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分鐘》這篇課文以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講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20分鐘,他只不過想放鬆一下自己,結果耽誤了半節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一分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的。
 
  一、故事匯入。首先我給學生娓娓動聽地講述<<一分鐘>>的故事,講完後,讓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一分鐘的寶貴,然後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
 
  二、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
 
  以“一分鐘”為突破口,提問導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講講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由於低年級學生的概括能力較差,教學時,我進行了適時地引導:課文講誰***元元***——***怎麼樣***一分鐘,結果——,學生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後,又以“為什麼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就遲到了20分鐘”,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詳細講述課文主要內容,引出上學路上發生的兩件事。這兩件事是元元遲到的原因,也是朗讀的重點。
 
  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以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 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教學中,引導的不太到位,學生的理解能力受一定的限制,朗讀的能力及激情都不夠,有待訓練和進一步的提高。
 
  三、結合實踐,課外延伸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1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續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第二天早上,丁零零,鬧鐘又響了。元元打了個哈欠……***想想看,今天元元還會遲到嗎?他會怎麼做呢?請你接著往下寫***由於前面學生已經閱讀理解得比較到位,所以在續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在續編課文的同時,學生也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時間。
 
  範文二
 
  《一分鐘》這篇課文以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講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20分鐘,他只不過想放鬆一下自己,結果耽誤了半節課。課文內容較為通俗,但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絡十分緊密,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現實中體驗。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
 
  一、從課題入手,遊戲匯入
 
  首先,創設生動地教學情境,把孩子們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先設計“看一分鐘動畫”,學生覺得“快”,又設計了“靜坐一分鐘”學生感覺一分鐘過得很慢。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能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思考元元遲到的原因是什麼?
 
  二、抓住“兩次嘆氣”朗讀感悟,體會元元的心理
 
  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絡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利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融,進而讀出感情,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分秒必爭”。
 
  另外,創設多種多樣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在活動中逐步感受“一分鐘”的長度。本節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動:1、讀書,一分鐘大約閱讀多少個字;2、寫字,一分鐘大約書寫多少個漢字;3、口算,一分鐘大約能算幾道。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同時讓學生知道了時間的可貴,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
 
  範文三
 
  《一分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從課題入手,遊戲匯入。
 
  正式上課以前,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為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為朗讀打下基礎。
 
  乍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絡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 分鐘為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 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三,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難點。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彙報一分鐘能做些什麼。這時,我告訴孩子們,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著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裡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把你們收集的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小組裡交流交流吧。”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送給學生。
 
  時間就是金錢。 ——富蘭克林***美***
 
  一年之季在於春,一日之季在於晨。 ——蕭繹***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富蘭克林***美***
 
  合理安排時間就是節約時間。——培根***英***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一分鐘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分鐘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二年級上冊一分鐘教學反思
一分鐘教學反思
一分鐘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分鐘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分鐘教學反思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學反思
花鐘教學反思
北師大小學語文一年級教學反思範文3篇
六年級數學分數乘分數教學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