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總結與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在高中政治課堂,尤其是政治複習課堂上,採取反思式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增強教師對於學生基本學習情況的瞭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向課堂教學要質量、要效益

  由於語、數、外三主科佔高考總分的比重比較大,學生在複習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勢在必然,而在史、地、政三科綜合試卷中,政治科沒有任何優勢,學生最不感興趣。為此,在制定複習策略時我們就只有一個選擇,即向課堂教學要質量、要效益。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第一、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

  教師的一桶水濃縮成學生的一碗水,課才能事半功倍。認真備課,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基礎和前提。道理眾所周知,關鍵是怎樣付諸實踐。我們堅持做到,首先從巨集觀備課,明確高三全年每個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標,絕不能跟著感覺走,***一輪基礎知識複習,夯實基礎,提高選擇題得分率;二輪重點知識帶時政複習,提高學生構建知識網路能力和解答主觀題的能力;三輪時政熱點專題昇華複習***;其次,從知識備課,明確政治學科三部分內容***經濟、哲學、政治學***各自的知識體系和內在聯絡,以便在複習中指導學生把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式性知識;再次,從微觀備課,明確每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每一個原理、觀點的內容,力求科學嚴謹。我認為為了保證教學質量,認真充分備課是絕對不能含糊的,它考驗的不僅是教師的工作態度,還能反映出教師的職業道德水準,必須有一定的奉獻精神。

  第二、要針針見血,不要隔靴搔癢,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為此必須關注高考大綱和考試說明,充分把握考點的變化,在複習中既要全面,又要抓住學科主幹知識,以綱帶目,突出重點,避免主次不分,眉毛鬍子一把抓,那樣不僅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也會影響複習效率。增強教學針對性,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除了要鑽研教材,學習理論外,還要增強對重大時政的敏感性,並養成及時反饋和及時積累的習慣。還要更多地研究學生的思想和心理以及知識基礎,要把學生的需求當作一個市場,研究其需求資訊,根據這種需求設計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把挖掘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反思能力作為提高複習課效率的突破口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複習課中,我認為老師應該把挖掘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作為提高複習課效率的突破口,針對複習課的具體情況,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1指導學生制定複習計劃,並使之與老師的複習步調一致。

  2指導學生構建知識網路。

  3對高考各類題型的解答方法進行指導,找出最佳解題方法以並總結規律。啟發學生解題路,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解題技巧、應試能力。

  4加強個別輔導,考試後的面批最有效

  [教學建議]

  一、不能貪多求快,要面向絕大多數學生,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一輪複習因為學校擴招後,差生面多了,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影響了教學進度,剛開始穩紮穩打,狠抓基礎知識的督促和落實,一課一單元考試,結果前鬆後緊,省單科質檢前一週半的時間為了趕進度,教學效果很不好,很多同學消化不良。建議複習要一輪一輪循序漸進,不再跟著考試跑,而應按照既定的計劃,重在教學的實效性。

  二、計劃中的第三輪複習“熱點專題課”要注意以下問題:

  1老師要“去粗取精”,精選並把握熱點,指導學生既會用課本知識分析時事熱點,又會用體現在時事中的黨和政府的新理論、新觀點去充實深化對熱點問題的原有認識。

  2要處理好基礎知識複習和“熱點專題課”複習的關係。“熱點專題課”複習要回歸課本。

  3要處理好講和練的關係。熱點專題要精講多練,圍繞熱點主線設定背景材料,組織各種題型,對同一熱點,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多種題型進行分析。

  三正確對待模擬題及其他資訊

  進入高三複習後,各種各樣的試卷、資料鋪天蓋地而來,特別是到最後,各地的交流試卷很多。對此,我覺得要有選擇地利用,但不能依賴於外來試卷,更不能心存幻想,抱有僥倖心理,對學生進行題海戰術,使複習既浪費時間而又效率不高。對模擬題要進行再加工,在借鑑的基礎上提高和昇華,這樣,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複習的效率。

  篇二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而教學理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理念不轉變,方式、方法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方法不轉變,理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高中教學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學反思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從而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兌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影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資訊科技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第四,新課改的政治教學必須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內容和事例的設定很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這就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通過群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溫暖和信心,使集體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

  另外,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其實,這是現代師生關係的核心要求,是一直以來我們所倡導的,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重要條件和客觀要求。但過去,我們對教學的理解是“教師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些對教學的定義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說的,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要求學生照辦,教師出題、學生考。教師永遠佔據主導地位、是主動的,學生永遠是從屬地位、是被動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師生的平等,教師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具備民主思想,這也是導致政治教學方式上“灌輸式”的重要原因。而現在,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這種觀念的轉變,必然要求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美好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而如果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話,是不可能實現這種轉變的。

  總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誡後人如果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教師亦是如此。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篇三

  開學以來,無論是在教育還是在教學方面都給我帶來很大的反思和啟發。以下就是我對政治教學的反思。

  1、對教學準備的反思:首先就是我對學生了解不足,不知道他們的知識儲備量究竟是多少,也就是沒有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不瞭解他們在高一時所獲得的知識,使我的教學設計的意圖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設定的過於簡單了。同時我在設計教學情景的時候過於理想化,沒有考慮到與現實的差異,對於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的講解不夠深入,沒有用更適合的方法來傳授學生知識。為此,經過這一階段的教學,我得到了一個啟示:每個人都存在差異,所以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都不同,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在準備的過程之中,將一部分重心放在備學生上面,從多方面瞭解他們的知識量、知識需求以及適應他們的教學方式,自身也要努力鑽研教材,首先吃透每個知識點,然後再將知識點整合,最後用最簡單的方式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首先是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有些內容要求在一課時之內完成,但是實際情況是有些知識點的內容十分繁瑣,一節課之內完成操作起來會十分的困難,而我有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會加快講課的速度。表面上看學生還是積極配合,但從後面的作業情況來看,真正能把知識掌握好的學生不多。因此,我悟出了一點道理:不可以一味的講究教學速度,應該把重視質量放在第一位,切不可以只講速度不講效率。這樣做的話效果反而使事倍功半,學生不能把知識點真真正正的學紮實,長期以往,學生的整體水平就會下降。我覺得要想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把握好每一個知識點,當然也要在講究效率的同時把握時間,保證講練結合,學生完成練習之後要及時評講,幫助學生在練習中掌握知識,並且將其運用於現實之中。

  3、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我覺得作為一名中年教師,應該多聽其他老教師的課。當然這個範圍不應該僅僅侷限在聽其他政治教師的課,而是應該多聽所有老師的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與老教師交流和探討,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借鑑別人的長處。新課程談到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實這個問題一直讓我感到很困惑,後來聽了其他老師的課,才領悟了這句話。教書不能死扣教材,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記住教材上的內容,而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在教材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世的方法,看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同時學到的不僅僅是對這句話的理解,老教師還教會我許多教學方面的經驗,比如說:對於課程知識點的框架性的把握,學生練習的講解方式等等。總之,要有好的教學效果出來,除了自己的不懈努力之外,還離不開老教師的幫助和教導。

  以上就是我開學以來對教學方面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加註意上述不足之處,使自己儘快成長起來
 

高中政治總結與反思
識字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高中政治總結與反思
高中政治總結與反思
高中考試總結與反思
高中化學總結與反思
高中歷史總結與反思
高中生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
高中政治課教學反思案例
高一月考總結與反思文科
高中政治複習課反思
初三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