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複習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複習要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是有效複習最起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夸父逐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1.補充文中空白處。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⑴與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飲大澤*** *** ⑷棄其杖*** ***

  3.翻譯下列句子。

  ⑴夸父與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棄其杖,化為鄧林

  4.怎麼看待夸父敢於“與日逐走”?

  5.對於夸父臨死時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這個情節,你有何感想?

  答:

  6.從《夸父逐日》這個古代神話中,你瞭解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怎樣的思想願望和精神?

  答:

  7.你認為夸父逐日以至於喪了命,這樣做值得嗎?請簡述理由。

  答:

  8.夸父是怎樣一個人物?

  ★★★《共工怒觸不周山》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1.翻譯下列句子。⑴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譯:

  ⑵天柱折,地維絕譯:

  ⑶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西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譯:

  2.“怒而觸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現了共工怎樣的性格特點?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結尾的兩句話?

  4.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什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5.對共工與顓頊為帝而“爭”,你是怎麼看的?

  6.你認為共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7. 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點是什麼?

  ★★★《夸父逐日》

  1、渴;欲得飲;飲於河、渭; 2、***1***競跑、賽跑;***2***黃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 3、***1***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到太陽落山的地方。***2***還沒趕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4、①積極意義:表現夸父的巨集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氣魄,英勇的氣概。 ②消極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這種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為神話在本質上所具有的積極意義。5、此情節以富有詩意的高度想象力,豐富了《夸父逐日》這一神話的內涵,豐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現了一種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為人類造福的精神,使整個神話更具有浪漫主義魅力。 6、這個神話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烈願望和頑強意志。 7、略。***提示:從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從其他角度講。***8、 夸父是一個不怕困難,勇於探索;敢於挑戰大自然;熱愛光明,憎惡黑暗;有理想、有抱負、有犧牲精神的人。

  ★★★《共工怒觸不周山》

  1、略。2、“怒”字表現了共工的豪氣、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剛烈。3、《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神話故事。它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鬥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上的蓋天說。遠古的人類顯然還不能解釋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的原因,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解釋就是藉助於神話,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來解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現象。神奇的傳說中帶有現實主義的色彩。 4、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爭為帝”,即爭奪部落首領的位置。他的怒觸似乎包含有失敗的憤怒與不甘心,而且,似乎還夾雜著與對方同歸於盡的想法。當然也體現了共工龐大的氣勢5、共工與顓頊之間的戰爭以顓頊勝利而告終,是中國傳說時代最早的戰爭。此時的戰爭已超出氏族部落間的械鬥,而主要是發生在兩個部族集團或部落聯盟之間,戰爭已帶有氏族酋長爭奪統治權***聯盟首領地位***的性質。從戰爭指導上看,已開始注意戰前準備,利用天氣條件和爭取同盟軍等因素。從戰爭結果看,還沒有出現文明時代那種對戰敗者進行奴役的情形,而主要是勝利的一方將失敗一方趕出原住地或與失敗一方結為聯盟。從各部落聯盟不斷交往,發生衝突,而又不斷融合的傳說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締造中華文化的過程中都作出了貢獻。6、正面:勇敢堅強、敢於挑戰、自我犧牲精神,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計後果 7、①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華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堅強,敢於挑戰權威,夸父敢於與太陽賽跑,共工敢於與顓頊爭帝。 ③夸父和共工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夸父死後棄其杖,化為桃林,為後人止渴;共工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興修水利,發展農耕不惜自我犧牲。

  ***二***

  《木蘭詩》

  卿卿復卿卿,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 ,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①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②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文《 》選自宋代 編的 一書。這首詩是 時期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可汗***  ******  *** 燕山***  *** 胡騎***  *** 轡頭***  ***

  3.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⑴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 *** ⑵萬里赴戎機***赴: ***

  ⑶出郭相扶將***郭: *** ⑷策勳十二轉***策: ***

  ⑸著我舊時裳***著: *** ⑹關山度若飛***度: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其意思:

  ⑴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通   ,意思是

  ⑵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通   ,意思是

  5.翻譯下列句子。

  ⑴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⑵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⑶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⑷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6.全詩詳略得當,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為什麼這樣安排?

  答:

  7.木蘭代父從軍的原因是什麼?

  答:

  8. “旦辭爺孃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一句從表現手法上看起了什麼作用?

  答:

  9.木蘭到家後的一系列動作表現了木蘭怎樣的心情?有哪些動詞?

  答:

  10.畫線的第一句運用的修辭方法是 ,寫出了 。

  11.兩組“旦辭……暮宿***至***……”寫出了 。

  12.兩組“不聞……但聞……”寫什麼景象?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13.選出不是對偶句的一項***  ***

  A.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B.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C.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D.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14.畫線的第二句是什麼描寫?表現木蘭什麼特點?

  答:

  15.結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為喻,讚頌了什麼?

  答:

  16. 對木蘭這一形象的意義,怎樣貼切評價?

  答:

  17.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全詩,你認為是木蘭的形象特點是什麼?

  ***2***.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麼?

  ***3***.結合具體語句,說說木蘭有哪些可敬、可愛之處。

  18.按要求默寫:

  ***1***、《木蘭詩》篇末四句,用生動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詩的主旨的句子:

  ***2***、《出塞》中,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木蘭詩》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與“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詩句是:

  ***3***、《木蘭詩》表現戰爭曠日持久,戰鬥激烈悲壯的詩句:

  ***4***、《木蘭詩》中誇張地描寫木蘭矯健雄姿的詩句是: ;

  描寫邊塞夜景的詩句:

  ***5***、王翰的《涼州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木蘭詩》中含相似詩句:

  《木蘭詩》

  1.《木蘭詩》郭茂倩;《樂府詩集》;南北朝 2.略 3.⑴只⑵奔赴⑶外城⑷記功⑸穿⑹度過,過 4.略5.⑴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聽見燕山的春馬嘶叫聲。⑵不遠萬里,奔赴戰場,關塞山嶺像飛一樣地跨越。⑶將軍和戰士身經百戰,轉戰數載,有的為國而死,有的勝利歸來。⑷記功很多次,賞賜很多財物。依次是:嘆息聲、流水的聲音、馬叫聲、磨刀的聲音 6.對木蘭的從軍緣由、離別、辭官和還鄉都寫得比較詳,對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略。這是因為詩的中心在於頌揚木蘭勇於獻身、不圖榮華富貴的高尚情操以及熱愛和平生活的精神。***後一問意近即可*** 7.父親年老無力從軍,家中又無長兄,同時考慮到天子徵兵是保衛國家的大計。***意近即可***  8.借木蘭的心理狀態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達了木蘭對親人的思念,極大豐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9.通過“開、坐、脫、著、理、貼”等動作描寫,表現了木蘭與家人團聚,重溫女孩生活的喜悅心情,以及夥伴詫異的表情。  10.排比。木蘭急切操辦行裝,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11.征途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12.宿營地空寂荒涼的景象,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細膩情懷。 13.A 14.動作描寫。表現木蘭歸來後喜不自禁、恢復女裝的激情。 15.讚頌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長期征戰的謹慎和機敏。16.木蘭代父從軍,表現了古代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 17.***1***、木蘭是一個少女,又是一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後,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秀品質。  ***2***、讚頌勞動人民出身的婦女英雄,反映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3***、木蘭有許多可敬、可愛之處。如“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一個女孩子看到家裡沒有兄長,父親已年老體衰,毅然替父從軍,這種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她和將士們一起拼死作戰,十年馳騁於疆場,這種英雄氣概也是可敬、可愛。再如“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這種高尚行為又是多麼可敬、可愛。18. ***1***、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4***、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5***、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三***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孫權勸學》選自 ,該書是 時期的 家、 家。

  主持編寫的,它是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

  2.下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初***當初*** 當塗***當道,當權***   多務***多事務***

  B.孤***古代王侯的自稱*** 博士***知識高深的人***   辭***推託***

  C.涉獵***粗略地閱讀*** 往事***歷史***   過***到***

  D.見事***認清事物*** 及***到了……的時候***  非復***不再是***

  3.說說下面加點的詞表現了說話者怎樣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

  4.翻譯句子。

  ⑴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⑵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5.孫權指導呂蒙讀書的方法和目的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6.本文主要通過 來刻畫人物,表現人物鮮明的性格:孫權是 ;呂蒙是 。

  7.魯肅的話表現他 的感情,也從側面寫出了 ;文末“ ”更進一步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8.孫權是如何勸呂蒙學習的?

  答:

  9.寫出自本課的成語:

  答:

  10.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

  11.找出魯肅讚揚呂蒙的語句,並指出這裡是什麼描寫?其作用是什麼?

  答:

  《孫權勸學》

  1.《資治通鑑》 政治 史學 司馬光 編年體2.B 3.***1***表反問語氣,可譯為“嗎”。 ***2***表阻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4.⑴孫權對呂蒙說:“現在你當權掌管軍政大事,不可以不學習!”⑵***魯肅***很吃驚地說:“現在你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過去的吳縣阿蒙了!”5、但當涉獵 見往事耳6、 對話 睿智、關心下屬; 直率 7.情不自禁的讚歎 呂蒙學有所成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8.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結果看也可說明孫權善勸。***用自己的讀書的體會現身說法。***9.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開卷有益 10.要想讓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於學習,並學有所成。  1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是側面描寫。作用是:突出表現呂蒙修業,學有所成。

初一下冊語文作業本答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複習試題
相關知識
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九章複習題答案
七年級地理下冊期末總複習知識點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期末總複習題
七年級數學上冊角課時複習題
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複習題
七年級地理下冊澳大利亞試題
蘇科版七年級生物下冊期中訓練試題
七年級生物下冊期末考試試題
七年級歷史下冊單元測試卷題
七年級歷史下冊期中測試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