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及對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18日
  摘要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更為廣闊的舞臺,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大有可為。介紹了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用,對農機化推動新農村建設提出了新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新農村建設;作用;對策
  
  農業機械化作為改善農民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實現技術進步的重要措施,作為縮小城鄉差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整體水平的重要條件,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內容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必將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1-4]。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廣闊的施展舞臺,農業機械化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保障。
  1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1.1農業機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強勁動力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論的提出,旨在改善現在農村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滯後的局面,打造社會主義和諧農村,真正將佔全國人口多數的農民納入到和諧社會中來,讓他們也沐浴到和諧的溫暖。農業機械作為現代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可以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逐漸改變“三農”落後的面貌,必然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盡動力。一是農業機械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可以發揮農機的增產、增效功能,直接創造財富,還可以節約種子、水、肥料、人工等生產要素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農業的節本增效;可以發揮農機的吸納功能,安置部分農民實現農業內部再就業。從農業勞動者隊伍中催生出來而尚未脫離農民範疇的農機大戶、農機作業公司、農機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在提供蘊藏巨大商機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中發家致富,經營農業機械也成為當前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二是農業機械化是以人為本思想的直接體現。農業機械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減低農民勞動強度的主要手段。使用農業機械可以突破人畜力所不能承擔的農業生產規模、生產效率的限制,實現人工所不能達到的現代農藝要求,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生產力水平,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中以人為本思想的直接體現。三是農業機械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推動力量。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農業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可以替代大量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促進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也推動工業、服務業的大發展。農機部門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積極推進土地的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不斷拓展多種規模經營形式,發揮種糧大戶、聯合農場、農機大院和農機服務大戶的拉動作用,加快農村勞動力由種植業向養殖業轉移、由農業向非農業流動、由農村向城鎮集聚的程序,為農村勞動力的有效轉移插上騰飛的“翅膀”,進而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四是農業機械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和實施,農業機械化在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中的作用凸顯,取得社會認同。秸稈還田、深鬆等保護性耕作技術可以使農村最根本和稀缺的2種自然資源——耕地和水得到保護和合理利用;同時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變政府禁燒秸稈為農民主動利用秸稈資源,有效控制了焚燬農作物秸稈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安全隱患和資源浪費問題。
  1.2農業機械化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
  農業機械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實施先進農業科技的載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物質基礎。可以說,農業機械化滲透和貫穿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多個方面和各個環節,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一是生產發展需要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的應用,有助於改變農業的自然屬性和弱質特徵,極大地提高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力。二是生活寬裕也需要農業機械化。經營農機能直接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農業機械可以替代大量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促進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為廣大農民開闢更為廣闊的經濟收入來源。三是村容整潔也需要農機化的支援。廣泛使用農業機械,可以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和基本條件。如通過機械深耕深鬆和水利工程建設,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減少水土流失;通過實施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和化肥深施技術,可減少秸稈焚燒和化肥流失對水質、空氣的汙染,增加土壤有機質;通過節水灌溉等機械化技術,可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機械化灌溉和排澇,可以實現旱澇保收;通過畜糞無害化機械處理,能有效改變畜糞汙染,提高有機肥的利用率。總之,農業機械能極大改善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四是鄉風文明也離不開農業機械化的進步和發展。農業機械本身就是人類走向文明的成果,它可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了現代農業文明和社會進步,促進了農民全面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進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因此,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村生產力、徹底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方式、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風文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前提和依據,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
  2對策
  2.1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
  新農村建設,政府是主導,農民是主體,政策是關鍵。良好的政策環境與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援是農機化發展的重要前提。近年來,《國家農機化促進法》《安徽省農機化管理條例》的相繼頒佈實施,中央和地方各級購機補貼政策的落實,為農機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資金保障。為此,要充分利用農機化發展的大好時機,切實履行好法律賦予的職責,完善各項配套法規,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實,依法促進、依法監管,努力構建促進農機化發展的保障機制,多渠道爭取投入,擴大補貼規模,為農機化發展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2.2推進農機生產經營方式轉變,加快農機服務產業化程序
  2010年的中央1號檔案中講到“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大力推廣機械深鬆整地,支援秸稈還田、水稻育插秧等農機作業。建立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在2010年的兩會報告中也明確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等政策為農機服務產業化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大力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在增加農機戶收入的前提下,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當前要積極做好以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為代表的農機服務體系創新工作。同時,應支援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和大戶利用裝備和技術優勢,以提供農機作業及產後加工***為紐帶,與基地和周圍農戶建立或鬆散或緊密的聯絡,培育農機服務龍頭。農機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和規範管理,搞好資訊引導服務,不斷提高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發展,提高農業競爭力。
  2.3加快農機化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需要,抓好關鍵環節和技術的農機推廣應用工作。以農業產業化基地為依託,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與農機化配套工作。積極實施專案帶動戰略,圍繞農業生產中亟需解決的一些技術瓶頸,開展關鍵技術與機械裝置的研製,為機械化提供技術支援和適用機型。重點加強對水稻栽植機械、油菜收割機械的示範推廣,加強與設施農業相配套的農機化技術研究,促進畜禽養殖機械化、畜糞處理機械化、畜禽舍降溫設施化發展和河道清淤、節水灌溉、植保等農村環保機械發展,通過推廣應用新農機新技術,努力提高農機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貢獻率。
  2.4抓好農機技術培訓工作,大力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加大對農民特別是農機化實用人才的培養培訓力度,通過行之有效的途徑,向農民介紹新技術新機具,增強農民和農機大戶的服務能力和直面市場的經營水平。充分利用農機培訓機構的現有資源,積極開展適合市場需求的針對性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增強農民的增收能力,使農業的增長方式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培養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農村建設者。
  2.5農機結合農藝,構建和諧農業
  按照黨中央提出發展迴圈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農機與農藝的結合,推動農業文明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構建和諧農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拓展廣闊空間。加快完善規範化種植技術體系,提高機械適應性,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在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中的作用。適應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的重大需求,推動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旱作農業、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農業。
  
  3參考文獻
  [1] 謝春國.加強農業機械化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J].農村牧區機械化,2009***6***:32-33.
  [2] 王敏傑.發展農業機械化促進新農村建設[J].農業開發與裝備,2008***8***:36.
  [3] 文霞.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甘肅農業,2009***10***:7-8.
  [4] 魏平.關於農業機械化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農機,2008***3***:75-76. 

村莊環境調查報告範文3篇
關於農業國情社會實踐論文
相關知識
農業機械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及對策
社會主義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小微企業財務資訊化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高校數字圖書館資訊數字化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
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支撐作用
企業家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試論傳統文化在法院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淺談雲端計算在圖書館建設中的價值及問題論文
農業機械化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研究論文
農業機械化個人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