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慶祝元宵節的原因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我國各個民族的元宵習俗也大同小異,有吃湯圓,點燈籠,猜燈謎。那麼,大家知道元宵節為什麼我們要慶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要慶祝元宵節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歡!

  要慶祝元宵節的原因

  元宵節日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又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晒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習俗

  1、看花燈

  所謂看花燈就是看燈會,裡面全是由燈所組成的,以前有這麼一個傳說,天上的神仙想把下界燒了,由於善良的仙女將此訊息給下界的人們說了,所以人們就想了個辦法,利用燈籠,每家都掛上燈籠,這樣天上的神仙就以為人間被燒了。所以就留下了看燈會和掛燈籠這麼一個習俗。

  2、吃元宵

  元宵又名湯圓,是由糯米粉經手工撮合而成,裡面可以加餡,餡料一般是糖類,也可以加黑芝麻糊等等,如今的餡是各種各樣的。吃湯圓是元宵節的重要習俗之一,因為湯圓代表著團圓,讓一家人團團圓圓、紅紅火火。

  3、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代表著喜慶、紅紅火火。

  臺灣的元宵習俗

  臺北天燈

  所謂的“天燈”其實就是孔明燈,傳說是諸葛亮發明來做訊號用的。也有人說“天燈”的外形和畫像中孔明的帽子很相似,所以得此名字。近幾年的元宵節,臺北放“天燈”的活動一年比一年精彩。而那朵朵的天燈飄散在空中,發出斑斕的色彩,場面很是壯觀。隨著活動越來越熱鬧,人們把“天燈”做得越來越大,七彩的燈上不但繪有各種美麗的圖案,還經常寫著放燈者的姓名,在臺灣當地,有“放得越高,事業做得越旺”的說法。

  臺南蜂炮

  在臺灣過元宵節,每年,臺南鹽水的“南蜂炮”更是一道亮麗的景色。元宵節這天,臺南鹽水鎮的人民群眾不點花燈,他們把關注的焦點都放在了燃放“蜂炮”上。“蜂炮”由數萬只衝天炮製作而成,而每一個沖天炮的炮芯都連線在一起,只要點燃其中一個沖天炮,就會帶動邊上其他沖天炮的轟炸,霎時間,多個沖天炮連續射出,那聲音震耳欲聾,響徹上空。因為萬炮齊發的景觀有如蜂群傾巢而出,“南蜂炮”因此而得名。放蜂炮的時候,邊上圍著很多觀看的人,他們穿著厚厚的衣服,頭上戴著頭盔進行觀看。據說,每年燃放的“蜂炮”有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安無事的象徵呢。


少數民族的節日作文
元宵節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相關知識
要慶祝元宵節的原因是什麼
慶祝元宵節的習俗有什麼
慶祝元宵節的習俗有什麼
元宵節叫燈節的原因是什麼
浙江元宵節的習俗是什麼
元宵節的起源是什麼
元宵節的起源是什麼
上海元宵節的習俗是什麼
上海元宵節的習俗是什麼
豐順元宵節的習俗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