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做艾灸的好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這個時候太陽到達北迴歸線上方,白晝最長,陽氣最盛。很多人喜歡這個時間做艾灸,那麼你知道有什麼作用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夏至前後幾天都是艾灸的好時機,藉助天時,祛除體內寒溼,強身健體。

  艾灸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養生保健法,戰國時的孟子曾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說明艾灸在春秋戰國就已經很普遍了。之後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艾灸一直陪伴在老百姓身邊。這幾年國民對傳統養生方法的追捧使得艾灸重新回到大家的身邊。

  艾灸好處

  艾灸能夠溫通經絡、排除溼寒、增強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延年益壽等作用。不僅能夠養生保健、預防疾病,還能促進康復和治療疾病,古人說過:“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明朝的李梴在《醫學入門》裡說:“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鬱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唐朝偉大的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裡說過:“艾火可以灸百病,殺鬼邪。”艾灸是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養生保健法。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是寶貴的財富。

  陳艾好於新艾

  艾草最好為農曆5月份向陽處生長的。在農村,一到端午節,婦女都到野外採艾草,這個時候的艾草最有藥力。相對於新艾草來說,艾灸最好用陳艾,陳艾比較溫和,新艾會有灼燒感。李時珍說: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所以去購買的時候,商家一般都告訴這是三年或者五年陳艾,但是年歲太久也不行,揮發油會喪失,藥力也就變小,也不再柔軟。

  艾灸順序

  常規順序是“先陽後陰,先上後下,先少後多”。先灸頭、面、軀幹部後灸四肢部,或先灸頭面與胸部後灸腹部和下肢部,可以達到陰昇陽降,水升火下,水火既濟的作用。初灸者刺激量宜先小後大,以便逐漸適應。當然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作為保健,不必太過拘泥。

  夏至常用保健穴

  夏至常用保健穴,主要是一些具有補益作用的強壯穴。

  大椎穴

  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具有疏風散寒,溫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提高機體細胞免疫的功效。

  中脘穴

  中脘穴屬任脈,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等功效。

  神闕***臍中***

  在臍窩正中。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預防中風等功效。

  關元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3寸。中醫學認為,關元其部位為真陽所居、化生精氣之處。艾灸關元能使清陽上升,濁陰下降,元陽溫暖,血液充盈,能培腎固本,補氣回陽,通調衝任、理氣活血。

  氣海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1.5寸。在肚臍與關元正中間。具有培補元氣,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保健強身,解除疲勞等功效。

  足三裡穴

  位於小腿的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具有調理脾胃、健運脾陽,溫中散寒,補中益氣,調和氣血、宣通氣機,導氣下行,補虛強身的作用。

  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具有健脾和胃化溼,疏肝益腎,調經血等功效。

  這幾個穴自己都能灸到,而且很重要。日常不妨多灸灸。

  艾灸注意事項

  1.有些地方最好不要灸:面部,以免留下疤痕影響美觀;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

  2.要專心灸,注意防火。特別是不能一不留神燙傷自己。也不要把衣服等燒著了。

  3.注意保暖和防暑。不能一遍灸一遍對著空調吹,也不要太封閉了,煙大對眼睛不好,夏天太熱,防止中暑。

  4. 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5.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精神病或者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6.初次使用灸,要注意掌握好量,循序漸進。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以防上火。

  7.灸完不要立即洗澡。灸前或後喝點溫水。

有關夏至的農諺大全
夏至怎樣吃才養生
相關知識
夏至做艾灸的好處
夏天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夏天做汗蒸的好處有哪些
三伏天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老年人艾灸的好處與功效
夏天做美容的好處
三伏天艾灸的好處
老年人艾灸的好處有哪些
小雪時節艾灸的好處
經期艾灸的好處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