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遊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18日

  春暖花開的山上,一大片迎著春風扭起秧歌舞,在風中搖搖欲墜,樹木抽出了新條,長出了嫩葉,樹上的花兒微笑地點點頭,小草也是從溼潤的土地裡伸了個懶腰,打了一個哈欠,然後才膽怯地從土裡探出了小腦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春遊八公山

  清明過後,幸逢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上午八點,我們幾個文友按照約定在老化肥廠的門口集合,乘三路車到茅仙洞,再轉乘去壽縣的公交車,開始徒步遊玩“八公山”的始發地——驢蹄山。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據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八仙中的張果老曾倒騎毛驢經過此山,並在此留下了驢蹄印。此山因而得名“驢蹄山”,並被披上了一層誘人的神祕色彩。煥亮是一名有三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在大山任教多年,對這一帶相當熟悉。一下汽車他就熱情地引領我們鑽進樹叢中,去尋覓山坡上的驢蹄印。就在我們順著山坡左顧右盼時,一位當地的鄉民走了過來,主動地把我們直接引領到驢蹄印的跟前,併為我們扒去了覆蓋驢蹄印上面的泥土和枯葉。於是,幾個圓形的石上小深坑便清晰地裸露在我們的面前。聯想到小圓坑與仙人張果老的歷史淵源,我們便對它多了幾分好奇、幾分神祕感。當然,我們也決不會錯過粘附“仙氣”的好機會,於是,大家便挨個兒蹲下,用數碼相機或手機,為我們和這幾個神奇的“驢蹄印”,留下了一張張永久的紀念。

  而驢蹄山周圍的景色則更美、更吸引人。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粉紅色的桃花鮮豔奪目、溢光流彩;且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我們急忙掏出相機,一次又一次地交替走進花叢中,為文友,為自己,留下了人面桃花相映紅、相含笑的美好瞬間。

  在桃樹間穿行,在桃花裡抒懷,我們笑逐顏開、心花怒放。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們難捨難分地穿過一大片桃樹林,即走上了一條順山而修築的水泥路。

  走在平坦、光滑的水泥路上,我不禁聯想到“村村通”的惠民政策。看來,惠民的“村村通”,不僅惠及到了平原,同樣也惠及到了山裡。

  水泥路通往“龍抱衝”。看到路的兩邊堆積著很多的石塊,樹林一下子就發現了興奮點。他不停地走向石堆,從中撿起一塊塊形狀各異的石頭捧在手中,且用他詩人的想象力,給手中的石頭賦於了奇妙的形象;並連聲讚美,難捨難分。

  我們四位就頗有興致地邊走邊故意調侃他,說他難得遇上這麼珍貴的奇石,理應把它們裝入囊中揹回家去。樹林就很不客氣地說:“行!你們誰願意把這石頭給我背到家,我一定好酒好菜地款待。”

  可說歸說,大家都明白,誰要是真把它們裝入囊中揹回縣城,誰一定是天下第一***。

  我們邊走邊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走到了“龍抱衝”。

  遠看,這裡四面環山,桃樹漫坡,繁花似錦;近看,面前是一座小型的水庫,沿岸是青翠的揚柳,不遠處,還有一個美麗而又平靜的小山村。但見房屋有高有低,零散地建築在不算高的山坡上。我們順著一條坡上的小路往上走。還沒有走多遠,我們又看見在一排房屋的西面,挺立著好幾棵高大、挺拔的松柏樹。它們環抱著一塊隆起的土堆,便環抱出小村人對先人的思念與敬仰。幾隻灰喜鵲在松柏間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用它們美麗、動聽的歌喉,唱出了小山村的和諧與寧靜。

  走過花團錦簇的小山村,我們又有了新的驚喜。只見一大片石林,遍佈山坡。有的象坐臥的雄獅,有的象下山的猛虎,還有的象奔跑的山羊;它們形象各異,千奇百怪,引得我們再一次停下腳步,拿起手中的相機狠狠地忙活了好一陣子。爾後,我們才戀戀不捨地沿著石林中的一條小路登上了不算高的山頂,再沿著向東北方向延伸的山路繼續向前走。

  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空氣清新。在山路旁的野草、野花上,時而出現黑色的蝴蝶在追逐嬉鬧、翩翩起舞。文軍是搞新聞報導的,他帶來的小型數碼相機這下可派上了大用場。他不停地端著“數碼”去認真地追逐黑蝴蝶的翩翩舞姿,攝取那些點綴春天的嬌嫩的小草、小花。而且,他還忙裡偷閒,熱情洋溢地唱起了歌:“路邊的野花,不要採!”我們馬上就一口同聲地合唱道:“不採白不採”。歌中的寓意,我們當然不去理會。我們唱,就是要唱出徒步旅遊的愜意,同時,也唱出我們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情懷。

  我們淋浴著明媚的春光,呼吸著大山裡的新鮮空氣,觀賞著沿途的秀麗景色,盡情地釋放著心中的喜悅。疲憊時,我們就稍作休息;爾後,我們又精神抖擻地繼續向東走。

  大老遠的,我們就看見了“閃家衝”。它像一顆明麗的珍珠鑲嵌在大山深處,讓我們一目睹到它的倩影,就立刻產生一種親近之感。

  走到近前,只見恰似“小別墅”的兩層樓比比皆是。村莊前的一片片粉紅的桃花與一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桃花下有鄉民在揮鋤鬆土。他們的背影時隱時現在萬花叢中。啊!這不正是陶淵明無限嚮往的“桃花園裡可耕田”的美好境界呵!妙!實在是妙!面對這優美的風景畫,清麗的田園詩,文友們早就急不可待地把相機端在手中,或高或低,或前或後,多角度地捕捉這難得一見的***對我們幾個而言***人與自然相組合的最完美的景緻。

  於是,我聯想到了當年的八公。他們如若置身這如詩畫般的世外桃源中***假如當年也有這一片桃花的話***,還會耐得寂寞,苦心修煉成“仙”,而後飛往高遠、空廓的天空嗎?真不知他們的得道成“仙”,是喜還是憂,是福還是禍?

  穿過村莊,煥亮帶著我們熟門熟路地走進了一戶收藏奇石的村民家。一走進大門,就看見琳琅滿目的紫晶石佈滿了整個院落。我是個門外漢,只能看著他們四位在奇石間“咔嚓,咔嚓!”地忙得有嗞有味。

  隔壁的“清真寺”,清靜古雅,對於跑了半天路的我們來說,確實是個最好的休息場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寺裡的幾棵高大、古樸的白果樹。它們已長出翠綠的新葉,煥發出蓬勃的生機。我尋樹下的一方石凳坐下,便盡情地獨享一份僅屬於自己的安靜。

  沒過多久,他們幾個奇石欣賞家也陸續走了過來。

  我們欣賞過寺院裡的景色,考查過石碑上有關閃家祖輩來八公山的歷史記載,還不忘興致勃勃地輪番站到白果樹下,面對著鏡頭來一通與白果樹的合影、擺酷。之後,大家便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中午的飲食。

  我們拿出了所帶的麵包、雞蛋、烤鴨與蛋糕,還有喝的酸奶、綠茶、純淨水。可還沒等大家開始享用,就聽樹林響亮地發話了:“快把吃的都裝回去!我一進村就打聽了,前面有家‘農家樂’飯店。我帶你們去撮一頓。”

  少雲是個實在人,他立馬就來個實話實說:“這吃的,我們都背一路啦,你還想讓我們再揹回去?”

  “那我不管!”樹林的回答也挺乾脆,“咱們來到農村,就要嚐嚐農家菜的味道!”

  有這樣的好事,沒人願意當真正的反對派。我們把掏出的乾糧又放回袋子,僅每人喝了一盒酸奶,便起身跟隨樹林尋“農家樂”而去。

  歡樂的一天,就在如斯的美景中度過了。

  :春遊東湖

  春,踏水而來。隨著燕子歡快的呢喃,眼前的東湖對春的呼喚作出了迴應。

  被禁錮一個冷春的湖水,沒有了冰冷的表情,在來自南國和西大洋的蓄水管道的補給中,緩緩還原本來溫婉柔美的流韻舞姿。折一隻紙船,讓心夢放逐,作一次恣意的流浪,漂向心中的遠方……

  繞堤漫步,近水清澈見底,靜如琉璃岸邊有已經迫不及待開始相約瘋長的蘆葦、水蒲。水裡一大群一大群的錦鯉和蝌蚪,早已感知春水的暖意,歡聚嬉戲,左摟右抱,熱情親吻,五彩斑斕的或者通身黑墨的體色,靈動優美的泳姿,吸引著眼球。

  湖中綠島迷人,岸邊垂柳依依,拱橋相連,與各具特色的亭、廊、榭、閣、花架連為一體。對岸的綠樹林蔭,紅牆綠瓦,倒映成一幅靜謐淋漓的寫意山水。

  堤岸兩邊,遊人並不是很多,卻也呈現大千世界。有少年伴侶卿卿我我著,有老夫老妻相攜相伴著,有一家三口的歡樂,也有如我等般友人緩走慢聊的,一張張或幸福或安詳或寧靜或愜意的臉印在春水之間,一聲聲清脆的鳥鳴迴盪在春日的晴空裡。

  湖柳相伴,完美無瑕。微風吹拂,新綠搖曳,輕絮飛揚。嫋娜間,柔軟的腰肢盈盈輕搖,泛起的碧波回柳一聲俏皮的嬌笑。

  東湖春曉,我用溫柔的眸輕吻你,吻印在春天這至情至美的柔波里。

  春,紅入桃花櫻花嫩,青歸柳葉竹葉新。

  桃園的桃花開過了鼎盛,一枝枝海棠趕著接班兒,都說三月桃花紅似火,卻誰知四月海棠也風流,走進海棠,同樣被大片大片 粉色的雲霞簇擁,彷彿置身在傳說中的世外桃源,夢幻般的倍感浪漫溫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景緻一樣的精彩,一樣的傳奇;碎紅如繡,綴滿枝頭;在春風裡搖曳生姿、溫情顧盼。花瓣白裡透紅,嬌嫩欲滴,豔而不媚,是因為它靜靜綻放於原始的山林溪澗裡,不曾沾染濁世的塵埃吧。

  繁盛鮮亮的花枝引來了五彩斑斕的蝴蝶起舞,也招來了許多攝影愛好者,無論是特寫,還是遠拍,無論從哪一個角度隨意抓怕,都是那麼唯美。漫步林間,彷彿自己也成了一枝海棠,幸福成大自然的一縷馨香。

  春不語,卻催醒百花。花不語,卻醉人心田。春風醉人不知歸,這一刻,即使沒有體力遠足郊外,我亦醉,醉在春天這絢爛的笑容裡。

  依稀記得去年秋天哪裡的野菜該還在倖免滴活著,便一路招呼著友人,躲開常行甬道的熱鬧,穿過那一片剛剛種植上的松柏 ,像赴一場老友的約會。一場夜雨洗過,那滿地的薺菜、苦菜野香菜就繁茂起來,在還沒有被徹底剷除之前,還來得及在這片越來越被都市化的公園裡,再尋一次兒時故鄉泥土的芬芳,再品一回屬於記憶深處那野菜的滋味。

  今晚,可以烙上三兩張小餅,摘洗乾淨一盤苦菜,再涼拌一盤野香菜,炒一盤柴雞蛋,煮一鍋紅小豆湯,這仲春的一個週末,也該算是難得的愜意逍遙了吧。

  :春遊頤和園

  北京建都有了八百年曆史。勞動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許多規模巨集大建築美麗的宮殿、廟宇和花園,留給我們後一代。花園建築規模大,花木池塘富於藝術巧思,裝置精美在世界上也特別著名的,是二百多年前乾隆時在西郊建築的“圓明園”。這個著名花園,是在九十多年前就被帝國主義都野蠻軍隊把園裡面上千棟房子中各種重要珍貴文物及一切陳設大肆搶劫後,有意放一把火燒掉了的。花園建築時間比較晚的,是西郊的頤和園。部分建築乾隆時雖然已具規模,主要建築群卻在一百年前才完成。修建這座大園子的經濟來源,是藉口恢復國防海軍從人民刮來的幾千萬兩銀子,花園作成後,卻只算是帝王一家人私有。

  直到北京解放,這座大花園才成為人民的公共財產。頤和園的遊人數字是個證明:一九四九年全年遊人二十六萬六千八百多,一九五五年達到一百七十八萬七千多人。二十年前遊頤和園的人,常常覺得園裡太大太空闊。其實只是能夠玩的人太少,所以到處總是顯得空空的。許多地方長滿了荒草,許多建築也搖搖欲墜,遊人不敢走去現在一般印象總覺得園子不太大。頤和園那條長廊,雖然已經長約三里路,現在每逢星期天遊人就擠得滿滿的,即再加寬加長一兩倍,也還是不夠用。

  春天來,頤和園花木都逐漸開放了,每天除了成千早萬來看花的遊人,還有許多自城郊學校來的少先隊員,到園中過隊日郊遊,進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滿園子裡各處都可見到紅領巾,各處都可聽到建設祖國接班人的健康快樂的笑語和歌聲。配合充滿生機一片新綠叢中的鳥語花香,頤和園本身,因此也顯得更加美麗和年青!

  凡是遊頤和園的人,在售票處購買一冊介紹園中景物的說明書,可得到極多幫助。只是如何就可用比較經濟的時間,把頤和園重要地方都逛到呢?我想就我個人過去幾年在這個大轉來轉去的經驗,和園子裡建築花木在春秋佳日的印象,概括地說說,作為遊園的參考。

  我們似可把頤和園分成五個大單位去遊覽。

  第一是進門以後的建築群,這個建築群除中部大殿外,計包括東邊的大戲樓和西邊的樂壽堂,以及西邊前面一點的玉瀾堂。玉瀾堂相傳是光緒被慈禧太后囚禁的地方,院子和其他建築隔絕自成一個小單位。到這裡來的人,還可從門口的說明牌子,體會到六十年曆史一鱗一爪。參觀大戲臺,得往回路向東走。這個戲臺和中國近代歌劇發展史有些聯絡,六十年以前,中國京戲最出色的演員譚鑫培、楊小樓,都到這臺上演過戲。戲臺上下分三層,還有個寬闊整潔的後臺和地下室,準備了各種機關佈景。例如表演孫悟空大鬧天宮或白蛇傳水漫金山寺節目時,臺上下到必要時還會噴水冒煙。演員也可以藉助於技術裝置,一齊騰空上升,或潛入地下,隱現不易捉摸。戲臺面積比看戲的殿堂大許多,原因是這些戲主要是演給專制帝王和少數貴族官僚看的,演員百餘人在臺上活動,看戲的可能只三五十人。社會在發展中,六十年過去了,帝王獨夫和這些名藝人十九都已死去。為人民愛好的藝術家的絕藝,卻繼續活在人們記憶中,由於後輩的學習和發展,日益光輝而充實以新的生命。由大戲樓向西可到樂壽堂。這是六十年前慈禧做生日大排壽筵的地方。頤和園陳設中,有許多十九世紀顯然見出半殖民地化的開始的惡俗趣味處,就多是當時在廣東上海等通商口岸辦洋務的奴才,為貢諛祝壽而作來的。也有些是帝國主義者為侵略中國的敲門磚。中國瓷器中有一種黃綠釉繪墨彩花鳥,多用紫藤和秋葵作主題,橫寫“天地一家春”的款識的,也是這個時期的生產。樂壽堂庭院寬敞,建築雖不特別高大,卻顯得氣魄大方。本院和西邊一小院,春天時玉蘭和海棠都開得格外茂盛。

  第二部分是長廊全部和以排雲殿、佛香閣為主體、圍繞左右的建築群。這是目下全個園子建築最引人注意部分,也是全園的精華。有很多建築小單位,或是一個四合院,或是一組列房子,內部佈置得都十分講究。花木圍廊,各具巧思。但是從整體或部分說來,這個建築群有些只是為配風景而作的,有些宜近看,有些只合遠觀。想總括全部得到一個整體印象,得租一隻小遊船,把船直向湖中心劃去,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建築群,才會明白全部設計的用心處。因為排去殿後面隙地不多。山勢太陡,許多建築不免擠得緊一點。如東邊的轉輪藏,西邊的另一個小建築群,都有點展布不開。正背後把上佛香閣的路兩邊,作之字形盤旋而上,地勢還是過於迫促。更向西一點的“畫中游”部分建築,也由於地面窄狹,作得格外玲瓏小巧。必須到湖中看看,才明白建築工人的用意,當時這部分建築,原來就是為配合全山風景作成的。船到湖中心時向南望,在一平如鏡碧波中的龍王廟和十七孔橋,都若十分親切的向遊人招後:“來,來,來,這裡也很有意思。”從這裡望萬壽山,距離雖遠了點,可是把那些建築不合理印象也忽略了。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孤島上的建築群,龍王廟是主體。連線龍王廟和東牆柳蔭路全靠那條十七孔白石虹橋,長年臥在萬頃碧波中,背景是一片北京特有的藍得透亮的天空,真不愧叫作人造的虹。這條白石橋無論是遠看,近看,或把船搖到下邊仰起頭來看,或站在橋上向左右四方看,都令人覺得滿意。橋東有個大亭子,未油漆前可看出木材特別講究,可能還是兩百看前從南海運來的。岸邊有一隻銅牛,臥在一個白石座上,從從容容望著湖景,望著遠處西山,是兩百年前鑄銅工人的創作。

  第四部分是後山一帶,建築廢址不少,儲存完整的房子卻不多。很明顯是經過歷史事蹟的痕跡沒有修復過來。由後湖橋邊的蘇州街遺址,到上山的一系列殿基,直半山上的兩座殘塔,這部分建築也是在圓明園被焚的同時焚燬的。目下重要的是有好向導條曲折小山路,清靜幽僻,最宜散步。還有好幾條形式不同的白石橋和新近修理的赤欄木板橋,湖水曲折地從橋下通過,划船時極有意思。

  第五部分是東路以諧趣園做中心的建築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閣,靠北緊鄰是霽清轉清軒。這一組建築群包括有北方的明敞***如景福閣***和南方的幽趣***如霽清軒***兩種長處。諧趣園主要部分是一個荷花池子,繞著池子有一組長廊和建築。諧趣園主要部分是一個荷花池子,澆著池子有一組長廊和建築。諧趣園佔地面積不大,房子也因此稍嫌擁擠,但是那個荷花池子,夏天荷花盛開時,真是又香又好看。歡喜雀鳥的,這裡四圍樹林子裡經常有極好聽的黃鳥歌聲。啄木鳥聲音也數這個地區最多。夏六月天雨後放晴時,樹林間的鳥雀歡呼飛鳴,更是一種活潑微型機。地方背風向陽處,長年有竹子生長。由後湖引來的一股活水,到此下墜五米,因此作成小小瀑布,夏天水發時,水聲嘩嘩,對於久住北方平地的人,看到這些事物引起的情感,很顯然都是新的。霽清軒地位已接近園中後圍牆,建築構造極其別緻,小院落主要部分是一座四面明窗當風的軒,一株盤旋面上的老松樹,一個孤立的亭子,以及橫貫院中的一道小小溪流。讀過《紅樓夢》創作時代略早一點。有人到過諧趣園許多次,還不知道面前霽清軒的位置,可知這個建築的佈置成功處。由諧趣園宮門直向上山路走,不多遠還有個樂家軒,雖只是平房一列,房子前花木卻長得極好。杏花以外丁香、梨花都很好。景福閣位置在半山上,這座重屋曲折“亞”字形的建築,四面窗子透亮,繞屋平臺廊子都極朗敞。遇著好機會,我們可能會在這裡看到一些面孔熟悉的某種文藝工作者、電影、歌劇、話劇名演員,……他們也許正在這裡和國際友人舉行遊園聯歡會,在那裡唱歌跳舞。

  頤和園最高處建築物,是山頂上那座全部用彩琉璃磚瓦拼湊作成的無樑殿。這個建築無論從工程上和裝飾美術上說來,都是一個偉大的創作。是近二百年的建築工人和燒琉璃窯工人共同努力為我們留下的一份寶貴遺產。在建築規模上,它並不比北海那一座琉璃壯麗,但從建築兼雕塑整體性的成就說來,無疑和北京其他同類創作,如北海及故宮九龍壁、香山琉璃塔等等,都值得格外重視。上山的道路很多:歡喜熱鬧不怕累,可從排雲殿後抱月廊上去,再從那幾百磴“之”字形臺階爬到佛香閣,歇歇氣,欣賞一下昆明湖遠近全景,再從後面翻上那個眾香界琉璃牌樓,就到達了。歡喜冒險好奇的,又不妨從後山上去。這一路得經過幾層廢殿基,再鑽上幾個小山洞。行動過於活潑的遊客,上到山洞邊時,頭上腳下都得當心一些,免得偶然摔倒。另外東西兩側還有兩條比較平緩的山路可走,上了點年紀的人不妨從東路上去。就昌從景福閣向上走去。半道山脊兩旁多空曠,特別適宜於遠眺,南邊是湖上景緻,北邊園外卻是村落自然景色,很動人。夏六月還是一片綠油油的莊稼直延長到西山盡頭,到秋八月後,就只見無數大牛車滿滿裝載黃澄澄的糧食向合作社轉運。村莊前後也到處是糧食堆垛。

  從北邊走可先逛長廊,到長廊盡頭,轉個彎,就到大石舫邊了。大石舫也是乾隆時作的,六十年前才在上面加個樓房,五色玻璃在當時是時髦物品。除大石舫外,這裡經常還停泊有百多隻油漆鮮明的小遊艇出租。歡喜划船的遊人,手勁大可租船向前湖劃去一直過西蜂腰橋再向南,再劃回來。那個橋值得一看。比較合適的是繞湖心龍王廟,就穿十七孔橋回來。那座橋遠看只覺得美麗,近看才會明白結構壯麗,工程紮實,讓我們加深一層認識了古代造橋工人的聰明和偉大。船向因劃可飽頤和園萬壽山下面全部風景,從各個不同角度看去,才會發現繞前山那道長廊,和長廊外臨水那道白石欄杆,不僅發生單純裝飾效果,且像腰帶一樣把前山建築群總在一起,從水上托出,設計實在夠聰明巧妙。歡喜從空曠湖面轉入幽靜環境的遊人,不妨把船向後湖劃去。後湖水面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魚百十成群,對小船來去既成習慣,因此也不大存戒心。後湖在秋天裡在一個極短時期中,水面常常忽然冒出一種顏色金黃的小蓮花,一朵朵從水面探頭出來約兩寸來高,花頭不過一寸大小,可是遠遠的就可讓我們發現。至近身時我們才會發現花朵上還常常歇有一種細腰窄翅黑晴蜓,飛飛又停停。彼此之間似相識又似陌生。又像是新認識的好朋友,默默地又親切地貼近時,還像有些靦腆害羞。一切情形和安徒生童話中的描寫差不多,可是還要美麗一些,一時還沒有人寫出。這些小小金絲蓮,一年只開花三四天,小晴蜓從湖旁叢草間孵化,生命也極短暫。我們缺少安徒生的詩的童心,因此也難更深一層去想像體會它們生命中的悅樂處。見到這種花朵時,最好莫驚動採折,讓大家看看。由石舫上山路,可經過畫中游,這部分房子是有意仿造南方小樓房式做成,十分玲瓏精緻,大熱天住下來不會太舒服,可是在湖中卻特別好看。走到畫中游才會明白取名的用意。若在春天四月裡,園中好花次第開放,一切松柏雜樹新葉也放出清香,這些新經修理裝飾得嶄新的建築物,完全包裹在花樹中,使得我們不能不對於創造它和新近修理它的木工、瓦工、彩畫油漆工,以及那些長年在園子裡栽花種樹的工人,表示敬意和感謝。

  頤和園還有一個地區,也可以作為一個遊覽單位計算,就是後山沿圍牆那條土埂子。這地方雖近在遊人眼前,可是最容易忽略過去。這條路是從諧趣園再向北走,到後湖盡頭幾株大白楊樹面前時,不回頭,不轉彎,再向西一直從一條小土路走上小土山。那是一條能夠滿足遊人好奇心的小路。一路走去可從荊槐雜樹林子枝葉罅隙間清清楚楚看到後山後湖全景。小土埂上還種得好些有了相當的月的馬尾松,鬆根凸起處,間或會有一兩個年青藝術家在那裡作畫。地方特別清靜,不會有人來攪擾他的工作。更重要還是從這裡望去,景物湊緊集中,如同一個一個鏡框樣子。若是一個有才能的年青畫家,他不僅會把樹石間色彩鮮明的紅領巾,同水上游人種種活動,收人畫稿,同時還能夠把他們表示新生生命的笑語和歌聲同樣寫入畫中。其實這些畫家在那裡本身也很像一幅畫,可惜再找不出畫他的人。
 

現代描寫西湖的精美散文
關於春遊的現代散文文章
相關知識
有關春遊的散文
有關春聯的散文
有關春天的散文片段
有關春節的散文詩精選
有關春雷的散文
有關春天的散文詩朗誦
有關春雪的散文寫景美文線上閱讀
有關春遊的四年級優秀作文4篇
關於春遊的散文
有關春遊的優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