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學畢業論文***2***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8日

  幼兒心理學畢業論文篇二

  《心理學視角下的幼兒教育問題探析》

  【摘 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應引起高度重視,家長和教師要端正教育觀念,多以平等的心態與孩子溝通,培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心理防禦方式等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心理學;幼兒教育;問題

  一、造成幼兒心理障礙的原因

  1. 缺少正規教育的影響

  進過幼兒園的幼兒,活潑、開朗、易合群、守紀律、講禮貌。而家居幼兒就顯得過分害羞、怕見人,在陌生環境中難以適應。

  2.強制學習的影響

  現在有些家長有意識地讓幾歲的孩子背詩詞、字典、地圖等,有專家認為,孩子3歲之前,不應該進行這些機械記憶訓練。兒童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3歲之前,應該著重發展孩子的適應能力、語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機械記憶。

  3.教育方法的影響

  如父母對孩子溺愛遷就、百依百順,使幼兒形成驕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種是採用打、罵、嚇、關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養態度矛盾,更會使孩子發生心理問題。

  4.家庭氣氛的影響

  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離異,使幼兒不知所措,或失去應有的愛撫,容易形成自卑、抑鬱、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二、幼兒心理教育的實踐原則

  1.情感支援原則

  情感支援原則是指教師與幼兒在日常交往中,積極建立雙向接納和愛的情感聯絡,並在教育過程中有意識地以積極的情感感染幼兒,促進幼兒心理髮展。

  2.行為強化原則

  行為強化原則是指在對幼兒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向幼兒傳遞知識、觀念,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引導、幫助幼兒將其在特定教育或情境中學到的認知、行為遷移到更廣泛的日常生活中去。

  3.榜樣作用原則

  榜樣作用原則是指教師通過自身行為及幼兒行為等向全體幼兒提供行為典範,影響幼兒心理髮展。教師必須非常重視自身對幼兒的影響,從觀念、價值選擇、心理行為特徵到言行舉止,對幼兒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4.隨機教育原則

  隨機教育原則是指教師在幼兒日常生活交往中隨時隨地抓住有利時機對幼兒進行即時教育。換言之,就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活動、交往中存在的偶發事件、情境中的可能教育機會充分利用,發揮其潛在的教育意義。

  三、幼兒心理教育的實踐方法

  1.教師指導

  當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後,教師與幼兒接觸的時間最長。所以,教師的外表特徵、衣著習慣、性格特徵、言談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心理。同時,通過與幼兒接觸,教師也可以及時發現幼兒的心理與行為問題,並給予相應的幫助指導。

  2.同伴遊戲

  良好的同伴關係不僅有助於形成幼兒合作、謙讓、友好、分享等優良的心理品質,也有助於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程序。通過同伴遊戲,幼兒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體驗和分享同伴合作的樂趣,還可以通過競爭培養集體意識、獨立意識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心理品質。

  3.親子活動

  幼兒上幼兒園後,因為父母與幼兒接觸的時間相對減少,親子關係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幼兒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幼兒園或家庭中適當開展各種形式的親子活動,不僅可以預防上述問題的發生,同時也可以增進親子間情感的交流,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4.主題活動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也開始凸顯出來。幼兒園的環境、設施有時不足以滿足幼兒各方面的探究需要。主題活動不僅可以加強幼兒園、家庭、社群之間的聯絡,還可以為幼兒開闊視野、培養興趣、磨鍊意志創造優良的條件。幼兒園心理教育與其他領域的教育有相同之處,但更具有獨特性,因此,幼兒心理教育除了採用一般的教育方法外,還可運用一些專門的教育方法。

  第一,移情訓練法。移情是指對另一個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緒體驗的理解和分享。移情訓練法,即通過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兒去理解和分享別人的情緒體驗,與別人的心理產生共鳴,從而促使自己的心理得到發展。移情訓練是幼兒心理教育的一種很重要的教育方法。通過訓練,幼兒能知道、理解他人的情緒狀態,使幼兒能從他人的角度去體驗他人當前的情緒,即情感換位,以便達到移情的目的。移情訓練中,往往通過讓幼兒想象表演以及實際地作用於被理解物件的行為等方式,使幼兒介入對被理解物件特殊反應的關心等過程,主要途徑有講故事、續編故事、情境表演、遊戲等。

  第二,行為練習法。行為練習法,即讓幼兒在完成了心理認知過程的基礎上,對特定心理進行反覆練習,加深理解強化心理認知,最終內化幼兒的心理特徵。如提高幼兒堅持性的教育過程,教師在引導幼兒知道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堅持到底的基礎上,通過拼圖、插粒、釣魚、棋類等各種活動,反覆進行行為訓練,鞏固、強化幼兒的堅持行為,最終提高幼兒的堅持性。

  第三,討論評議法。討論評議法,即讓幼兒參與心理教育評議,為他們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發表意見,最終在大家討論評}義的基礎上讓幼兒自己得出結論。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幼兒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鼓勵幼兒對他人的心理行為特徵加以評價,從而提高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

  第四,觀察學習法。觀察學習法,是指幼兒通過觀察示範者榜樣作用,引起自己的行為變化,幼兒看到別人的行為受到獎勵、讚揚,就會增強產生這種行為的心理傾向。反之,如果看到別人的行為受到懲罰,就會抑制或削弱發出這種行為的傾向。值得注意的是,幼兒模仿的榜樣應從幼兒心理特點及心理教育目的出發加以衡量和選擇。

  小結

  教師在開展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幼兒個性化與社會化的相互擲調,通過各種個別性教育措施來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在教育活動教師要充分地尊重與信任幼兒,在教育活動中遵循滲透性原則,認知教育與行為訓練相結合,以適應幼兒的發展特點與規律。

  【參考文獻】

  [1]張麗莎.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J]. 中國健康教育. 2001***03***

  [2]張雪.關注幼兒的心理教育——訪華南師大心理系博士生導師、留美兒童心理治療專家申荷永教授[J]. 教育導刊. 2002***04***
 

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研究論文
幼兒心理學畢業論文***2***
相關知識
幼兒心理學畢業論文***2***
幼兒心理學畢業論文***2***
幼兒心理學畢業論文免費
淺議護理心理學畢業論文
教育心理學畢業論文範文
積極心理學畢業論文
體育心理學畢業論文
有關教育心理學畢業論文
應用心理學畢業論文
音樂心理學畢業論文參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