是對人的知覺,它包括對他人動機、情感、意向、性格等的認識;對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認識;對他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認識;對自身的認識。歸因則是通過知覺人的言語舉止而對其內部心理活動以及產生這種心理活動原因的一種推斷。這種推斷帶有一種感情色彩,形成對交往物件的初步印象,如喜歡、同情或是不喜歡、厭惡等。在此基礎上,便達到了交往的最高層次,即形成互動或是拒絕互動,通俗地說,就是交往雙方的相互作用,即交往雙方的所作所為都在對方心理及行為上得到了共鳴。如交往的結果是相互厭惡,則不能形成互動,甚至會形成衝突。

  交往過程能否順利進行以及交往的結果如何,常常影響人際關係的狀況。心理學研究表明,上述交往過程的三個層次出現偏差或障礙,都會影響人際關係。

  ***1***資訊溝通過程中的障礙。資訊溝通過程中的障礙主要是交往雙方的文化背景、社會環境、人格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具體來說,就是由於雙方文化程度上的差異、風俗習慣的不同、社會經驗的不同以及出於某種需要、動機而產生的對交往對方發生的資訊產生誤解、曲解、斷章取義、難消化、偏見。交往雙方在人格特徵上的差異,亦能造成溝通障礙。

  ***2***社會知覺,歸因過程的障礙。在社會知覺、歸因層次上出現的障礙,常見的有第一印象,刻板印象、暈輪效應等。

  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際交往中,第一次給人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以後要改變這種印象往往不太容易。這種現象顯然是不利於人際關係的交往。因為我們認識並瞭解一個人,不可能只通過一次或兩次交往就完成的,而第一印象又容易限制我們對人的進一步瞭解。

  刻板印象,是在人際交往中,對一類人進行簡單的概括或分類所形成的不正確印象。它使人在無形中戴上了深有偏見色彩的有色眼鏡。有些種族岐視就有這方面的心理根源。 刻板印象在符合客觀事實或交往物件時,有助於認識人、理解人,有助於交往;如果這種印象不符合客觀事實或認知物件具有特殊性時,就會對他人造成錯誤的判斷,從而影響良好的人際關係。

  暈輪效應,也叫光環現象。“暈輪”原意指月亮周圍的光環,比喻高尚的東西更高尚,醜陋的東西更醜陋。“暈輪”在人際交往中產生的作用便被叫作“暈輪效應”。在人際交往中,某人身上所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特性掩蓋了真相,從而給社會知覺和歸因造成障礙。暈輪效應掩蓋了人的本來面貌,容易產生對人的盲目崇拜或全盤否定,從而影響人際關係。

  ***3***互動層次的障礙。在互動層次上,容易出現的心理障礙主要是自我意識障礙。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存在、自己與他人和周圍事物的關係以及對自己行為諸方面的意識。這種意識是通過思維起作用的一種領悟,即主體對有關自己諸方面的領悟。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我意識是通過與他人的交往而獲得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庫利提出了“鏡中之我”的理論。“鏡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過觀察別人和自己行為的反應而形成自我意識,完成自我評價的。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之間出現差距,可能是因為自我認識不準***或高估或低估***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於怕別人取笑而有意高估或低估造成的。

  自我意識障礙是人際關係的一大心理障礙。要克服這種障礙,從社會來講,就要加強對下一代人的培養和教育。家庭、學校及教育機構都要重視培養下一代人的正確的自我意識。

  此外,人格特徵、自私與猜疑、嫉妒與羞怯等心理,都會影響人際交往的效果。
 

放飛綠色夢想作文
寒暄如何造句
相關知識
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
班主任如何引導大學生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自卑心理
如何克服人際交往的壓力
如何消除人際交往中的距離感
如何擺脫人際交往中的悲觀心理
如何提高人際交往中的溝通技巧
如何把握人際交往中的冷熱
淺談中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學
淺談中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及對策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