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演講的魅力和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美國總統的演講技巧是有目共睹的,很多名人的演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我國著名演說家曲嘯在80年代初的幾場演講,真是一鳴驚人,眾人歎服。當有人評說他是“天生的好口才”時,他笑著說:“哪來的天才呀?不敢當。我小時性格內向,說話還口吃,越急越結巴,有時漲得臉通紅也說不出話來┈”曲嘯練口才也吃了不少辛苦。

  比如為開闊心胸,訓練心理素質,他常常早晨迎著寒風跑到沙灘高聲背誦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他不放過一切“說”的機會,積極參加辯論會、演講比賽、朗誦會、話劇演出,終於在高中階段嶄露頭角。一次在“奧斯特洛夫斯基誕辰紀念會”上,他拿著一份簡單的提綱,一口氣竟作了兩個小時的精彩演講。經歷了20多年的人生磨難,生活的錘鍊使他的口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古代希臘著名演說家德莫斯梯尼從小口吃,但立志演說。為矯正口吃,使口齒清晰,他將小石子含在嘴裡不斷地練說。據說他曾把自己關在屋裡練習,為鍛鍊臉皮竟將頭髮剃去一半,成了“陰陽頭”,“逼”自己專心一意地練口才。經過12年刻苦磨練,終於走上成功之路。

  演講家是怎樣練習口才的 :英國戲劇大師,批評家和社會活動家蕭伯納的口才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他年輕時卻膽小而木訥 ,拜訪朋友都不敢敲門,常常“在門口徘徊20分鐘”。後來他鼓起勇氣參加了一個“辯論學會”。不放過一切機會同對手爭辯。練膽量,練機智,練語言,千錘百煉終成口才家。

  他的演說,他的妙對,傳誦至今仍膾炙人口。有人問他是怎麼練口才的,他說:“我是以自己學溜冰的辦法來做的----我固執地、一味地讓自己出醜,到我習以為常。” 美國總統林肯出身於農民家庭,當過僱工、石匠、店員、舵手、伐木者等,社會地位卑微,但從不放鬆口才訓練。

  17歲時他常徒步30多英里到鎮上,聽法院裡的律師慷慨陳詞的辯護,聽傳教士高亢悠揚的佈道,聽政界人士振振有詞的演說,回來後就尋一無人處精心模仿演練,終於口才日日進步。1930年夏,他為準備在伊利諾斯一次集合上的演講,面對光禿禿的樹樁和成片的玉米,一遍又一遍地試講。後來他又連任兩屆總統,也成了著名的演說家。

  “我不會支援任何一項將所有削減赤字的負擔都壓在普通美國人身上的方案。” 2011年9月19日奧巴馬在白宮演說中開啟了他對富人徵稅的計劃,他超凡的演講魅力打動了很多人。

  即便是口齒正常的國家領袖,想要在演說中揮灑自如也絕非是一件易事,因為你在對一個國家的人喊話。以歷任美國總統來說,演講就是他們的必修課,當然,凡是課程也都會有人不及格。

  奧巴馬“男中音”有優勢

  總統演講的第一個條件:有個好嗓子,就成功了一半。但好嗓子都去百老匯了,剩下來當總統的嗓音就參差不齊了。

  奧巴馬天生麗質,他是個男中音,聽起來沉穩得多;林肯的聲音聽起來則尖聲細氣,所以今天的聽眾其實很難想象,當林肯用他的小細嗓子,在葛底斯堡演說中高喊“我們要在這裡下定最大的決心,不讓這些死者白白犧牲” ,會是一種什麼情景;而小布什的嗓音則聽起來有點滑稽,加上他不時露出笑容的臉,總讓人覺得想笑。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林肯時代沒有演講提詞器,不過多半時候也不會出岔子,因為那時候的演講稿就是他自己寫的,而且只有272個單詞,印象深刻也不會忘記很多。曾有一個段子說美國總統羅斯福問美國的外交官哈里曼:“為什麼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演講稿那麼激動人心呢?我們的撰稿人怎麼就寫不出那麼有水平的東西呢?” 哈里曼說:“那是丘吉爾自己寫的。” 看來在演講稿這個問題上,還是躬親的效果比較好。

  奧巴馬在演講上就頗有功力,這一點很像林肯。奧巴馬曾經在伊利諾斯州做議員,林肯就出生在那個州,奧巴馬的選舉開始點就是林肯的老家斯普林菲爾德,頗有點向林肯致敬的意思。和林肯最為相似的是,奧巴馬的某些重要演講稿就是自己所寫。除了 “偷師” 林肯之外,奧巴馬的演講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他借鑑了馬丁·路德·金博士那種連貫的排比句和問句,從現場錄音就可以聽得出,因為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高喊那些排比疑問句時,下面很多聽眾很激動地高聲回答 “耶” ,這種句式極大地調動了臺下聽眾的積極性。

  小布什是個另類,因為很多詞他讀不清楚,所以妻子勞拉經常需要在他上臺演講之前,一邊幫他整理衣領,一邊幫他校正 “喬治亞” 、 “亞塞拜然” 這些國家名字的讀法。故此,曾有媒體拍到小布什的副總統切尼在總統演講時打瞌睡,連自己的副手都如此不屑,說明小布什的演講真的無聊啊。

  寫演說稿是個力氣活

  上文提到羅斯福非常妒忌丘吉爾的演說稿,結果發現那是首相大人自己寫的。但像丘吉爾這種勤於寫作的領袖真的比較少,多數演說稿還是由人代筆完成的,一篇看似不長的演說稿,其實對寫稿人來說就是一項非常的折磨,對各種政治因素的考慮和博弈,一遍遍謹慎的審視和修改,完全就是一件體力活。

  1987年,柏林建城750週年,美國總統里根要去發表演說,撰寫演說稿的任務就落在了彼得·羅賓遜頭上,寫點什麼呢?

  當時的柏林,是東德的首都,柏林牆還屹立在那裡,所以東德的外交官首先告訴彼得,不要寫猛烈抨擊柏林牆的話,不要罵蘇聯。但是彼得在東德逗留的短短時間內,從身邊的人口中只體會到了一種最為強烈的情緒,那就是要求拆掉柏林牆。

  於是,彼得開始動筆:“戈爾巴喬夫先生,拆掉這堵牆吧。” 因為是對東德人演說,所以他故意用了德語的“先生”一詞,思來想去,他又把 “拆掉” 改成了 “推倒” 。結果,這篇演說稿在白宮的新聞主管那裡被撕成了碎片,他對彼得咆哮道:“一無是處!”

  彼得只好又悶頭修改, “推倒” 又被改成了 “拆掉” 。最後,這篇演說稿得到了里根總統的首肯,他很喜歡。彼得聽了總統的讚許,心情自然很好,可是厄運接踵而至,美國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看過演說稿之後,簡直是暴跳如雷,他們認為那句 “拆掉這堵牆吧” 簡直就是一句天真的玩笑,是明擺著和蘇聯搞對抗,這種想法出現在總統演說中實在是過於幼稚了。連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舒爾茨都覺得,這樣的話出現在里根總統的演說中,簡直就是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冒犯和無禮。

  結果,那堵牆沒拆,那句話就首先被刪掉了,填上了不溫不火的一句期待:總有一天,這堵醜陋的牆是會消失的。彼得盯著這句話有點窩火,總有一天會實現,這不是蘇聯人最愛說的話麼?

  等里根飛到義大利的時候,這篇演說稿再一次被拿出來討論,白宮新聞主管把各方的意見都說了一遍,里根自己讀了一遍,尤其是 “拆掉這堵牆吧” 那一段,他笑著說:“留下吧。”等他的飛機抵達柏林時,那些反對派還是不死心,大清早就拿著演說稿再次找到里根,想刪除那句話。在前往勃蘭登堡門的汽車上,里根對新聞主管說,他必須要講出那句話,還開玩笑說:“國務院那些傢伙肯定會殺了我。”

  結果,演說的效果異常地好,曾經堅持要刪掉那句話的美國國務卿舒爾茨甚至找到寫稿人彼得說:“你是對的!” 2年之後,柏林牆被拆除。

  “調教總統”的演說訓練師

  像很多技能一樣,演講的技巧是可以訓練的,別以為總統都是天生的演說家。很多美國總統的華麗演講其實都出自一個訓練師之手,他可以讓你成為總統,也可以讓你成為白痴,他叫邁克爾·錫恩。

  與 “學生” 奧巴馬的慷慨陳詞不同的是,他輕聲細語,為人低調,總是喜歡躲在幕後“調教總統”,他對每一個前來求教的人物也都瞭如指掌:“克林頓的演說為什麼如此精彩?因為他很享受那個過程,只要有聽眾,他就能侃侃而談。”

  原來,克林頓是個“話嘮”。對比鮮明的是,克林頓的妻子希拉里就不是特別喜歡滔滔不絕地演說,這也許就是為什麼他們可以做夫妻:一個願意說,一個願意聽。希拉里還在回憶錄中提到過錫恩教她如何使用提詞器的事情,這就是現在的總統的好處,林肯時代肯定沒有那玩意,詞兒都記不住,就別當總統了。

  奧巴馬也不是天生就會使用提詞器,2004年他在民主黨全國大會“一講成名”之前,他就是個 “演講菜鳥” ,因為他從來沒遇到過全國大會那麼大的陣勢,他攥著自己那2300個單詞的演講稿排練了3遍,還是不得要領。錫恩教奧巴馬說,不要被觀眾席上的噪聲所幹擾,要學會駕馭鼓掌聲,準確地找到停頓和繼續的時間點。

  現年60歲的錫恩,對每一任總統都很熟悉。錫恩還清晰地記得肯尼迪第一次演講時的尷尬:“他看起來很害怕,根本不想演講,那時他才17歲,但是他答應了叔叔要演講,我對他說‘抬起頭,讓觀眾看到你,不要擔心!’”

  錫恩為何會如此熱衷於研究演講的技巧,因為就像電影《國王的演講》中的國王一樣,錫恩也曾是一名口吃患者,經常在排長隊買東西的時候說不出來要買什麼,被後面的人狂罵。後來他發現,其實只要稍微改變一下說話的腔調,就可以改正口吃的毛病。後來,他有了自己的媒體顧問公司,從歷屆美國總統到華爾街金融業鉅子,都是他的客戶。

  現任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曾經是一個沉默寡言的木訥之人,最終也在錫恩的調教下變成了一個能說會道的財長。不知道美國前任財長保爾森是否接受過錫恩的培訓?他也有些口吃,而且語速很慢,如果他足夠能說會道的話,就不需要在請求國會通過經濟救援計劃時,向當時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單腿下跪了。

  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總統胡佛,很看不起另一位總統羅斯福,因為口音很重的胡佛總是覺得羅斯福太會演說,或者叫 “太會表演了” ,這是不是口音不正的胡佛對能說會道者的一種嫉妒呢?


如何培養當眾演講的信心
領導者需要怎麼演講
相關知識
名人演講的魅力和技巧
演講的結構和技巧
演講的魅力與作用
人際交往中為人處事的方法和技巧
人際交往為人處世的方法和技巧
脫稿演講的要點及技巧_如何脫稿演講2
成功演講的祕訣好技巧一定要知道
人際交往中為人處事的方法和技巧***2***
演講的一些小技巧
成功人士的勵志演講名人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