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師父感恩的話演講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傅教會了我們做人,教會了我們技能,感恩師傅的傾囊相授。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你喜歡。

  感謝師傅

  我師傅曾是原枝城橋工段的一名普通橋樑工,1993年底退休後,一直在四川安嶽老家與師孃安度晚年。他黝黑的臉上常掛滿笑容,雖然僅1米五八的個頭,體型偏瘦,但是精明能幹,通情達理,樂觀簡樸,寡言少語,他名叫魯守華。

  時間還得追溯到23年前。當時,我在原枝城橋工段小橋領工區梅溪橋樑工區任橋樑工,與師傅有緣成為師徒關係。從此,與他結下不解之緣。可他退休後,一度失去了聯絡。因為太想念他,曾寫了一篇《想念師傅》的文章,被《武漢鐵道》採用。後來,由於手機的普及,通過打聽,我們再次取得了聯絡。雖然幾年難見一面,但是能經常通話,也很高興。

  我感謝師傅,不僅是因為他只是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而是他為我們單位培養出了一茬又一茬的好徒弟。比如向星、樑漢春等,向星自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後,成了遠近聞名的“紅人”。樑漢春也是枝城橋隧車間的副工長,表現一直不錯。我師傅不僅有很多得意的徒弟,而且還有一個有出息的兒子——魯朝忠,這是好多人不知道的。魯朝忠從體型上講,比他父親壯實很多,個頭也高些,有文化一些,但是我師傅直爽、厚道、實在、樂觀的性格,在魯朝忠身上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正因為此,才影響和造就了魯朝忠,使他和向星同時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大雅之堂。這是他們人生中難得的輝煌時刻,令許多人羨慕,包括我。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九十年代初,我和師傅在一個工區共事,而現在我和師傅的兒子又在同一個單位上班,先後經歷了兩代人,這究竟是巧合,還是緣分,亦或是命中註定?誰也難說清楚。不僅如此,向星也是在我之後師傅的又一個師弟,只是他去時我已調走,而現在又在一個單位了。太多的巧合湊到一起,實屬不鮮見。而我和向星、魯朝忠這層“鮮為人知”的關係,即便本車間的人,大多不知道。平時,他們也不敢言語,怕惹來非議,而我更是守口如瓶。儘管如此,我們一是一、二是二,工作與生活分得很清楚,也是默契使然。相反,我對他們的要求比別人更多更嚴些,唯恐別人說“閒話”。記得在向星和魯朝忠登上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後,我第一時間給遠在四川老家的師傅打電話“報喜”,祝賀他的兒子和得意弟子“出名”了。當時是師孃接的電話,還以為打錯了。後來,師傅接過電話,當聽到我說:“師傅,祝賀您培養了一個好兒子,上了中央一臺新聞聯播,為單位爭了光”時,師傅連打了幾個哈哈,並激動地說:“我看到報道啦!感謝你們單位對他們的培養啊!”。霎時,一股暖流湧上我心頭……

  我師傅雖然退了快20年了,但是他一直關注著鐵路的發展,也時常牽掛著兒子的成長。當他從新聞聯播中看到兒子的報道後,心裡裝滿了無限的喜悅,因為他的精神得到了傳承。向星是師傅帶出來的,魯朝忠是他培養出來的,因此說,該段總結提煉推廣的“敬業愛崗、團結互助、甘於寂寞、樂觀向上”的巴東精神也凝聚著師傅的心血,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向星和魯朝忠都是恩施橋隧車間巴東巡山工區的正副工長,是最基層的管理者,他們有今天的進步,離不開師傅多年苦口婆心的教導,所以說,我很感謝師傅。感謝他為我們單位培養了一些優秀的人才。這,即是師傅的驕傲,也是我們的驕傲。

  我師傅很固執,我曾多次勸說他來湖北居住離他兒子和我們近些,也好有個照應,畢竟年事已高,而他總是捨不得自己的“根”。沒辦法,想他時只能通電話。我衷心祝願師傅、師孃晚年幸福、健康長壽!

  徒弟感謝師傅的話語

  20XX學年我有幸與杜老師結成了師徒關係,轉眼一學年就要過去了,回顧一學年我在努力踐行著做為師傅所應盡的責任。雖然自己已有二十幾年的教齡,但是要當師傅確實有點勉強。心中不免有著幾許壓力,但還是感謝學校為我們新老教師所搭建的這個平臺。我徒弟杜老師又是個聰明能幹、穩重又追求上進的好青年,與其說我是師傅,不如說我們互為師傅更恰當,在這一年裡我也在努力踐行著做為師傅所應盡的責任。

  雖然我是師傅,但我還是需要虛心學習,把提高自身素質作為我本學期的工作目標之一。首先,我經常向其他教師請教,努力使自己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有進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其他老師上公開課時,我總是儘量安排出一定的時間前去聽課學習,並仔細記錄、認真評課,使自己在評課方面有一定進步。再次,在平時的休息時間裡,我經常尋找有關資料、多看相關書籍,是自己的專業理論也有一定的提高。

  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杜老師的身上彷彿看到了剛參加工作時的自己。每天每時都會冒出數不清的困惑,渴望能被一一解答。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將問題與他們傾述的,但當時的自己全靠自己一個人來摸索,當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努力一段時間後,教育的熱情會因為外在環境的冷淡而消退,從此教師將教書視為謀生的手段。但我園的新教師是幸運的,因為擁有了一個幼兒園為其創設的平臺。   杜老師非常好學,在教學中肯鑽研,肯動腦,上進心很強,一個問題非把它“吃透”為止,這種鑽研精神都令我感到佩服,所以在幫助她的同時,我也在她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讓我有了一定的提升。作為一名新教師,她深愛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在教學上,能認真對待每一項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經常翻閱各種優秀教案及參考資料,關注教育網站,及時瞭解教育教學動態,認真開展好日常工作。抓住每一次學習的機會讓自己得到及時的充電。平時很虛心地向同組內教師請教教學中的問題。在我的悉心指導下,加上她的努力,進步很快,已經能較好的掌握小學課堂教學的一些教學常規做法,在這一個學期了,我與杜老師走得更近了,只因為幼兒園賦予我們這一層特殊的關係,另一關係我們又所在一個班內,共同管理班內的孩子。

  在平時,杜老師堅持“每課必備”的原則,按照教學計劃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相應的教學過程及方法。針對班內的不同情況擬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及方法,做到“有備而來”。課後能對自己的教學反思小結。課外注意收集素材及知識要點。我與杜老師因為在一個班級,平時兩人之間經常的進行溝通與交流,這樣不僅增進友誼,同時還加強了合作,互談體會,在教學上,為了指導好她的教學,我也在課外研究教材,經常擠出時間和她一起探討教學中的疑惑,對於她在教學上還認識不深的問題,我給予耐心的講解、分析。同時也徵求她的看法和意見,共同提高,就這樣,我們的這種活動方式得到了認可,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做為師徒結對,最基本活動形式就是互相聽課評課,這也成為大多數師傅向徒弟傳授經驗的機會也是徒弟向師傅學習的過程中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聽一節課,可能很多新老師懼怕被聽課,怕被揭短。所以端正態度是第一位的。聽課可以幫助我發現一些自己難以注意到的問題,放下了包袱,就會使我在有人聽課比沒人聽課時的興奮程度高出很多,講課也就更加有激情,對幼兒的感染力就更大。在相互聽課評課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師徒二人按照計劃結合教學實際堅持每月互聽評,做好聽課記錄,並填寫好聽課記錄表。師徒之間的互聽課,雖然聽課本所記錄的內容是有形的,但在交流中產生的許多思想是無形的,在這有形與無形中我們的教學感覺都在逐步提高。

  通過一個學期的師徒結對交流學習活動,徒弟杜老師進步飛快,對於教學的領悟力很高,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師傅。在本學期的新老師彙報課中,杜老師執教的繪本閱讀《我喜歡……》受到園領導及老師們的認可,而她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教學熱情,更是難能可貴。而我作為師傅更應該樂意把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帶徒弟的過程中也能不斷完善自己,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因為新教師身上充沛的精力,旺盛的熱情,大膽的創新意識,時時感染著我,感染著我的課堂。我想,在以後的類似活動中,我要更主動、更認真、更努力,使自己和同伴的能力有一個很大的進步。

  徒弟感謝師傅

  又一批新教師來到我校,走上了三尺講臺。承蒙校領導的信任,讓我擔任程老師的指導老師。我既感到高興,又感到責任重大。雖然我有近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有幾次帶教新教師的經歷,但新的時代、新的教學理念,決不允許我只把我的老本傳給青年教師,而應該與時俱進,要讓青年教師在開始教學生涯之時,就掌握新的教學理念,能用新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學習。為此,我感到,只有把這次帶教看成是一次督促自己不斷學習的機會,與新教師攜手互助,共同學習,才能比翼齊飛,共同提高。所以,在一年的實踐中,我把指導的重點放在與程潔老師共同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新的語文課程特點上,放在指導程老師養成“嚴謹務實、求真創新”的教風上,放在共同提高“無私奉獻、為人師表、敬業愛生、嚴謹治學”的師德上。具體說,就是:

  一、共同學習,掌握新的教學理念。

  在這一年裡,我們共同學習了新的《語文學科課程標準》,學習了上海市的二期教改理論以及《新課程:語文教育怎樣改革》《新課程:語文教學論》等書籍,還共同閱讀與學習了《語文學習》、《中學語文教學》等雜誌,交流了學習體會。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的素養只能建構,也就是實踐,所以要突出實踐,突出活動,突出習得。語文課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由於在這一年中我們不斷學習,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對語文教學有了深刻的認識,也為上好語文課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二、互相探討,探究語文教學規律。

  為了儘快地讓程老師站穩講臺,除了互相聽課以外,我還重點讓她注重教學設計,讓她明白,在語文教學的設計中,應凸現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應“語文化”,而不能上成政治課。每教時都應有語文教學的要求與目標,特別是要有訓練目標的設計,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條件”。因為掌握了新的教學理念,程老師注意在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為本,能根據學科特點和知識型別設計教學,突出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如進行《父與子》的教學時,她精心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置身於其中,去領悟與體驗。而在教學《為學》時,她又一改從情節到主題,從人物到藝術特色的逐一分析,而是通過設計提問,讓學生去帶著問題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其他諸如在教學設計中怎樣設計教學的突破口,怎樣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怎樣進行語文訓練,程潔老師都能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實際進行合理地安排,初步站穩了講臺。

  三、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雖然我比程老師年長好多歲,但並不是說明我一定比她高明。年輕人悟性強,吸收新知識比我們多,比我們快。尤其是在電子時代的今天,她們在網上獲得的資訊比我們多得多,特別是一些教學資料,能依靠她們很快的得到。我也在程潔老師的幫助下,運用電腦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青年教師思維活躍,點子方法也比我們多,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所以,指導青年教師的過程,也是我向青年教師學習的過程。我們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取得了雙贏。

  新老教師結對,促進了互幫互助,促進了專業化學習,促進了教學能力的提高,也讓學生最終受益。這種攜手互助、比翼齊飛的好模式,確實值得提倡,值得推廣。


 

高中生勵志的演講稿大全
對生命的感悟演講稿
相關知識
對師父感恩的話演講稿
小學感恩的心演講稿範文
關於常懷感恩的心演講稿
三年級感恩的心演講稿
高一關於感恩的心演講稿三篇
感恩的心演講稿四分鐘範文
感恩的心演講稿精選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演講稿範文
常懷感恩的心演講稿
感恩的心演講稿四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