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好數碼相片的笨辦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下面一些“笨招”對於還在摸索經驗的影友也許有點參考價值。這些笨招是:多拍精選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一:不要輕視對焦和測光設定這些基本操作

  對焦是攝影的最基本操作,可說是沒人不會的,可是當我自檢某些相片拍得不好的原因時,有時問題偏偏就出現在對焦這個環節上。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動攝影方式,請一定做好半距鎖焦,否則就可能因失焦而使主題模糊。如果你用的是程式控制方式programnormal,半自動攝影方式的一種。它的特點是光圈和曝光時間是相機自動選定的,而測光方式、對焦方式和白平衡條件則是可以手動選定的,情況就又不同了。這個數碼攝影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光學相機是沒有的,如果你不善於利用它的特點,還像全自動攝影那樣對待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被它拖累了。

  程式控制方式下的對焦方式通常有區域對焦、重點對焦、遠景對焦、近景微距對焦等好幾種,重點對焦時有的還可以將聚焦點改變至偏離中心的某個特定位置相機不同會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你不能再以一成不變的簡單方式來對待複雜的功能,而要善於根據不同情況應用不同的功能。一般情況下,對焦的預設方式是重點對焦,年前我去花市拍花卉,因為跳舞蘭很小就湊得很近,但怎麼拍都不夠清晰,甚至出現失焦現象,後來才悟出是因為沒有將對焦從預設方式改為近距方式所致。又譬如拍樹蔭下的人物,你就一定要注意採用重點測光和重單點對焦,還要注意拍攝主題的半距鎖焦,否則你也很難拍出滿意的作品來。

  二:曝光時力求保持相機的穩定

  對於新手和老年影友來講,有時相片影像模糊並不是由於對焦不準,而是因為相機把持得不穩。一般情況下,對於新手來說,當曝光速度低於1/60秒時己有可能影響成像的清晰。對於老手,如果曝光時間長於1/30秒而無依無靠時,一樣也有可能出問題。要保持相機穩定,一是要持機姿態和力度正確,二是要按快門鍵的力度適當。要練出這個基本功看來似乎很簡單,卻非一日之功可得,人老了更可能怎麼也練不出來了。那怎麼辦呢?我有幾招笨辦法:其一最簡單,就是給身體或手找個依靠;其二,把相機皮帶掛在脖子上,把相機向前抻至皮帶拉緊,就形成了3點支撐,持相機的穩定度就大大提高了,我用這個辦法在曝光速度長至1/8秒時還拍出過不少相當清晰的相片,你也不妨試試;第三個辦法就是腳架加快門線線控快門觸發器,不過有的相機不具備快門線介面,快門線也相當貴,相應的有效替代辦法就是利用延時功能。如果你的相機有2秒延時功能就最好了,“腳架+2秒延時”就是最穩當而方便的辦法。沒有2秒延時功能也不要緊,就好用10秒延時,浪費點時間就是了,效果一樣好。

  說到角架,我的教訓是一定要買個好點的。為了不捨得在這方面多花錢,我先後買過兩個較便宜的腳架,結果第一個腳管太單薄,一碰就顫,還容易回縮;另一個則是用久了就水平轉動不靈活。沒辦法只好又去買了第三個,最後花的錢加起來足夠買一個頂級名牌的還有餘,真是可笑。別以為除了專業的攝影師或那些狂熱的攝影愛好者,三腳架對於數碼相機沒有武之地。因為要拍攝清晰的影象,拍照時必須絕對握穩照相機,即使最輕微的抖動都會造成模糊不清的影象,而且對於這種結果我們往往束手無策,無法通過後期製作來消除這種影響。

  為了穩住相機,拍攝時應儘量夾緊胳膊肘,並應放置到人的最穩定部位--額頭上,並輕輕地按下快門。但最好的辦法是將相機裝在一個三腳架上,或者將它放在一張桌子、櫃檯或其它不會移動的物體上。特別是在拍攝特寫或微距攝影時,使用三腳架會得到更好的拍攝效果。

  三:不用和善用閃光燈

  有的文章介紹說,美國的攝影記者無論什麼時候都用閃光燈,似乎閃光燈是不可缺少的,是拍好相片不可缺少的條件,可是我照貓畫虎卻屢屢失爽。仔細想想可能我是囫圇吞棗了,人家可能用的是外接大功率輔助閃光燈吧?!以內建閃光燈而言,功率那麼有限,光照距離和範圍那麼小,要想把較大範圍內的景物都照到且光照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宜於在需要突出特定主題時使用,這是我的第一點體會。第二,拿閃光燈在室內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層次,或者因為光源單一而反差生硬,有時還會拍出紅眼來,對於戴眼鏡的朋友那就更難辦了,往往拍得他兩眼“銀光閃閃”,漠無表情,而令我和他都懊惱不已。

  ??所以我自承無能,從光學攝影時代起就儘量迥避使用內建閃光燈,室內光線不足寧可使用夜景功能來提高感光功能。現在用上了400萬畫素級的數碼像機,感光效能獲得了極大提高,一般光線條件下都能拍出好相片來,更是變本加厲,把“強制不閃光”優先作為室內外攝影的一種基本手段了。但是這並不說明閃光燈就沒有用了光線太差時你當然還是非用它不可,只不過是把閃光燈的使用放到了第二位,作為一種重要的補光手段就是了。譬如說在逆光條件下或是在陰影下拍攝人物時,用閃光燈就能大大提高影像質量,有時甚至還缺它不可。在室內攝影如果光源來向太單一,造成光影畸亮畸暗時,也需要用閃光燈來補光。??數碼相機的攝影響應比較遲鈍,從按下快門到攝影啟動的這段時間明顯要比光學攝影長得多,所以拍攝運動中的物體時往往抓不住或抓不準鏡頭。相機有連拍功能的影友不妨用這個功能來彌補其不足。

  四:構圖好

  關於構圖,已經有很多文章教我們如何運用黃金分割、井字格焦點等原則,用不著我這樣的眼高手低者嘵舌了。我只想著重補充一點,那就是畫國畫有一條原則:注重“留白”,也就是說不要把畫面填得太滿,這對攝影一樣有用。

  對於構圖,有的朋友喜歡將相片拍得對稱性很強。對於我,除非是想突出表現攝影主體自身的對稱性,否則我寧可偏移一點角度拍攝,因為過於對稱容易給人“死板”的感覺。

  線條過於橫平豎直容易流於刻板,要學會用另一組線條來打破主體線條的控制。

  色彩的運用很重要,但我覺得光線明暗及其對比是影響意境的更重要的因素。

  以上這些觀點本來應當用些具體的影象來予以論證,才不至於像論禪那樣抽象,但因佔用篇幅已經太多,只好留待以後再來交流了。

  五:善用攝影處理技術

  相片拍得再好,總會有缺陷。不要緊,圖象處理軟體可以幫你忙。現代攝影技術包含資料獲取、資料影象處理以及資料儲存與輸出3大基本環節。未經處理的影象只是一個半成品,經過影象處理並儲存或輸出如列印或印刷的才是成熟的最終產品。我曾見到有的攝影比賽強調要用原始拍攝相片,不允許進行影象處理,我感到十分迷惘不解。要知這對於使用入門級相機的影友是很不公平的,這種比賽實質上會變成變相的相機大賽,有意或無意地成為高檔相機的宣傳推銷員。攝影作品的水平應當綜合表現在外業攝影水平和室內影象處理水平兩個方面上。影象處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攝影成果的還原度,並進而提高主題的藝術表現能力,所以不應加以排斥。譬如說這次三月影賽中廣受好評的一幅作品表現了朦朧之美,我不知道這幅作品是否百分之百地真實再現了拍攝場景,但即使拍攝主體原來是清晰的,是作者用虛化柔化鏡頭的技巧將它表演成朦朧之美的,我想也不會有人因此去否定它的成功。同樣的,用室內影象處理方法也可以同樣可以將攝影主體虛化或稱柔化。最有名的影象處理軟體有PHOTOSHOP和ACDSEE。ACDSEE功能簡單些,但易學易用,我用它來作相片的巨集觀處理。PHOTOSHOP功能十分強大,但使用比較複雜我也不期望能把它全部學會,我平常只用它的部分基本功能來對個別相片做細節的補充處理。

  一般情況下,在外攝成果輸入電腦以後,我都會用ACDSEE把所有相片“過”上一遍。包括:

  糾正偏斜。本來相片有點偏斜也不影響大局,甚至會另有情趣。但是除非是有意擺成某個角度的,一般我都會把無意的偏斜糾正過來,因為它不符合我們的視覺習慣,叫人看著“不順眼”。糾正時通常以地平線或樓房等直線景物作為基準,仰拍或俯拍時平行線條會因透視原理向某點傾斜集中,這時就以相片中線為準。

  裁剪畫面,把它裁成比較滿意的構圖。一般來講,1600x1200畫素已能滿足家庭應用需要了,但對於可能需要裁剪的畫面,我會提高用2240x1680的規格拍攝,裁剪後仍調整為4:3規格,以儘可能保證成像不低於1600x1200畫素。

  調整亮度和對比度。ACDSEE的“自動級別”功能是糾正亮度和對比度的很有效手段,尤其是低檔相機照的相片往往感光不足,使用的效果更為明顯,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試。"自動級別”後的缺點是:有時用後會出現輕微色偏。這時,包括原來就有色偏的成果,可以用“調整”項中的“紅/綠/蘭”功能來調節,提高相片的色彩還原度。
 

籃球架十大品牌款式介紹
有關夜景拍攝技巧方法
相關知識
拍好數碼相片的笨辦法
數碼相機的記憶體卡有照片放電腦上顯示資料夾為空怎麼辦
數碼相機的配件有哪些
數碼相機的三碼合一什麼意思
數碼相機的簡單評測方法
數碼相機的使用小竅門
數碼相機的必經之路精選
數碼相機的基本知識精選
數碼相機的測光模式介紹
什麼是數碼相機的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