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課文反思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學完這一課,有收穫,也有失落。

  第一課時,重點讓學生找出信的內容,把寫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充分感受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出示重點段第8、10、15自然段,同桌互相合作,品讀這三個段落。從凡卡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經常挨打受氣幾方面體會凡卡的悲慘生活。再結合現實,體會生活的幸福,思想教育得到昇華。

  第二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標出文中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段落體會雖然鄉下生活苦,但有爺爺的疼愛,所以是快樂的,由此體會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的心情是多麼迫切。接著我問學生課文為什麼要插敘這些內容?學生多半回答不上來,經過老師的提示方才有同學說是對比、襯托的寫法,用凡卡在鄉下的快樂襯托他在莫斯科學徒生活的悲慘。課文以夢結尾,凡卡的爺爺究竟能不能收到這封信呢?我引導學生從“醉醺醺”的郵差和不詳細的地址來體會結果,爺爺是收不到這封信的。即使爺爺能收到信,也不會把他接回去。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引導學生體會到凡卡的命運是不可能改變的。

  篇2

  《凡卡》一文,作者契訶夫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作者所寫的時代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課伊始,我便簡單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奠定了學習課文的情感基調,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作品之間的距離,降低了學習難度。

  有一點我疏忽了,文中出現了凡卡的三次嘆氣,在課堂上我只顧著讓學生找凡卡寫信的內容和鄉村回憶的部分,忽略了作者的敘述部分。凡卡的三次嘆氣非常重要,可以體會到學徒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讓他痛苦萬分,更能激起學生對凡卡的深切同情。

  總體感覺,講得不夠細緻,像文中有些細節描寫應該引導學生重點揣摩,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凡卡在寫信前,為什麼擔心地朝門口和窗戶看幾眼?為什麼又斜著眼看了一下那個昏暗的神像?都沒有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太不應該了。

  篇3

  此課的教學,前後的兩個課時相互“連結”,融為一體,默讀中的三個問題貫穿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由三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默讀完之後,依次交流,學生的默讀成果分類板書。每一個問題的解答,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在“矛盾”之處生成新的問題,這裡的新問題是對原問題的深層思考,可以留給第二課時,因此不必馬上解決。“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巧置懸念,吊吊學生的胃口。胃口吊一次還不夠,還要吊第二次,第三次,學生都快坐不住了!第二課時學生的濃烈興趣依然不減。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更多的新問題出課堂。”這一課的教學我不就是在實踐著這一個理念嗎?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走入文字,帶著成功的喜悅走出文字,引發新問題後,學生再次走入文字,帶著勝利的喜悅再次走出文字!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活躍的狀態,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自然而親暱,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也在享受著語文。第二課時的末尾雖然沒有再產生更新的問題,但是凡卡超乎尋常的堅強,為自由而生存的堅強已經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裡,引發的將是更加深刻的問題,留給學生的將是一生的思考。

  《凡卡》的教學,默讀與交流交替進行,學生不斷地在文字中走進走出。每一次進出,學生都有新的發現;每一次交流,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斷受到啟發;每一次產生新的問題,學生總是興致盎然,興趣大增。我想這就是理想的語文課吧!“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語文課也應該像說評書那樣,經常帶給學生“意猶未盡”的享受!

凡卡課堂反思
凡卡教學反思範文
相關知識
凡卡課文反思總結
風箏課文反思總結
風箏課文反思總結
語文課貓反思總結
小學語文反思總結
六年級語文反思總結
高三語文反思總結
木蘭詩課文反思小結
初中語文反思總結
歡慶課後反思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