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反思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0日

  反思是促進小學數學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一種方法,比如說數學教學反思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反思篇一

  1、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瞭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裡'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小學數學反思篇二

  小學數學是啟蒙和入門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廣大教師在各個方面都做了積極地探索和實踐,摸索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值得學習和推廣。

  一、闡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四大常見誤區

  1、熱鬧的氣氛就是好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師為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謂是費盡心思去營造快樂學數學的氛圍。在課堂上,學生唱唱跳跳,說說演演,形式多樣,表面十分熱鬧,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接受著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

  2、評價的尺度把握不到位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其中一項重要任務是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稱讚是樹立自信心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是儘可能的多表揚多獎勵,做到少批評甚至杜絕批評。

  3、合作學習就是小組合作?

  合作學習作為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多采用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互相交流和共同發展的機會。但在實際教學操作中教師過多關注的是是否分組或者分成什麼形式的組,很少關心小組合作的實質即有效性。

  4、上課就必須創設情境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支援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的教學環境。創設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趣味。

  二、針對以上四大常見誤區提出的相應思考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數學課程標準》向廣大教師所提出的一個要求,利用實物刺激激發學生興趣也不失為一種手段,但此種熱烈氣氛中的結果卻不是教師所追求的。把大量實物作為教具引進課堂中,必然會吸引人的眼球,有的學生甚至邊玩玩具和寵物邊聽課。作為教師首先必須在備課時想到這些細節的產生,因此在活動開展前或上課前作出相應的規定如把寵物或玩具放入抽屜。同樣地,活動進行中,學生這種熱情的表現在讓教師感到高興的同時也要讓他認識到:學生全然不顧別人的感受,更談不上>傾聽別人的回答,加以思考。那麼教師可以以小組比賽記分形式***隨機從每組中請學生表達或表演,有誤者扣分記載***,還可直接利用上課表現好的學生製作的教具作鼓勵給予再表演的機會等等方法來控制好課堂氣氛,達到有動有靜的學習最理想狀態。

  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體現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拋開教材。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所變化,創設的情境還應該賦予一定的時代氣息。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賽情境等。對於低、中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學生,則要側重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化地理解新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不要單純地用“生活化”“活動化”沖淡“數學味”,更不能把數學課上成活動課、遊戲課。

  總之,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應重新構建科學的教與學的關係,既要從傳統教學呆板的模式中走出,又不能駛入只看到新課程浮華形式的怪圈、只有不斷學習、探索先進的教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總結經驗,去偽存真,腳踏死地,與時懼進,才能穩健地推進課程改革,也才能真正走出“誤區”,走進新課程。

  小學數學反思篇三

  一、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堅強後盾。

  對於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講,而對於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通過聽講來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後複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裡“過”一遍,然後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儘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麼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與自覺鑽研數學的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要不斷地將學習數學方法化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正處於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覆。我們要善於抓反覆,反覆抓。如此,學生焉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後,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成為創新性人才。
 

小學數學課後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反思
相關知識
數學考試反思怎麼寫
小學數學反思怎麼寫
代數教學反思怎麼寫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怎麼寫
數學反思怎麼寫
數學反思怎麼寫
初二數學教學反思怎麼寫
初二數學教學反思怎麼寫
教學反思怎麼寫_關於教學反思的範文
初三學習總結和反思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