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脾氣孩子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5日

  孩子脾氣暴躁一般有幾種原因,一種是青春叛逆期的到來,這個多處於孩子10到16歲階段;另一種是父母脾氣不好,缺乏好的引導和示範;還有一種,便是孩子患有多動症。我們應該怎麼樣教育脾氣孩子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案例。

  

  麗麗是個3歲的女孩子,性格溫和,乖巧聽話。可是,.這兩個月來,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媽媽讓她幹什麼,她偏不幹什麼。本來養成的飯前洗手的好習慣。現在也馬馬虎虎,總是隨便用水一衝就完事兒。媽媽給她講洗手的重要性,她也不聽。每次玩完玩具後,也不收拾。媽媽批評她幾句,她就哭喊著說“我不收”,甚至摔東西。媽媽很生氣,她不明白,以前的乖孩子,怎麼突然改變了?

  開始表現出自發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話就大發脾氣,不是哇哇叫喚,就是倒在地上打滾,或者是亂扔東西。

  對於媽媽來說,這是一個很傷腦筋的時期,於是,當孩子想自己一個人做什麼時,媽媽很可能就不由分說地訓斥道:“不行。”

  新生兒就有憤怒的情緒,更何況孩子正值“反抗期”,當然顯得脾氣特別大,動不動就暴跳如雷,尖叫、打人、哭喊、賴在地上打滾。這時候大人如果再對她大喊大叫,甚至持棍棒打人,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火上澆油。 有的孩子會鬧得更厲害;有的會害怕被揍而暫停哭鬧,但是他憤怒的情緒並沒有減緩,只是暫時壓抑下來而已,怒氣積壓在心中,對身心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傷害。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兩三歲是孩子的不平衡期,自我意識強烈事事反對,情緒起伏很大,這時候父母的態度非常重要,稍不留意就會發生錯誤的管教。以下便是幾種常見的錯誤方式: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這段時期乖巧、聽話,如果他服從大人的安排就給予獎勵。此時孩子可能為了獲得物質的利益,壓抑自己的情緒發洩,因此比別的孩子顯得有教養。可是後來上學以後,在班上卻是一個畏縮、孤獨、膽小、害怕嘗試新事物的孩子一生缺乏衝勁,投有主張。所以父母不能只注重孩子一時的乖巧。

  有的孩子受到父母的約束時,並不甘心接受,而是將怒氣放在心裡. 等待機會發洩。例如,父母不在場時愉偷把家裡的東西弄壞。這種孩子長大後容易變成一個心胸狹窄、內心充滿敵意、表裡不一致的虛偽人士。

  有的父母不敢管孩子,只要孩子一鬧就讓步,孩子一發脾氣就隨他。這樣一來,孩子常常變得為所欲為,以哭鬧來達到目的。上學之後則有可能變成一個行為乖巧、不合群,不知道如何遵守團體規則的孩子。

  其實,孩子也會有情緒,而他發洩情緒的方式經常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例如摔東西、踢門。所以你若不希望孩子發脾氣時摔東西.就從自己先做起。

  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能壓抑他,又不能讓步時,父母該怎麼辦呢?

  首先,以孩子有興趣的事物來吸引他的注意力,幫他把怒氣轉移;等他的情緒平緩後,再瞭解他為何發怒。其次,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不滿,訴說可以幫助孩子把怒氣發洩掉。父母的傾聽,也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和注意。最後,父母要耐心講道理,使孩子明辨是非,慢慢學會控制情緒。

  或者,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不聲不響地把他接在懷裡,或者是平靜地注視著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靜下來。這種脾氣暴躁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媽媽爸爸們需要了解這一點。不要覺得孩子這是“變壞了”,去責怪、訓斥他。

  為什麼孩子會無緣無故亂髮脾氣呢?

  一方面,與孩子的成長階段有關。

  孩子1歲左右時,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眼前的一切都想去摸、去玩。往往這個時候,家長出於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往往會阻止他們的好奇心;孩子2歲的時候,往往喜歡親自去嘗試做一些東西,一旦自己做不好,就會著急、生氣於是就產生急躁情緒,甚至“氣急敗壞”;3歲左右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健全,當他們的行為受到約束或者被強行制止的時候,就會又哭又鬧,大發雷霆,甚至有破壞性行為。

  另一方面,跟家長的教育方法有關。

  疼愛孩子是家長的本能。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大凡孩子的要求,家長都會想盡辦法滿足。一旦有了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用各種手段方式來“要挾”父母。長此以往,養成了孩子亂髮脾氣的壞習慣。

  究竟如何對待脾氣暴躁的孩子呢?

  一、作為父母,首先應當以身作則。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言傳身教,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父母首先要在孩子面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二、對孩子要多鼓勵。即使孩子做錯了什麼,在批評前也要先想到孩子的優點,先鼓勵孩子,然後再要求孩子去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不要動輒就責備孩子。

  三、孩子脾氣暴躁,還有部分原因是由於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造成的。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教會他們凡事不要一味地依賴別人。要遇事敢作敢為敢於擔當。

  四、當孩子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穩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當發生不愉快時,要採用活動轉移法,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宣洩內心的緊張。用愛去感化,要有耐心,千萬不要訓斥指責,更不能動怒打罵。這樣既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而且可以由此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但是父母在糾正孩子的暴脾氣的時候應當講究一些方法,切不可盲目。

  1、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

  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時不要“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盡量使其“多樣化”,任其有挑選的餘地。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

  2、孩子好發脾氣是後生的

  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也跟著發脾氣,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種感情用事的方法,絕對改變不了孩子好發脾氣的習慣。有的母親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拗不過他,就把他推給父親管教,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媽媽對他發脾氣毫無辦法”以後他會變本加厲地在母親面前發脾氣。

  3、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孩子學習繪畫宜在3-4歲;學習音樂宜在5-7歲之間。因此,興趣的培養不要過早,也不宜過晚。孩子的興趣特別容易轉移,不要只根據父母的意見來決定,而應當聽聽專業人員和孩子本人的意見。

  4、平時多與孩子溝通

  瞭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父母可以多方瞭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父母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5、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要袒護他

  家人是一味袒護他,還是教導他?假如一味袒護,就會使他嚐到甜頭,這實際上是一種負強化,他就會鬧得更凶。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應該讓孩子懂得並記住一個道理:吵鬧發脾氣是沒有用的。這樣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鬧發脾氣當武器”不起作用。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就會有所改變。

  其實,孩子脾氣暴躁沒有那麼可怕,雖然讓人頭疼,可如果耐心交流,也是親子間更理解彼此的寶貴契機呀。

  

管住脾氣孩子案例
為什麼孩子會無緣故亂髮脾氣
相關知識
管住脾氣孩子案例
管住脾氣孩子案例
父母教育孩子案例
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案例有哪些
優秀家庭教育孩子案例有哪些
家長成功教育孩子案例有哪些
美國人教育孩子案例有哪些
爸爸教育孩子案例
爸爸教育孩子案例
如何管理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