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自傳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2日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讀後感,歡迎閱讀借鑑,希望你們喜歡~

  

  最近讀了一本關於沈從文的書,是他的自傳。初認識沈從文是從他的《邊城》開始的,那時就在思考他的文章寫得那麼美,原因是什麼呢?讀了《沈從文自傳》後,我知道了原因。

  《沈從文自傳》是他的散文體自傳,記敘了他二十年前的經歷,即他離開湘西到北京之前的經歷。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拿起我這支筆來,想寫點我在地面上二十年所過的聽的日子,所見的人物,所聽的聲音,所嗅的氣味,也就是說我真真實實所受的人生教育。”讀完整篇我就兩個感受,一是沈老的少年生活真是多姿多彩;二是以前的社會太封建、人們也太愚昧了。

  他的勇氣是我最佩服,原文提到:“雖然在半夜時有人從街巷裡過身,釘鞋聲音實在好聽,大白天對於釘鞋,我依然毫無興趣。”在漆黑的夜晚,發出“叮叮”的聲音,要是別人早就被嚇死了,而他竟然覺得那聲音好聽,可見他真的有勇氣。還有別人都避之不及的屍體,他竟敢用木棍去敲,去戳。想到自己,真是自愧不如啊,我到現在連上臺講話的勇氣都沒有。

  他少年的生活是我最羨慕的。在書中,他說:“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卻在玩樂中學到了不少。”是的,在玩樂中,因爬樹,他認識了三十中樹木名稱;因爬樹摔傷自己去找藥,又認識了十來種草藥;不僅如此,還學會了釣魚、採蕨菜、菜筍子、捕獵等等。看到他小時豐富多彩的生活,也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那時我也很好動經常約幾個夥伴瞞著父母到山上玩耍,搞得一身髒,回家就被媽媽大罵一頓;有時也去小溪裡捕魚,捉泥鰍。特別是在李子成熟之際,我也會爬到樹上去摘李子吃,有時從樹上摔下來,渾身是傷,還不敢讓家裡人知道。那時的自己是多麼的無憂無慮,天真、膽大,現在,真的是隻能想想而已。我想沈老先生在寫他小時候的生活時也有這種感受吧。

  雖然從他的少年生活中感受到了不少的樂趣,但他所寫到的其他事也是我深感震撼。

  在辛亥革命時期,對於殺人的那種方式,我真的很難接受。“把犯人牽到天王廟大殿前院坪裡,在神前擲竹簍,一仰一覆的順笅,開釋,雙仰的陽笅,開釋。雙覆的陰笅,殺頭。生死取決於一擲。”用這種方式來決定人的生死,真是太愚蠢了。封建思想真是害人不淺。

  也就是這樣的生活經歷給了沈老先生豐富的寫作材料。他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只是當十五年後,我能夠用我各方面的經驗寫點故事時,這些粗活野話,卻給了我許多幫助,增加了故事中人物的色彩和生命。”所以說,藝術總是源於生活的。從這本書中還讓我們認識到了湘西人的勇敢、彪悍以及原始的湘西生活。

  

  以前也接觸過一些沈從文的作品,如《邊城》《蕭蕭》。對沈從文也有一些瞭解。但讀作品瞭解的還是有些片面。現讀了《沈從文自傳》後感觸頗多。之所以與如此多的感觸一般是基於我本身是湘西人。對他所寫的人事都比較熟悉,容易引起共鳴。另一半是基於我對沈從文這個大山裡走出去的作家的喜愛。

  大山裡的孩子不能像城裡的孩子那樣接受好的教育,但由於家庭的原因,沈從文從小就被送到學校學習,並寄予厚望。但他跟普通孩子一樣,會逃課,會貪玩,會打架,甚至會比普通的孩子更頑劣,會貪玩。天天逃課,只要不上課就好。就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竟會成長出如此偉大的一個作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湘西當時很閉塞,人們思想愚昧,但很淳樸。他捉來了蟋蟀,店老闆也會同他鬥幾回合。每次去趕集遇上大方的親戚幾人也能飽餐一頓牛肉。在這個老少邊窮的地方,人們就過著如此粗放的生活。雖很苦。但他們卻自得其樂,絲毫沒有覺得很苦。反而覺得生活有滋有味。也許正是這樣的生活環境才鑄造了沈從文樂觀的性格。以至於他在以後那些艱苦的生活中都沒有叫過苦。

  但他小時候看見殺人也不覺得害怕,反而會興奮。會了也看這些事。不知道當時的人為什麼會如此漠視生命。殺人死人似乎都是很平常的事。作為一個湘西人也沒弄明白當時那裡的人為什麼不珍惜生命,在他們心中被殺似乎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沈從文在軍隊的日子也挺長的,跟過不同的部隊,帶著家人的厚望。總希望在部隊有所作為,但每次都未能如願。但幸好的是他沒有因此放棄生活。抱怨生活。雖有時頹廢過。但最終還是勇敢的面對,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那麼久的軍隊的生活,讓沈從文的生活變得很豐富。但對他後來的文學寫作似乎沒有什麼影響。單看他的作品絕對想不到他有過軍旅生活。在軍隊裡他大部分是做一個文員。他很處理人際關係。所以他很受歡迎。沈從文在工作之餘也常扮演一個大廚的身份。做的燉狗肉很受歡迎。沈從文對文學的熱愛其實是與身俱來的,當他看到《辭源》的時候就產生了巨大的興趣。就像一個飢餓者熱愛美味的事物一樣。一個人的文學創作會跟後天的培養有關。但我認為天分還是佔主導作用的。

  “生活雖然那麼糟,性情卻依舊那麼強,有一次因一個小小問題與那表弟吵了幾句,半夜裡不高興再在他床上睡覺了,一時無處可去,就在一個養馬的空屋裡,爬到有甘草同幹馬糞香味的空馬槽裡睡了一夜。到了第二天去拿個包袱告辭時,兩人卻又講和了。沈從文在糟糕的生活下,沒有抱怨,生活的那麼自然,很真實。或許我們應該向他學習,在困境下樂觀面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別人的人生我沒有資格去評價,只能從別人的人生中去學習,學習他的樂觀,他的經驗,他的坦然。這就是我的一點感受。

  

  說到沈從文,或許大家都不陌生,《邊城》中湘西古樸的民風和真摯的愛情也早已被人們所熟知。讀《邊城》,我看到一個天真活潑的翠翠,看到了鳳凰城裡的古韻,使我也不由得對沈從文本人產生了好奇。究竟是怎樣的生活環境和社會風氣造成了這樣一代文學奇匠呢?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翻開了《沈從文自傳》,想把這個問題一探究竟。他在一開篇就提到了他所生長的地方,迎面襲來的就是湘西的地域風情,古老城牆,水邊風景,他詳細地介紹了鳳凰縣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由來,使讀者更瞭解這個古老的地方,更瞭解他的生活環境。這些字字句句,都會讓我聯想到我的家鄉——沅陵,一樣的古樸風景,一樣的懷念。能夠在我離開家鄉之後讀到這些,這無疑是一種心靈慰籍。然後他又講到了他的家庭,講到了他的親戚們,因天資聰穎家人都跟寵愛他。他所呈現出來的是封建家庭的特色,使那個時代的人物形象展現得活靈活現,也與後來寫他的特立獨行形成鮮明的對比。再後來,他又寫到進入軍隊後與各種各樣的人的交集,讓人們進一步瞭解到他前三十年的生活。其實嚴格來說,這部作品是不能夠完全稱為自傳的,因為這本書是他29歲時寫的,寫了他近三十年來的種種經歷。但我覺得這三十年足以對他本人產生巨大的影響,以至於他接下來的生活個文學成就都受其影響。因為只有他自己親身經歷過、見過、聽過,才會把文章內容、人物、風景寫得那麼貼切自然、栩栩如生。就如他本人所言:”只是當十五年後,我能夠用我各方面的經驗寫點故事時,這些粗話、野話卻給了我許多幫助,增加了人物的色彩和生命。“

  讀罷此書,讀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小時候的生活描寫,那麼快樂無邪的時光,那麼瀟灑任性的年年歲歲,著實令我羨慕不已。沈從文小時候特別頑劣,只要不學習,幹什麼都行。上私塾逃學是家常便飯,拐著彎兒走遠路,只為了看路上的風景。看路上鐵匠打鐵,殺牛,織竹籃子。看牢獄處殺人,還會撿石頭砸或用木棍戳沒有收的屍體。這些遊玩,這些生活小情趣,都為他日後寫湘西風景、古樸民風習俗埋下了很好的伏筆。期間還說到他喜歡下雨天,因為下雨天可以不穿鞋,專門走水坑。這讓我彷彿又回到了我小時候的經歷,雨天總喜歡穿雨靴去踩踏水坑,好像這便是下雨天最歡喜的事了。他還喜歡在河邊看人撈東西,逃課去野外捉蟋蟀,在巷子裡跟人打架。這些這些,都是在城市中生活的我所不曾經歷的,生動形象地讓我跟他一起過了一次真正的童年。而小孩子都是貪吃的,但凡夥伴身上有一個兩個銅元,他們都會到賣狗肉的攤邊割一塊狗肉,蘸點鹽水,平均分來吃。沿路有桃樹、李樹,還有黃泥田裡的紅蘿蔔,還有櫻桃、枇杷、山果野莓,這些東西都只是買來吃,從未體會過自己去採摘的。他的童年是可以肆意瘋狂的,可以任性的,這在當時都是種不被接受的叛逆行為。他還擲篩子賭錢,常用母親給他買菜的錢在大街上跟乞丐們賭錢,贏了就把錢用來買吃的,輸了自然免不了回家一頓飽打。他總是因為犯各種錯而被打,家裡人也覺得他給家人丟了顏面,因此在親戚中他的地位似乎就低了些。但他全然不顧,從別人那學了許多下流野話和賭博術語。他的特立獨行都是與當時的封建傳統所格格不入的,但我覺得那樣的任性瘋狂才是少年應有的姿態。他的少年經歷是讓現在的我們所無法感同身受的,當我們回憶起童年恐怕只有特長班和各種習題了,正是他讓我看到了青春真正的色彩。

  沈從文雖然小時候讀書少,大點就進了軍隊,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但社會這本大書教給他的,遠遠超過他在學校裡所學的東西,他以後的成就也得意於社會這本大書。”見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用在他身上再貼切了,也是他登上文壇大家的奠基石。

  

  曾經有位作家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寫了一輩子,最終免不了回到過去,寫了自己的童年“。童年如同一罈成年老酒,歷時越久就越覺得醇香。

  看了沈從文的童年生活不免為現在的孩子而惋惜啊!幾乎在孩子剛出生甚至是未出生,父母就已為孩子鋪好了道路。忙於掙錢的父母把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送去幼兒園,託兒所。甚至可笑的是有傳言說孩子沒有幼兒園的畢業證書不讓孩子上學。稍微大一點,有能力的家長就讓孩子上特長班,學跳舞,學畫畫。小小的年紀就肩負起父母的使命,甚至許多孩子的記憶裡只有學習而沒有豐富的”玩“的記憶。最可怕的是高中,學生的生活單調又乏味,每天五點起床,凌晨睡覺,生活範圍也僅是”教室,寢室,食堂“這樣單調的三點一線的生活。更有趣的是學生不敢在教室裡大張旗鼓的看小說,雜誌,就趁上廁所的室猛蹬一下,出來時一個個都一瘸一拐的。

  不過我還甚是有幸,生活在九十年代的湘西的一個邊遠的山村。那裡現代化程度低,現代化的步伐也比其他地區慢半拍。我生活之地離邊城不遠,人們的生活差不多,在我的記憶中還是能找到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貌。臘月時,幾家人相邀一起大粑粑。年輕有力的兩人對站著用木錘使勁的錘石槽裡的糯米,一群婦女手裡擦滿黃油吧糯米擠成圓團,擺在木板上,擺滿了一聲令下,所有孩子就跳上木板死勁的踩,直到壓扁為止。

  家中有個弟弟,看了沈從文的童年生活總免不了想起他。只是我那弟弟最終隨波逐流,初中沒畢業就成了無業遊民。在我那家鄉,如同弟弟經歷的人更是數不勝數,他們也打架,也泅水,也偷別人家的桃兒,梨兒,逃課對他們來說更是家常便飯,染上賭博的惡習也不少。又一次,我和母親在田裡種菜,由於是秋收不久,田裡空蕩蕩的。幾個初中生躲在稻草堆裡賭博,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是上學的日子。當時母親就取笑道 : ”他們那也是讀書?萬一輸掉了這一星期該怎麼過?“我只是笑,”現在你該明白為什麼那是你兒子一學期在外面佘那麼多賬了吧!那也沒什麼,一代文人沈從文小時候也拿他家買菜的錢賭過博。“只是他們現在還不知且不覺,而沈從文卻是先知而先覺。有時在想:不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嗎 ? 卻不料養的人卻是千差萬別。

  過著沈從文童年般的生活,而沈從文卻走出了湘西,走進了中國文壇,並且成為中國文壇一顆耀眼之星。沈從文一路走過與別人不同之處在於他處處做個有心人。小小年紀就充滿疑問!並且自己去尋找答解,清醒的意識到”我知道的太多!所以知道的太少!有時便有點發愁,就為的是白日裡太野!各處去看,各處去聽!還是各處去嗅聞!死蛇的氣味,腐草的氣味,屠夫身上的氣味!燒碗處的土窖湘雨以後發出的氣味!要我說出雖當時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要我辨別卻十分容易。

  對於喜歡逃課的學生來說莫過於兩種:一種是成績差的,一種就是成績好的。如沈從文所說:我自己總以為讀書太容易了,把認得的字記記那不算什麼稀奇,最稀奇處應當是另外那些人!在他們那份習慣下所做的一切事情。

  “沿路有無數人家的桃樹 , 柳樹,果實全把樹枝壓的彎彎的!等到待我們為他們減除一份負擔,還有多少黃泥田裡,紅蘿蔔大得如小豬頭,沒有我們吃它,讚美它,便始終委屈在那深埋。”偷東西本是一件可恥的事,而在沈從文的筆下卻連偷東西都如此理直氣壯,如此理所當然。沈從文的童年是許多人的童年,童年之後,卻有著與眾人不同的人生道路,生活總在捨棄與追求中渡過。他捨棄了令他一生回味的“美好”的童年而邁入新的生活,他捨棄了在軍隊中的職位而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一路上,為了尋夢,在北大當旁聽生?最終成就了自己。這也許就是他與別人最大的不同。


二年級讀書心得
蒂凡尼的早餐讀後感
相關知識
沈從文自傳讀後感
沈從文邊城讀後感
富蘭克林自傳讀後感
魯迅自傳讀後感
李開復自傳讀後感
海倫凱勒自傳讀後感
沈從文散文選集讀後感
朱自清散文春的讀後感
拿破崙傳讀後感範文
水滸傳讀後感精選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