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朱仙鎮的美文欣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一個熟悉又較為陌生的美麗鄉鎮,小時候從劉蘭芳的評書《岳飛傳》最早知道朱仙鎮,文章非常好,身臨其境。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上天遺落的一顆璀璨明珠》。

  說實話,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朱仙鎮,緣由是木版年畫。懵懵懂懂中地記住了一個響亮的地名,一個有著胖娃娃年畫的鎮子,無他。

  長大後,對朱仙鎮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尤其是開始賈魯河系列寫作之後,更是對這個因了這條河流的變遷而興衰的古鎮,進行了較為細緻的史料收集。

  傳說,朱仙鎮是戰國俠士朱亥的故里,因朱亥的祖宗原來住在鎮北一個名叫仙人莊的村子裡,故稱朱亥為朱仙,遂又把朱亥的故里稱為朱仙鎮,至今,鎮裡還有仙人街、仙人橋之說。如此來看,朱仙鎮是一個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鎮。

  朱仙鎮,位於河南省開封縣市西南22.5公里,自唐宋以來,一直是水陸交通要道和商埠之地,明朝時是開封唯一的水陸轉運碼頭,因傍賈魯河,水路轉淮河可遠達揚州,而迅速繁榮。到明末,朱仙鎮已與廣東的佛山鎮、江西的景德鎮、湖北的漢口鎮,並稱為全國四大名鎮。明末清初是朱仙鎮最繁盛的時期,當時全鎮民商有4萬餘戶,人口達20多萬。

  朱仙鎮的木版年畫,在全國享有盛名,是我國木版水印年畫的發源地,它產生在唐代,盛行於明清。生產年畫的作坊,最多時達300餘家。年畫種類繁多,有門畫、灶畫、中堂、桌裙、門頭、影壁、斗方、對聯等。內容有歷史戲劇、演義小說、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如長阪坡、銅錘換御帶、撞山、岳飛大破金兀朮、祭塔、哪吒鬧海、羅煥跪樓等,並點綴很多美好雅緻的吉慶圖案,而且以色彩豔麗深沉、莊重渾厚、經久耐晒等優點著稱。每年出售的年畫多達300萬張,行銷全國。

  歷史上的朱仙鎮,不僅是商業重鎮,也是有名的古戰場,宋朝民族英雄岳飛大破金兵的戰鬥就在這裡。朱仙鎮的岳飛廟坐落在鎮西北隅,建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廟內前院正殿中供有岳飛及其部將的塑像,後院大殿裡有岳飛夫婦的塑像,東西廂房裡分別供著岳飛的兒子和兒媳的塑像。廟院裡儲存有岳飛親筆書寫的送紫巖張先生北伐詩和《滿江紅》詞兩座碑刻。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百萬農民起義軍第三次進攻開封時,在朱仙鎮殲滅了明朝的了啟睿、左良玉的軍隊20萬人馬,獲大勝。

  賈魯河***又稱運糧河***從鎮裡南北穿過,把全鎮分為東、西兩部分。河上有大石橋和二板橋又把全鎮聯成一體,鎮內除古色古香的舊式房外,又增添了林立的新式樓房,商業又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整個集鎮幽雅、玲瓏、別緻。

  只是到了清代,黃河頻頻決口,對賈魯河造成於堵,但幾經疏通,維持通航。到了光緒十三年***1887年***八月,黃河在鄭州決口,“大溜趨向朱仙鎮南之鬧店,西南之趙店,正南之西市等堡,水至河潰,水退沙留”。賈魯河漸漸斷航,作為水陸碼頭的朱仙鎮逐步衰落,僅僅剩下了木版年畫。而隨著現代印刷術的飛速發展,木版年畫的發展也受到了制約,日漸蕭條。

  朱仙鎮,似乎走進了發展的停滯期,有淡出民眾視線的趨勢。

  那天,我和燕子,一個熱情開朗的年輕女教師,興高采烈地***因為女排剛剛奪冠***走進了朱仙鎮,走進這個叫我念念不忘,也可以說惦記了很久的文化重鎮。

  鎮口,映入眼簾的是岳飛的躍馬雕像,雕像前的空地上攤晒著一地花生,朱仙鎮幾個大字鐫刻在旁邊的一塊兒巨石上。房屋街道縱橫,不能說無序,但也不能說井然。

  這就是朱仙鎮,看這陣勢與普通農村集鎮無二啊?!

  疑惑著進鎮,賈魯河***運糧河***已經乾涸,河西河東,房屋村落,看不出昔日繁華的痕跡,就連老建築也看不到幾處,唯有一座古石橋橫跨在凝固的河道上,靜靜地沉默著。而號稱木版年畫一條街的西街上,也看不到幾家年畫鋪子,更看不到多少行人。

  我跟燕子面面相覷,在各自的眼睛中讀出了錯愕和惋惜以及深深的無奈。

  昔日的朱仙鎮是多麼的繁華!

  據史料記載,朱仙鎮運糧河是賈魯河的一段,開鑿於宋代,經過元末、明清時期的屢次疏浚,最終成為中原地區的一條黃金水道。明清時期,朱仙鎮是中原地區最大的水陸兩用轉運碼頭,無數貨物在此起航,各地商人聚集於此。河道中,滿載著各類貨物的船隻日夜穿梭不停,鎮中商鋪林立,各類商品琳琅滿目,其勢頭曾一度蓋過當時的省城開封,躍居四大名鎮之首。

  清朝後期,歷次黃河水患讓這裡逐步淤塞,以至於最終不通舟楫。伴隨著運糧河河水的退卻,朱仙鎮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退變為一個普通的鄉村集鎮。真乃是興也運糧河,敗也運糧河。

  當我在朱仙鎮運糧河故道西側停下車,開啟車門踏上朱仙鎮的土地,撲面而來的是一種久違了親切感,是一份兒追尋厚重歷史的使命感。

  而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了一位讓我至今難忘的老人。

  她靜靜坐在運糧河西岸的樹蔭下,微笑著看著我,操著一口純正的開封話問我:妞,來了。

  本來笑吟吟向她走過去的我,突然放慢了腳步,恍惚中看到的不是旁人,而是我慈祥的奶奶,那語調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溫馨,不爭氣的眼淚差點掉了下來。

  我知道,奶奶早已離我而去,以這位老人的年齡來看也僅僅是我的父母輩。但是,奶奶是開封人,說著跟她一模一樣的家鄉話,不由得我浮想聯翩。

  我定定神,走過去握起她的手,問好。

  她笑著將手裡的紅薯掰下一半遞給我,我接過來吃著,她也用沒有牙的嘴巴慢慢吃著另一半,我們倆一邊吃一邊說起這條運糧河。

  我小的時候,這河裡的水還很多,河裡還有不少大船搞運輸。老人說。

  看到那座石橋嗎?是鎮裡的大戶人家出資修建的,因為原來的那座橋破舊了,這家就出了好多錢修建了這座大石橋,很久了,我父親的父親還在修橋的時候搬運過石頭。後來,河水越來越少了,再後來就全乾了。你看,就成現在這個樣子啦。老人又說。

  我看向那座大石橋,堅固的橋身,依然屹立在沒有水的運糧河上,歲月的痕跡在明媚的陽光下固執地展現著歷史的滄桑。

  至於兩岸的彷古建築,也都流露出現代的氣息,僅有的幾家木版年畫店,也鮮有人光顧。

  整個古鎮,儲存最為完整的清真寺依然彰顯著昔日的繁華。前廳中默默躺在一側的一棵古槐樹幹,據說當年岳飛曾栓過馬。當那些沐浴更衣後穿白衣戴白帽的男教徒***這個清真寺只允許男人進***在主持的帶領下魚貫進入內廳之後,我跟燕子坐在廳外的木椅上,細細地聆聽,在那美妙的誦經聲,想象著眼前的那棵槐樹幹突然豎起,枝繁葉茂,那個英武有力的男子正在將馬韁栓到樹上……

  燕子附到我的耳邊說,她看著這高大結實的美麗建築,能想到當年朱仙鎮的商賈們如何慷慨大方地將銀兩和木頭等建築材料送到清真寺的建造現場。我點頭,因為我知道這個清真寺就是運糧河兩岸的富商巨賈們主動募集修建的。

  時間的長河,在靜靜地流淌。

  四大古鎮,漢口,佛山,景德鎮,都在後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唯有朱仙鎮。

  帶著自己親手製作的木版年畫,我們要離開了。

  揮手作別那位86歲的老人,耳畔還有叮囑在迴響:妞,再來啊!

  朱仙鎮,我會再來,儘管有人說你是上天遺落的璀璨明珠,但我相信,有社會各界的關注,有朱仙鎮民眾的努力,你一定會越來越好。

  有夢,就有希望……

  公眾號:濤聲裡的夢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珍惜現在時光的好文
描寫愛情的美文欣賞
相關知識
描寫朱仙鎮的美文欣賞
有關描寫向日葵的散文欣賞
有關描寫薰衣草的散文欣賞
描寫吃苦菜的好文欣賞
描寫水仙花的散文
描寫水仙花的散文隨筆作品
關於描寫水仙花的散文隨筆
描寫水仙花的作文
描寫班主任的美文
關於描寫水仙花的散文隨筆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