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不如地利讀書筆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天時不如地利論證合理,有理有據的。讀完後,大家是怎樣寫筆記的?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在論證“天時不如地利”時,先抑“地利”一方,說成是“三裡之城,七裡之郭”這樣的彈丸之地,而將“天時”一方揚之甚高,因為有天時方面的有利條件,可以“環而攻之”,寫出了一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氣勢。可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環而攻之而不勝”,“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又將“地利”揚之甚高,將“天時”貶之甚低。在論證“地利不如人和”時,先揚“地利”一方,連用四個排比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造成一種穩如泰山的氣勢,揚之甚高,而結果是“季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又抑之極低。雖未明言“人和”的作用,而“人和”的威力已烘托映襯了出來。

  文章的前半部分是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點,並擺足了論據。後半部分則是進行理直氣壯、斬釘截鐵的論證。又是先順勢發問:“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人民要安居,不能靠領土邊界的劃定,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阻,威懾天下不能靠兵器的堅利,那麼靠什麼呢?結論是靠“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為“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只有實行仁政,得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援,戰爭才能取得勝利。

  篇三

  《天時不如地利》是《孟子·公孫丑》中的一章。《孟子》的出現,是古典散文從章到篇的劃時代的作品。孟子是一個“好辯”之士,所以不管是義正詞嚴的說理文也好,高談雄辯的辯論文也好,都具有氣勢強烈、明暢犀利的風格,讀起來顯得深入淺出,輕快流利,富於鼓動性與說服力。從《天時不如地利》這篇簡短精煉的論說文來看,就具有上述特點。

  這篇短論把“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概念引來分析戰爭,闡明戰爭勝敗的關鍵,決定於人心的向背,得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精闢見解,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現在,人們把戰爭分為正義性和非正義性的兩種。正義的戰爭代表著人民的利益,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援,最終會取得勝利,這就是“得道多助”的道理;非正義的戰爭是反人民的,所以得不到人民的支援,終究要失敗的,這就是“失道寡助”的道理。孟子當年的觀點,已經把人看作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根本的因素,否定了“唯武器論”,這是很有見地的。

  《天時不如地利》的起首二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文章的中心論點,提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命題。然後進行層層推理,一一印證。先以“天時”與“地利”比較,再以“地利”與“人和”比較,邏輯地論證了命題的合理性,最後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斷。這種使議論逐步深入的寫法,既回扣了論點,又加深了文章的主旨,使人感到層次清楚,說理充分,明白暢達。

  孟子寫文章善於使用“相反相成”、“因勢利導”的方法進行論辯,以加強說服力。如果在不同意見的物件面前,一開始就從正面“開門見山”地把自己的意見擺出來,那隻會使人感到“異”而不感到“同”,往往引起牴觸,從而增加解決矛盾的困難,減少說服力。而孟子的文章則與此相反,他善於掌握論敵的思想矛盾發展狀況,善於從反面或側面順著對方的意見,掀起波瀾,一縱一擒地誘導對方思想上的積極因素發生作用,以便把自己的意見投入對方的心坎。《天時不如地利》這篇文章就是採用這種方法的。

  拓展閱讀:原文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讀書筆記培根隨筆
銀行實習讀書筆記
相關知識
天時不如地利讀書筆記
閱讀專業書時如何做讀書筆記
關於天長地久讀書筆記範文
關於天長地久讀書筆記範文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好詞好句摘抄
關於天堂裡的老師讀書筆記範文
讀書技巧之如何做讀書筆記
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見讀書筆記
如何寫讀書筆記
如何寫讀書筆記的美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