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書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讀書,使我們健康;讀書,使我們美麗;讀書,使我們智慧。讓每一個學生都想讀書、愛讀書、樂讀書、會讀書,豐富他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養成好讀書、勤讀書的好習慣。讀書手抄報你知道怎麼做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讀書的典故

  1.高鳳流麥

  形容專心致志勤奮讀書的典故。語出《後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後遂為名儒,乃教授業於西唐山中。”後人於是以“流麥”、“麥流”、“棄麥”、“麥不收”、“中庭麥”、“高鳳”等來形容專心讀書。

  2.溫舒編蒲

  形容勤學的典故。事出《漢書·賈枚鄒路傳》:“路溫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也。父為裡監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晉時的王育也在牧羊時折蒲學書,最後博通經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編蒲”、“截蒲”、“削蒲”、“題蒲”、“編簡”等。

  3.鑿壁偷光

  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

  圖一

  圖二

  圖三

  魯迅的讀書方法

  大文豪魯迅非常講究讀書方法。魯迅在博覽群籍的基礎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現向學生讀者介紹數種:

  1、泛覽,他提倡博採眾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閒的時候,要“隨便翻翻”。多翻。魯迅先生說:“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他認為這種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壞書的欺騙,還有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等好處。

  2、硬看。對較難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透為止。

  3、專精。他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後選擇自己喜愛的一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則,讀書雖多,終究還是一事無成。

  4、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並重視實踐。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他還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

  5、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6、設問。就是拿到一本書,先大體瞭解一下書的內容,然後合上書,可一邊散步,一邊給自己提一些問題,自問自答:書上寫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要是自己,這個題目又該怎麼寫?魯迅認為帶著這些問題去細讀全書,效果會更好些。

  7、跳讀。讀書遇到難點,當然應該經過鑽研弄懂它。但是遇到一時無法弄懂的問題怎麼辦?魯迅認為“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到那個地方,那無論看到多久都不會懂。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於是連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8、背書。魯迅的背書方法與眾不同,他製作了一張小巧精美的書籤,上面寫著“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個工工整整的小楷字。他把書籤夾到書裡,每讀一遍就蓋住書籤上的一個字,讀了幾遍後,就默誦一會兒,等把書籤上的10個字蓋完,也就把全書背出來了。

  9、剪報。魯迅十分重視運用“剪報”這一方法來積累資料。他的剪報冊貼得很整齊,分類也很嚴格,每頁上都有他簡要的親筆批註。魯迅曾利用這些剪報寫了不少犀利的雜文。魯迅曾說過:“無論什麼事,如果陸續收集資料,積之十可成一學者。”

  10、重讀。這是指讀過的書,隔些日子再重讀書中標記的重點,花的時間不多,卻有新的收穫。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

讀書樂手抄報
讀書小報手抄報模板
相關知識
有關讀書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六年級有關讀書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有關讀書的手抄報內容大全
有關讀書的手抄報內容
有關讀書的手抄報內容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內容資料有哪些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內容資料有哪些
初一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內容資料有哪些
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內容資料
語文關於讀書的手抄報內容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