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其本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2017年的中秋節要到了,你的中秋節手抄報做好了嗎?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參考圖***1***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參考圖***2***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參考圖***3***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參考圖***4***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的資料: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傳統的中秋節為團圓節,所以古詩有“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詩句,也就是到了中秋節,大家更盼望團圓。如果家中有人在海外或外地能來家團聚,就增加思念之情,這是中國以家庭為社會組成單位所具有的特點,而中秋節也就是這一特點的集中表現。

  中國曆代以農立國,中秋節正當春華秋實,農業收成的季節,所以農村有以“芋魁”供奉之俗,即所謂中秋吃蕃薯、芋頭,這兩種根塊作物,其形碩大而圓,象徵豐收與完滿之意。而親友之間饋贈月餅,同樣也是象徵完滿、團圓之意。

  中秋之夜,閤家圍坐,皓月當空、或對月飲酒,或品茶吃月餅以助談興,亦人生之一樂事。所以無中秋可以吃月餅,而無月餅則不成中秋,因此中秋與月餅是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而此俗之由來,也有多種說法。

  有謂唐高祖武德年間,邊寇犯境.李靖帥師出征,大獲全勝,於中秋節凱旋,長安內外通宵歡慶,時有吐蕃人獻餅祝捷,高祖取出圓餅手指明月笑曰:“應將胡餅邀蟾蜍。”嗣後分賜群臣共啖,於是遂形成中秋吃月餅之俗。二謂北宋時中秋節以爬山登樓先睹明月為快,然後舉行拜月儀式,供品有圓餅,據《燕京歲時記·月餅》雲:“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蜍之形,有祭畢而食者”。這就是宋代中秋食月餅之俗。

  或謂元代末年,統治者實行“三家養一元,五家一菜萬”的殘暴統治壓迫,劉伯溫組織農民起義,特製大圓餅,內中暗藏字條,約定八月十五夜起義,結果起義成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以後中秋食月餅之俗更為流行。

  總之,中秋團圓,賞月及吃月餅之俗,由來已久,歷代而後,不斷加進新的內容,以豐富這個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流傳至今,盛行不衰。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的內容:中秋節歇後語

  中秋節賞桂花 ———— 花好月圓

  中秋節的月亮 ———— 光明正大

  中秋過了閏八月 ———— 團圓過了又團圓

  中秋的天氣 ———— 不冷不熱

  望江亭上度中秋 ———— 近水樓臺先得月

  過了中秋栽早稻 ———— 遲了季節

  過了中秋節栽早稻 ———— 遲了季節

  番鬼佬月餅 ———— 悶極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的資料:中秋節有那些經典習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我們的節日中秋節手抄報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圖片
相關知識
團團圓圓過中秋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我們的節日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簡單又漂亮的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又簡單又漂亮的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快樂的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優秀的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最新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及圖片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喜迎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