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馬的民俗文化有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馬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七,與十二地支配屬“午”,五行屬火。那麼,你知道關於馬的民俗文化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人類與馬的關係

  古時期,馬與人的關糸最親近,居“六畜”之首,但其被人類馴化的時間卻最晚,是“野”性保持最多的家畜,因此將它放在了十二生肖中最中間的位置。馬雖然屬畜類,但人們在它身上卻寄託了豐富的情感和精神。《說文解字》中講:“馬,怒也,武也。”這怒,這武,剛健且遒勁,凜凜威風,充滿陽剛之氣。人類最激烈矛盾的解決方式是戰爭,馬在古代軍事中作用非凡,戰馬的多少與優良往往決定著戰爭的勝負,因此,一想到馬,首先是時間上的“快”。馬上就辦,就是馬不停蹄,立刻就做的意思。其次是時空座標上的“準”,北京城的中軸線就是以黃道子午線來確定的。第三是體型上的“大”。馬為大牲畜,有記載美國的一匹比利時純種公馬身高兩米,體重1451公斤。第四是活動的範圍廣,“跑馬佔地”說的就是所佔面積廣。第五是“勇”,成語“一馬當先”就是寓勇往直前。“馬革裹屍”表達了為國捐軀的英雄氣慨,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勵志之情。第六是“誠”,馬忠誠於人,是人的好朋友。相傳項羽烏江自刎之後,他的愛馬烏騅則不肯過江東,竟從船上跳至江中自溺而死,至今傳為佳話。

  馬又是能力、聖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徵。古人常常以“千里馬”來比擬。千里馬是日行千里的優秀駿馬。相傳周穆王有八匹駿馬,常常騎著他巡遊天下。周穆王因有八駿而周遊天下,還到過遙遠的崦嵫山拜見過西王母。這八駿皆以毛色不同而命名,《周天子傳》雲:“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晉代王嘉在《拾遺記》中記載了它們神奇的功能,“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曰奔霄,夜行萬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騰霧,乘雲而奔;八名挾翼,身有兩翅。”唐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在馳騁彊場之際,曾與六匹戰馬結下不解之緣。這六匹有戰功的寶馬是捲毛駒、颯露紫、白蹄烏、特勒驃、青騅、什伐赤,號稱“六駿”,太宗逝後刻為石雕陳列在昭陵。前二塊1910年被盜走,現存美國費城,後四塊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清代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曾親自躍馬揚鞭馳騁在保衛祖國邊疆的沙場上,號稱“馬上皇帝”。他屬馬,又愛馬,對古代有關馬的典故十分熟悉。他還寫了一首《南苑閱馬》的詩:

  渥窪龍種雪霜同,毛骨天生氣格雄,

  八駿齊觀南苑裡,豈誇當日玉花聰。

  人文精神中的馬

  馬在人文精神中又表現了中華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龍馬是黃河的精靈,代表了中華民族主體精神的最高道德。因此,“馬”在十二生肖中順居第“七”,是中間脊樑位置。“七”與“齊”諧音,有萬眾一心的團結振奮的正能量。古人認為,馬在“六畜”中,是超俗的,與眾不同的。將馬奉為神,始於周代。周朝《周禮》所訂四時祭祀馬神的禮制為: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此後,各地均建有馬王廟。因而可以看出古人與馬相互依存,關係密切。

  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鬥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們認為,龍馬就是仁馬,它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它身高八尺五寸,長長的頸項,顯得偉岸無比。骨骼生有翅翼,翼的邊緣有一圈彩色的鬢毛,引頸長嘯,發出動聽的和諧的聲音。這是多麼神采駿逸的形象,多麼瀟灑昂揚的身姿。祖先們在世界觀裡已經把龍馬等同於純陽的乾,它是剛健、明亮、熱烈、高昂、升騰、飽滿、昌盛、發達的代名詞。《易經》中乾脆說:“乾為馬”,它是天的象徵又代表著君王、父親、大人、君子、敬畏、威嚴、遠大、原始、生生不息…是的,這匹由我們民族的魂魄所生造出的龍馬,雄壯無比,力大無窮,追月逐日,披星跨鬥,乘風御雨,不捨晝夜。這不正是中華民族戰天鬥地,征服自然的生動寫照嗎?不正是炎黃子孫克服困難,永遠前進的生動比喻嗎?不正是中國人民不畏艱險,樂觀向上的生命意義的反映嗎?

  民俗中的馬

  馬是天上為神、人間為友的動物,在民間口頭文學中,與人的衣、食、住、行均有關係,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馬”文化現象,愛到人間各行各業人士的喜愛。衣,古代把騎射民族所穿之衣稱“胡服”,清代以來稱“馬褂”,仍是華服男裝的代表款式。蠶區的人們視蠶神為“馬名王菩薩”,每逢過節,貨店出售神馬,其中就有馬頭娘娘。《山海經》中有“跪據樹歐絲”的蠶女,後來在晉幹寶《搜神記》中形成了完整的關於馬頭娘娘是村女因失約於馬,而被馬皮裹身而化蠶的故事。

  在《中國傳統吉祥圖譜》中,由於馬是一種生命力的代表,有神力的寓意,成為建築、彩畫的圖飾題材。單馬叫“驊騮開道”,群馬叫“百駿圖”等。騎馬出行是古代人生活方式。隨著社會發展,以馬為交通工具的經濟地位越來越下降,而以騎馬形式的遊藝活動地位越來越高,馬球、馬戲、馬術和賽馬均屬於比較高雅的遊藝活動,至今仍然愛到歡迎,而以馬為內容的竹馬、馬燈、馬舞仍活躍在舞臺之上,節慶活動之中。

  千百年來,人們以詩歌、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表現對馬的熱愛和讚美之情,馬在中華民族中有著深厚的情結與歷史文化內涵,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深深植根於中國民心,成為傳統文化最燦爛的瑰寶。

猜你還喜歡:

屬馬的人哪個月份出生最好
屬馬辦公室風水佈局有什麼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關於馬的民俗文化有什麼
植樹節的習俗文化是什麼
關於血的四字詞語有什麼
關於許的四字詞語有什麼
關於想的四字詞語有什麼
關於掀的四字詞語有什麼
關於安的四字詞語有什麼
關於鴻的四字詞語有什麼
關於玲的四字詞語有什麼
關於組的四字成語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