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的探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當前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高職數學教育面臨著很大的困惑,現行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不利於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提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職數學教育改革淺析》

  摘 要:當前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高職數學教育面臨著很大的困惑,現行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不利於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提升。文章分析了當前高職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 數學 改革

  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努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教學模式,強化實習、實訓、實踐教學,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已成為高職教育的改革方向。各高職院校積極進行教育模式的改革,課程設定改革,大大壓縮了理論教學時數,加大了實踐教學力度。與此同時,高職數學教學中也出現了一種非常極端的傾向,認為文科高職數學完全沒有必要,工科高職數學可有可無。因此對數學教學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能砍則砍,砍不掉的也只是一種形式的應付,於是數學在學生心目中變成了一門既枯燥又沒用的課程,數學課程在學校的地位一落千丈。我們認為目前高職數學教學的確存在著很多需要變革的方面,改進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勢在必行,教學內容的重新組合與調整、課程設定的改革也是當務之急,但是認為數學教學可有可無未免有些過於極端。

  一、高職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數學教育中同一個專業,執行一個標準。同一專業學生的數學基礎差距很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還在繼續擴大。如果執行同一標準,兩極分化相當嚴重,而數學教育又要求學生成績呈正態分佈,於是,有學者提出了分層教學法。但是數學教育分層教學法的分層依據很難把握。目前採用的分層方法主要是根據學校設定實驗班人數劃定分數線,這種劃分與企業的需求是否匹配?實驗班的教學內容與普通班的教學內容的差異也很難確定。同時,這種方法不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因為一開始就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學生不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更存在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的可能。而且當前的數學教育教學方法的選取面臨困難。人們一直提倡數學教師在教學方式上要注重“啟發式”,摒棄“灌輸式”。“啟發式”教學優越於“灌輸式”教學已成為共識,然而其“優越”需要前提――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自律性、目標感和抗外界干擾等特點,但這常常被教師所忽略。數學素質相對高的學生僅佔少數,他們具有這些特點“,啟發式”教學明顯對他們有利;對大多數數學素質一般的學生“,啟發式”教學對他們常常“啟”而不“發”,浪費時間並一無所獲,所以“啟發式”教學應當是適合少數學生的教學方式。同時,“啟發式”教學對教師也有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熟悉教學內容,如學生展開討論,教師如何評價與總結;學生不能回答相應問題,教師如何進一步啟發學生,等等。

  高職數學知識教育只區域性的看到數學的知識,而看不到數學的形成發展過程以及人類創造科學的精神和蘊含豐富的人文思想的數學文化。實際上,知識只能是其文化整體的一部分,數學知識是數學發展形成過程中整個數學文化的一種結晶,而數學文化還包括數學的思想、方法與精神,還包含人類創造知識的源泉。在人類數學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數學的知識作為一種文化的結晶而傳播,但在這種數學知識的傳授中,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家的創造精神往往介紹的較少。這種教育觀從根本上切斷了知識與文化的聯絡,脫離了產生和滋潤它的整個數學文化的母體,從而難以發揮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的主體作用。所以,高職數學教育不應當只是一種作為知識的數學教育,而應當是一種涵蓋高職數學知識在內的高職數學文化教育。

  二、高職數學教育改革的建議

  第一,將高職數學教育內容從數學知識拓展到數學文化。在高職數學文化教育的視野下,高職數學教育只有根植於深厚的數學文化土壤中,才會枝繁葉茂,開出絢麗的花,結出殷實的果。而脫離與之相連的文化命脈,數學將不再有血有肉,數學的教育將變得空洞和教條,數學的知識將變得枯燥和乏味。高職數學文化教育不僅要給學生以有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知識載體,使學生了解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學會用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高職數學文化教育的視野中,數學知識是數學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傳播數學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學習數學,不僅要學習作為知識的數學,而且更要學習數學文化中包括數學家的理想、信念、精神境界、價值觀和人生觀;特別是要切身感悟數學家如何創造數學及數學對自身及人類社會發展的意義等等。要讓學生接受數學文化的薰陶,從中逐步學到從事科學、工作所需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和精神,從而真正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

  第二,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數學教學的著力點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數學在學生全面素質教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遠非各種專業課程所能相比。但由於對數學教學必需和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理解過於片面,受實用主義的影響,在數學課程的內容選取和課程設定上,忘記數學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想給學生有用的東西,把數學知識體系搞得支離破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往往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學生沒有得到嚴格的數學訓練。數學教學內容不僅是一個數學知識的邏輯體系,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反映它所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反映它的文化價值。數學學習的過程是知識獲得與觀念形成同時發生的過程。學生學數學,不單單是學知識,更要學數學中的思想方法,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念。

  第三、充分體現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原則傳統的高職數學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定理的證明、公式的推導、解題技巧的訓練,而忽視或輕視了數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學生能夠較熟練地解題,卻不能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專業中的實際問題。學生不明白數學與自己所學專業之間的聯絡,這也是學生數學學習熱情不高的主要原因。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要結合專業來講清概念,概念的引入要盡多采用與專業有關的例子,並堅持概念教學以應用為目的原則。例如講解導數概念時,從變速直線運動的瞬時速度、平面曲線切線的斜率等問題中抽象出導數概念後,不能只偏重於求導公式的推導與運算,而應該再用導數概念來剖析實際生活中的變化率模型,如邊際成本模型、化學反應速度模型等,做到概念的形成源於實際,高於實際,又要立足於解釋實際。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數學教育的探究論文
養成教育初探論文
相關知識
數學教育的探究論文
數學教育的探究論文
有關化學教育的探究論文
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論文
淺議數學教育的相關論文
關於數學教育的畢業論文
關於特殊教育的探究論文
幼兒園禮儀教育的探究論文
語文教育的探究論文
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的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