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每一次孩子向你求證,向你求助,都是在照鏡子。你清晰,孩子就清晰;你坦然,孩子就坦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兒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父母是面鏡子:父母扭曲,孩子就扭曲

  01

  我兒子慢慢小時候,非常喜歡照鏡子。

  有多臭美呢?剛剛學會走路,就成天圍著穿衣鏡。那時候是夏天,我手機裡留下了他非常多光著膀子、挺著肚子、穿個紙尿褲正攬鏡自照的***。

  冬天的北京,戶外零下十度,出門之前我倆能為戴還是不戴帽子大打出手。然而自從加入了照鏡子這個環節,他一下就接受了北方人的正常打扮。

  發展心理學裡有人專門研究這個主題,對鏡子裡的自己反應不同,代表了孩子自我發展的不同階段。

  不過今天要談的是另外一種照鏡子:心理上的鏡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很多時候孩子都在看向父母:

  第一次吃獼猴桃,看著眼前這個長相奇特的東西,他突然把視線轉向你;

  滿屋爬行的時候碰到臺階,猶豫半天,他又抬起頭來看看你;

  在外面玩被小朋友打,一下子就懵了,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愣愣的在人群裡尋找你。

  每一次孩子看你,他都在照鏡子。

  鏡子裡面有什麼?有你的反應。

  他在分辨:

  媽媽覺得這個東西能吃嗎,可以嘗試一下嗎?

  媽媽是鼓勵的,還是和我一樣猶豫,或者正用警告的眼神看著我?

  我不知道怎麼辦,媽媽知道嗎?

  她認為這個事情嚴重嗎?她臉上是淡定還是驚慌?

  她是站在那裡等著我,還是已經衝過來了?

  每一次,他不確定的時候,就看向你的臉,從你的表情和眼神裡找到線索,再根據這些來修正自己的認知,決定自己的態度,確認自己的選擇。

  鏡子是他的智囊,也是他的倚仗。

  02

  有一次帶慢慢去見朋友。在朋友的車裡,慢慢看上了人家的南瓜抱枕。我讓他問阿姨,這個可以給我玩一會嗎?阿姨說好。

  他很高興,抱著南瓜玩了一會說:“這是阿姨的。”然後看見角落裡還有一個,就美滋滋拿過來對我說:“這是慢慢的。”

  我糾正他,這個也是阿姨的,阿姨同意的話你可以玩一會,但是玩完了,我們需要還給她。朋友打趣說,你那麼認真幹嘛,小孩子嘛。

  我愣了愣,是哦,我這麼隨便的人,怎麼也會有這麼較真的時刻?我仔細想了想,大概自己是想做一面清晰的鏡子吧。

  畢竟鏡子的本職工作,就是真實映照: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

  如果這些最基本的界限和標準都模糊掉,那就成哈哈鏡了。哈哈鏡照多了,人是會漸漸扭曲的。

  03

  很多人都關注情緒,希望孩子能夠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情緒,進而接納情緒,管理情緒。

  但很容易忽略的是:情緒清晰的前提,是概念清晰、規則清晰和邏輯清晰。腦子拎得清,心裡才拎得清。

  這兩個部分,都只能從一面清晰的鏡子而來。

  舉個例子。

  小孩摔了一跤,魔性的鏡子會告訴他,都是地板的錯,所以我們打地板:“地板真壞,居然把我們寶寶絆倒了“***是不是很熟悉?***”

  或者都是站在旁邊的奶奶、媽媽的錯,居然沒有及時把孩子拉住,所以我們要去打奶奶,打媽媽。

  我知道很多人對這樣的教法深惡痛絕,但我發現:沒有人教,小孩自己也可能會有這樣的反應。

  有一段時間,慢慢就是如此,摔倒了之後他會立刻開始生氣,生旁邊東西的氣,也生旁邊人的氣。

  他有種原始人的邏輯,認為相近就會導致因果。

  這種邏輯下面, 藏著的是他逐漸膨脹起來的自我:我很厲害,我不會犯錯,我總能做好。所以當事情不順的時候,要麼是別的東西錯了,要麼是別的人錯了。

  不能接受自己犯錯,轉頭去怪罪別人,對應的情緒上的變化就是:把本該指向自身的沮喪,轉化成指向他人的憤怒。

  畢竟和沮喪比起來,憤怒要好受得多,還給人虛幻的力量感。

  就像童話裡面的皇后一樣,“我”不再是世界上最美的人,這份沮喪太可怕了,所以這一定是白雪公主的錯,誰讓她居然美過了我。

  要重新變成最美麗的那一個,更直接的方法不是自己努力變美,而是想辦法,把公主幹掉。這就是魔鏡照多了的結果。

  04

  什麼樣的鏡子,才算是好鏡子?

  首先是真。

  事情應該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應該有什麼情緒,就有什麼情緒。

  其次是有愛。

  當你看不清的時候,我幫你看清。

  當你不能接納的時候,我幫你接納。

  所以當孩子摔跤的時候,要告訴他:這次是不小心,沒關係,我們下次走路小心一點,就不會再摔跤了。

  遇到陌生人藏起來不願意打招呼的時候,問問他:你有一點害羞對不對?沒事,這是媽媽的朋友。等你準備好,我們再跟阿姨問好可以嗎?

  孩子哭鬧,大人跑來說:“你再這樣不乖的話當心警察過來抓你”的時候,要認真的告訴他:

  不會的,他是在嚇唬你,跟你開玩笑,警察只會抓壞人,不會抓小朋友,你想哭的話,再多哭一會沒關係,媽媽陪著你。

  每一次孩子向你求證,

  向你求助,都是在照鏡子。

  你清晰,孩子就清晰;

  你坦然,孩子就坦然。

  往大說,一個孩子對世界的整體態度,對自我的基本認知,都是從一次次和鏡子之間的互動而來。

  往小說,一個本身敏感的孩子,是善用自己的敏銳,還是壓制自己的天性;一個被傷害過的孩子,是勇敢的走出來,還是受困其中無法自拔;

  很大部分都取決於他心裡的那面鏡子,展示給他看的是什麼樣的圖畫。

  人的一生會見很多面鏡子,而父母在年幼孩子內心留下的,無疑是最為重要的那一面。願我們都不辱使命。

  希望每一個孩子拿到的鏡子,都又真,又有愛。祝福天下的父母,也祝福每一位可愛的孩子。

  本文作者 懶媽:本碩臨床與應用心理學,本行做心理諮詢,後來進了早期家庭教育這個行當,家有慢慢小朋友兩歲七個月,全職至今,主攻方向是“如何一邊帶娃一邊偷懶”。
 

從小培養孩子的六種性格品質
為人父母的你與孩子換位體會一番趾高氣揚的被罵後,會不會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改變?
相關知識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
父母無私奉獻的句子
表達對父母感恩之情的句子
關於與父母之間感情的句子
羞澀是靈魂的鏡子閱讀練習及答案
勤奮就是成功的例子
父母養育之恩的句子_對父母養育表達感謝的話
父母跟小孩說的話
母愛是什麼的句子
羞澀是靈魂的鏡子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