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教育不平等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教育不平等是由區域性經濟差異、教育資源配置差異、階層差異以及其他因素等造成,歸根結底中國教育的不平等現象是制度不公平所致,如教育資源分配製度、應試教育制度、考試與選拔制度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中國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決辦法》

  [摘 要] 教育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基石。然而,多年來我國教育領域存在諸多問題,如:城鄉間教育條件的差別巨大,農村教育困難重重;重點學校制度及其引起的高額“擇校費”;大學在不同地區錄取分數線不一致,不同地區間進入大學的機會差別極大,等等。這些不平等現象使得教育正在成為階層和階級分化的加速器。本文字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從教育不平等現狀出發,試圖透過現象尋求背後的真正原因和實質,從而發現導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最後提出對於解決教育不平等的一些舉措.

  [關鍵詞] 教育不平等 平等性 制度 措施

  1.中國教育的不平等現狀

  1.1教育不平等的涵義

  教育權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經濟領域的平等權利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它是指教育民主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人們不受政治、經濟、文化、民族、信仰、性別、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在事實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1] 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們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視或不公平待遇。

  1.2中國教育的不平等現象

  近幾年來,中國的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與此同時,教育的投入與發展也有了一個明顯的進步。但是,教育的不平等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教育水平地區差異大,學生間受教育機會差距大,重點校與普通校之間差距大.尤其是近期的甘肅校車出的事故,血的教訓,更讓我們意識到教育經費投入的不平等.

  2.中國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

  影響教育不平等的因素是多樣的,但我們要從最根本的因素入手來考慮問題,這樣才能幫助我們能夠更準確和更好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教育不平等是由區域性經濟差異、教育資源配置差異、階層差異以及其他因素等造成,歸根結底中國教育的不平等現象是制度不公平所致,如教育資源分配製度、應試教育制度、考試與選拔制度等。

  2.1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社會發展呈梯度推移格局,地區差異己成為社會差異的一個重要範疇,成為我國教育無法躲避的一個社會背景,它的存在導致我國不同地區間教育機會嚴重失衡。

  地區的經濟實力影響教育投入。誠然,教育投入差異未必能完全歸因於經濟實力差異,但一般來說,它常常是導致教育投入差異的最直接原因;現在的問題是,中央政府不想給教育多投資嗎?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是:基礎教育的投資由地方政府負責。2008年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中,中央只佔了20.14%,地方佔79.86%。而且,中央政府的教育投資中用於高等教育的佔95.45%。[3]這是中國目前的教育管理和投資體制所決定的。中國教育不但每年投入的資金嚴重不足,在有限的資金分配上也非常不科學。具體表現在對小學、中學、高等教育的資金分配比例上,嚴重失調到幾乎荒唐的地步。根據2002年出版的吳德剛先生編著的《中國義務教育》一書中的介紹,中國的教育資金分配狀況與發達國家的分配狀況比較如下:

  國名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日本 42 45 13

  英國 43 32 25

  美國 50 38 10

  法國 53 39 8

  中國 31 30 33

  這是一種極不合理的資源配置模式。

  2.2應試教育制度

  教育,是按照社會良性發展的需要培養和完善人的活動。儘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為每一個人創設良好個性最佳成長的空間,為社會的良性發展不斷提供最大的創新動力,這應該是教育的基本職能。[ 4 ] 然而,在目前社會中,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教育資源匱乏,為了進入“好”學校,選拔學生的標準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考試。因此教育被深深烙上“應試”的痕跡,就是“應付”教育與社會生活中各種必要的考試。教育就變為一切為了應付考試的不正常狀態,此時“應試教育”的說法產生.

  2.3考試與選拔制度

  再來看一下另一個極端不合理的城市歧視狀況。根據《2004中國教育不平等狀況藍皮書 》的介紹:“在集中了全國最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生產著‘精英中的精英’的北大和清華,更加令人驚歎。以2009年為例,兩校招收的5080名本科生中農村學生只有902人,僅為17.8%,與同年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近70%形成鮮明對比。兩校在北京招生的情況則顯示,在全中國8-9億農民中,能夠進入北大和清華的人數不及一個北京市。 [5] 大家都知道,形成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公平競爭的結果.考試製度是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各種考試中,高考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然而高考制度同樣導致了教育不平等,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高考加分制度。二是地區保護制度.

  3.緩解教育不平等的措施

  實現教育公平有利於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社會的健康發展。有利於社會各階層的正常流動,保證人與人、階層與階層之間關係的和諧發展。社會制度必須給教育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保障其朝著均等的方向發展。這要求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教育的不平等:

  3.1全面開放社會辦學

  中國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問題,可能是一個短期內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且,就算今後解決了,也不應該限制社會資金進入教育領域。但是有一個絕對前提,那就是政府必須保證公民的九年義務教育所需的經費,而不能指望依靠社會辦學來分擔政府義務教育的責任. 因此,對於中小學教育來說,社會辦學起著補充的作用。尤其是面對目前教育資源短缺,滿足不了很多人需要有的條件下,民間辦學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這一現象。例如,近年來,孩子入托難這一問題,很長時間得不到解決。私立幼兒園的設立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社會矛盾,使很多孩子有了公平入托的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不公平的現象。但是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很多私立幼兒園,由於資金短缺,教育設施不完善,幼教的頻繁更替,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就要求政府要制定一系列優惠措施,鼓勵民間資本的流入,以便解決這一問題。

  3.2加快財政改革的進度,為增加教育投資創造體制條件。

  建立分稅制,建立出專門為教育設立的稅收制度,加大政府對教育的財政投入.是中國財稅體制改革的方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教育投資不足及不平衡的治本之策。

  3.3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應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在農村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實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這種規定是非常符合很多學生的實際情況的。上重點大學的人還是少數,正在投身於學術研究的還是少數。大部分學生在完成高等教育後都面臨著走向社會,尋找出路的狀態。並且現在的市場需要的人才就是那些能夠熟練掌握一門技術的人員。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便增加他們以後就業的機會。

  4.小結

  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和很高的成績,但不平等現象仍是普遍和廣泛存在的。對於這種不平等的現象我們不能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任其發展那樣不利於公民平等地接受公共教育和提高素質,不利於社會公正的提高和教育公正的實現。可是完全消除這種不平等的現象也是不切合實際的,只能通過努力,努力能夠減緩教育不平等現象。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個保障每一位公民受教育的權利,有利於促進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永坤《教育平等權利問題及解決之道》,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第二期,總第45期.

  [2]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03年。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第173頁.

  [3] 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鑑》提供的分省的農村、縣鎮、城市學生數量計算出的結果.

  [4] 王貴林,陳洵主編 《教育學教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第三版.

  [5] 參見顧海兵的文章:《我國高考制度的反思》,見北京大軍經濟研究中心網站.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專科護士培訓學習心得演講稿3篇
李漢榮散文選集讀後感6篇
相關知識
論中國教育不平等論文
論中國教育不平等的論文
淺談中國教育公平的論文
淺論中國教育制度的論文
淺談中國教育問題的論文
論中國教育學論文
有關中國教育的論文
中國教育體制論文
中國教育體制改革論文
淺析中國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