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養成教育演講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養成良好習慣,做優秀大學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習慣養成教育演講稿

  我們始終認為:小學教育即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養。這既是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得以全面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對學生進行“兩全”教育的具體措施和手段。近年來,本校針對所在山區學生“性子野、習慣差”一實際情況,在“重視良好習慣養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較為實在的具體工作,在“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上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具體一些做法是——

  一、課內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教育。小至上課的一個坐勢,大至學習某類固定課型的學習方法,我們都要求貫穿於每一堂課的教學之中。上課時,如果有學生開小差,任課老師會有意識地、採取適當方法予以引導;有同學做小動作,老師會邊講課邊下意識地走到該同學身邊,直至專心聽講。學生聽課過程當中,我們最注重培養的是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專心與否,我們用舉手率來衡量。一堂課下來,根據學生舉手次數多少來判斷其上課聽講專心的程度。有了指標,學生自然就有了積極性。有了積極性,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就不難培養了。

  其次,重視培養學生作業清楚認真的習慣。對錯題和不清楚的作業要求重做這當然是首當其衝的措施,也是對每位學生的普遍要求。對一些腦子靈,因好動,做作業只圖速度,不求質量,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低階”錯誤的同學,老師各顯神通,針對不同物件採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比如:我們學校四年級班主任江老師針對一位屢教不改的“粗心大王”,私下為他制定了一個稱“馬大哈”的計劃,意思是一次作業粗心了,給自己記一個“馬大哈”,看看一天能得多少個“馬大哈”。哪天他細心檢查得了100分,就在班上予以表揚。這樣,約莫過了一個月,這位同學養成了作業做完後細心檢查的習慣,“馬大哈”的個數逐漸少了甚至沒有,100分的次數愈來愈多,成績一下躍居前茅。對於一些聰明且小節也比較注意的優生,我們非常重視其自學能力、善於動腦筋、善於提問題習慣的培養,以至達到人盡其力的目的。

  二、課外注重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常言道:“無以規矩,不成方圓。”舉止不文明、不規範即屬於沒有規矩。如何讓學生的行為文明規範?主渠道在課外;主方法多示範、多指導。另外多開展一些活動。舉例來說吧,自從我們學校開始實施《重視良好習慣養成教育,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計劃以來,我們提倡課間或其他課外時間,老師少坐辦公室,多指導和參與學生一起活動。在活動過程當中,一旦發現學生有不規範或不文明的行為,老師先是予以指出,接著示範,而後幫助其學生改正。諸如學生亂扔瓜皮、果殼、紙屑,我們每位老師都不厭其煩不知指導、示範了多少人次。正因為如此,才換得如今學生基本養成不隨地亂扔髒物的習慣,偶爾有同學扔了,學生之間也學會了互相監督、相互幫助。一個個舉止是這樣,一句句不文明的話,我們也不放過。只要機會一有,我們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習慣不是靠一天兩天,說養成就能養成的東西。對於課外注重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我們既有階段性,又有側重面。即在某個階段主要解決什麼不良行為或形成什麼良好習慣,我們都有一個側重。這個側重每位老師心中都要有數,以便統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階段性的潛伏期,我們視養成其習慣難易程度而定。容易糾正的不良行為,或能很快養成良好習慣的行為,如:熟人見面互相問好,潛伏期短些;對於一些較難改正,頑固性的壞行為,或短時間較難形成良好習慣的行為,如:一些本性的行為,潛伏期一般要長一些。其目的是一個——實現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

  另外,我們非常注重榜樣的示範。每隔一個潛伏期,我們都要進行一次評比小結,每次小結,我們都要評出一、二個典範。這個總結評比除了鼓勵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樹立榜樣,示範帶動更多同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做好其良好習慣養成的監督、督促工作。小學生自覺性、持續性較差。小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做好監督、督促工作,顯得尤為的重要。由於所在學校學生居住分散,離學校遠,我們採用互相通訊的方式加強聯絡。每學期期初,學校都向學生家長髮一封公開信,普遍能受到學生家長地關注,從而取得較好效果。

  培養良好習慣,奠基美好人生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金色十月,天朗氣清,秋風颯爽,再次唱起雄壯的國歌,看著五星紅旗徐徐升起,我們的心頭不油升起一種期待,那就是在這絢麗的季節裡,用我們的汗水和智慧再書寫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今天我跟少年朋友們交流的話題就是《培養良好習慣,奠基美好人生》。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一個人取得的成績往往取決於性格上的偉大。”而構成我們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習慣。好習慣養成得越多,個人的能力就越強。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為夢想插上翅膀,它將為人生的成功打下堅定的基石。

  有人曾做過148名傑出青年的童年與教育研究,發現他們之所以傑出,人格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在148名傑出青年身上,集中體現出這樣6種人格特點:1、自主自立精神;2、堅強的意志力;3、非凡的合作精神;4、鮮明的是非觀念和正確的行為;5、選擇良友;6、以“誠實、進取、善良、自信、勤勞”為做人的基本原則。舉例來說,他們在童年時,如果未完成作業而面對遊戲的誘惑,60.13%的人“堅持認真完成作業”;66.8%的人非常喜歡“獨立做事情”;79.73%的人對班上不公平的事情“經常感到氣憤”;而54.05%的人“經常制止他人欺負同學的行為”。可見,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成就積極的人生。

  再看看我們周圍,有人勤奮,有人懶惰;有人認真,有人馬虎;有人惜時如金,有人揮霍光陰;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奮節約的人收穫幸福,鋪張浪費的人收穫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夢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夢想都成真……事實告訴我們,有怎樣的行為習慣,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考取取清華大學的學生在總結她的學習方法時說道:“所謂方法,不如說是一種習慣,是在一定時期內在學習中不斷總結、修正、發展而來的習慣。要想找到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就一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即養成最適合自己的習慣。今天的習慣主宰明天的命運。”

  今年以全區第六的成績考入校本部的××同學對自己的初中生活作了階段性總結,下面讓我們來共同分享她的總結:

  ××同學總結說從小學到初中是個飛躍,知識跨度大,而且適應新環境也需要一段時間,但××同學自有絕招:“學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我覺得自己只要在學習上進入正軌了,生活上呀,與老師、同學的交流呀,自然也就隨之進入正軌了。”她並不擔心新環境會影響自身學習,反而覺得學習能帶動對環境的適應,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讓學習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的:早上6:30起床,隨手放一段英語聽力,不管什麼材料,“主要是保持自己的語感”,7:20開始早讀,正式上課了,她聚精會神,並拿出筆記本記下當堂課的疑問,下課了就找老師討論,如果問了還是沒有想通,她會在放學之後又找老師“追根問底”,“總之當天的問題當天一定要解決掉”。“不留遺憾”,“但是,難題一定要自己先想,實在想不出了才去問老師,不能一開始就抱有依賴心理,這樣的話就不可能有所進步。”有一次,因為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一下課就想解法,結果到放學了還是沒結果,她才迫不得已請教了老師,得知答案後,她還不甘心,又詢問了做這種題的技巧,然後又認真思考了自己為什麼當時沒能解出來,直問到自己沒有一點疑問了,才善罷甘休。回家之後,從晚上7:00開始做作業,尤為關鍵的是留出充裕的時間整理當天各科的知識點,對一天的學習進行總結和反省,“當然主要是英語、語文和理科的,政治歷史地理生物一般一週整理一次”。“提前預習第二天要學的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那樣聽起課來就更有針對性”。做完這些事情,××每晚大概10:00就能睡覺。從不熬夜,她稱這樣的習慣一直堅持到初中畢業,就是初中的最後關頭她也努力做到早睡早起。

  從××身上我們可以看出,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有所成的關鍵。青少年朋友們要特別注意養成以下兩個至關重要的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制訂計劃是為了堅持。大目標短時間內不能很快見效,但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努力,基礎差並不可怕,關鍵要堅持不懈。你可能走了一千步還沒有看到成功,但不要放棄,你會發現,也許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彎處。

  2、主動思考的習慣,學生如果沒有主動思考的習慣,好象一部靜止的汽車,是由老師推著走的,只有當你形成主動思考的好習慣的時,汽車才像打著了火,就能自己跑起來了。

  同學們,良好習慣是通過每一天、每一步良好行為的積累和沉澱而實現的。下面總結了一段順口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衣服整潔講儀表,校徽胸前佩戴好。

  學習用品全帶齊,按時到校不遲到。

  進門下車講禮貌,看見師生問聲好。

  因病因事不到校,堅持請假要做到。

  課前準備要充分,提前預習效果好。

  坐姿端正專心聽,積極思考勤動手。

  下課先讓老師行,有始有終堂堂好。

  出操整隊上操場,佇列作到快靜齊。

  課間休息出教室,遠望藍天或綠色。

  有益活動利身心,說笑玩耍講文明。

  放學之後被放鬆,獨立作業勤複習。

  找出重點和難點,查缺補漏忘不了。

  同學們這些行為規範看上去都很細小,對於你來說只要事事用心 ,就能養成良好習慣。

  生活是一方沃土,你播種什麼,就會收穫什麼:播下一種心態,收穫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動;播下一種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命運。

  良好的書寫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良好的紀律習慣、良好的聽課習慣、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都會奠定我們中學時代乃至一生的的命運。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說:“習慣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同學們,金秋十月,是一個碩果累累的收穫的季節,對於我們青少年朋友則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播種季節。讓我們將好習慣的種子埋下,用恆心去澆灌,用良好的習慣,奠基美好的人生,成就生命的精彩!

  學生養成教育會上發言稿

  今天,我校開展學生養成教育活動啟動會,有著重要和深遠的意義。通過一年的努力,我們期望達到的目標是:人人做到舉止文明、品行端莊、誠實守信、珍惜時間、勤儉節約、尊敬他人、禮貌待人、遵守秩序、懂得感恩,為人生的起始階段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個故事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創始人福特先生,大專畢業後,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一同應聘的還有三個人,有的是碩士、有的是博士,學歷都比他高。當前面的幾個人面試之後,福特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希望了。但福特還是敲門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現門口有一張紙便彎下腰撿了起來。當他發現是一張廢紙,便隨手把它放進旁邊的廢紙簍裡。然後才徑直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董事長,您好!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的說:“董事長,前面幾位都比我優秀,您怎麼把我錄用了?”董事長說:“福特先生,前面三位學歷很高,卻不懂禮貌;儀表堂堂,卻亂丟垃圾;他們的眼睛只能看見“大事”,卻看不見小事。一個不懂禮貌且亂丟垃圾的人必定是不遵紀守法的人,這樣的人做事是不會成功的。而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必定是遵紀守法的人,是將來必定能做大事的人。福特先生就這樣進了這家公司,通過福特的努力,公司生意蒸蒸日上,在全世界汽車行業佔據領先地位。

  第二個故事是:07年六月,東南大學***全國重點大學,坐落在南京***一個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的畢業生在一家大型外資企業競聘,卻輸給了成績一貫不如自己的同班同學,原因很簡單,他在上樓時無意吐了一口痰,正好使企業一個負責人看到了。

  第三個故事是:日本廣島的亞運會結束時,六萬人的會場上沒有一張廢紙,全世界的輿論一片譁然,各大報紙紛紛刊登:“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

  如何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簡單的說,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請每一同學先管住自己的口,不說髒話,不隨地吐痰,不吸菸;管住我們自己的手,不亂扔雜物、不亂塗亂畫,不損害公物,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腿,不踐踏花草,不翻越護欄,不亂穿馬路闖紅燈。從你們每天的起床、跑操、上課、自習、集會、值日、進出

  校門等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爭做文明小學生。

  最後,我送給同學們幾句話—— “扔一次垃圾,心靈就蒙上一層灰塵;撿一次垃圾,心靈就添上一塊淨土”、“文明謙讓,讓出安全,讓出和諧”、“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同學們,希望你們從小將“好習慣,好人生”的種子埋下,用恆心去澆灌,去成就你們生命的精彩。


大學生要吃苦演講稿
大學生養成教育演講稿
相關知識
大學生養成教育演講稿
大學生養成教育演講稿
關於學生養成教育演講稿
大學生愛國教育演講稿
大學生國防教育演講稿
大學生安全教育演講稿
大學生黨性教育演講稿
大學生安全教育演講稿你準備好了嗎
大學生法制教育演講稿3篇
大學生誠信教育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