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的症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小兒腦癱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疾病,有些新生兒會得腦癱,那麼,如何治療小兒腦癱呢?一起和小編看一看吧。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 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3、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4、固定姿勢: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後一個月 就可見到。

  5、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

  6、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小兒腦癱飲食療法

  1、羊脊骨粥

  原料:羊脊骨一節、粳米50g、陳皮6g、草果2枚、姜30g、鹽適量。

  操作:將羊脊骨切碎,加入陳皮、草果、姜、鹽同煮,取汁加入粳米煮粥服之。

  功能:通督脈、填精補髓。

  主治:腰背痿軟,立遲行遲。

  2、牛骨髓粥

  原料:牛骨髓油15g、黑芝麻15g、糯米60g、桂花滷6g、白糖60g。

  操作:將糯米、黑芝麻分別淘洗乾淨,入鍋內加清水熬煮成粥,加入牛骨髓油、白糖稍煮,撒上桂花滷即成。

  功能:充養骨骼、補益腦髓。

  主治:肢體軟弱、智力遲鈍。

  小兒腦癱的對症療法

  1、痙攣型腦性癱瘓:

  是最典型和常見的型別。主要表現以雙下肢為主的痙攣性截癱或四肢癱瘓。患兒行走、站立困難,走路足尖著地呈剪刀步態。肌張力明顯增高,腱反射亢進,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語言及智慧障礙。

  2、肌張力不全型腦性癱瘓:

  多見於幼兒,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明顯降低。不能站立行走,頭頸不能抬起,運動障礙明顯,關節活動幅度過大,但腱反射活躍,可出現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語及智慧低下。

  3、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

  多由核黃疸、新生兒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損害而發病。患兒表現為面、舌、脣及軀幹肢體的舞蹈樣或徐動樣動作。伴有運動障礙和肌張力增高。

  4、共濟失調型腦性癱瘓:

  較為少見,是由於小腦發育不良所致,主要臨床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共濟運動障礙、意向性震顫、構音障礙及運動發育遲緩。


小兒腦癱的症狀
青少年怎麼補鈣和蛋白質
相關知識
小兒腦癱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小兒腦癱的症狀及原因
小兒腦癱的症狀
小兒腦癱的症狀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介紹
小兒腦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小兒肺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有什麼
小兒感冒的症狀表現會有哪些
寶寶輕度腦癱的症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