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小編在此整理了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原文

  我會變。太陽一晒,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我有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人們管我叫做“雲”。

  我在空中漂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人們管我叫“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又變成花朵飄下來,人們又管我叫做“雪”。

  平常我在池子裡睡覺,在小溪裡散步,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裡跳舞,唱歌,開大會。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教學設計

  目標預設:

  1、識字13個,寫字9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絡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態變化及性情。

  4、相關資料:

  教師準備:圖片、字卡、實物

  學生準備:課前蒐集有關水的資料。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認識13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水的變化

  一、實驗引入

  1、課前教師將盛有冰塊與水的碗放進小盒,副食學生猜測。

  2、學生觸控後談感覺。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魔盒的碗裡有水有冰,它們會發生變化嗎?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2、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生詞多讀幾遍。

  3、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不會的互相教一教;然後用我們學過的方法記一記生字。

  4、彙報記憶生字情況。“災”“晶”“毀”“冷、冰、衝”

  5、***出示生字生詞卡片***指名讀,其他同學跟著讀。

  三、精讀課文,理解朗讀

  1、你最喜歡水的哪種變化,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2、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1***課文中的我穿著白衣服、黑衣服、紅袍子是什麼樣的?你知道嗎?

  ***2***我的變化奇特嗎?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3***我是怎麼變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飄”的動作嗎?

  ***4***教師引讀: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變化,你一定覺得很有趣吧。一塊兒讀讀課文,也可以加上動作。

  第二課時

  一、我是水孩子,我會變成什麼?

  二、閱讀理解

  1、引讀課文:我的家在什麼地方?我溫和時做過哪些好事?暴躁時幹過哪些壞事?

  2、聯絡上下文思考:我的家還在哪兒?我的溫和、暴躁表現還在什麼地方?在生活中,我還能做哪些好事?又做過哪些壞事?

  3、瞭解水的性情後,你能讀好課文嗎?

  三、拓展性學習

  1、學生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討論、交流。

  2、現代生活中,人們想出了哪些辦法,只讓水做好事,不讓它做壞事?

  3、學生合作,小組調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無們身邊有哪些保護或破壞水資源的現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複習匯入

  二、學習生字

  1、檢查讀生字。

  2、檢查讀課文

  1***、出示生字,齊讀

  2***、小組討論學習

  ***1***看看哪些字比較容易記?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2***哪些字比較難記?討

  論你怎樣記住它們?

  ***3***彙報結果

  3、師做重點強調

  4、自由練習

  每個字寫4個。

  三、鞏固練習。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語第三冊第七單元《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其中,本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係。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我採用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小魔術來吸引大家。然後,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儘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著大家一起“變”魔法。這樣設計導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二、緊扣主線,理解朗讀

  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裡的狀態變化,最後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雲”,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 “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準確性。

  接著繼續引導“我還有什麼變化?”自然過渡到下兩部分,使學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狀態有什麼不同?”第三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自己通過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裡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裡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裡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同狀態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絡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1.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引導學生看課件 “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進行了從語言到思維到影象再到語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對比畫面,加深理解。利用課件播放水“溫和”時,為人們做好事,灌溉田地,飼養小金魚,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暴躁”時,為人們做壞事,淹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了不便,沖毀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害。通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資訊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的教學目標。

  四、收集資訊,延伸課外。

  講解課文第四段,從整體把握,引導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學生通過交流,知道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特別有個學生提到了“南水北調”工程。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培養了其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引導學生下課觀察水在生活中的變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約用水,並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衛士”的活動,幫助、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

二年級語文上冊回聲課文
二年級語文上冊父親和鳥課文
相關知識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範文
我是什麼課文反思
二年級語文上冊父親和鳥課文
二年級語文上冊日記兩則課文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課文
二年級語文上冊坐井觀天課文
二年級學生上冊期末評語
二年級學生上冊班主任簡單評語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優秀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