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議論文素材集萃***2***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孩子在離開人世之前,把能夠知道姓名的好心人一個一個地記在筆記簿上,他告訴父母:“我不想死,可我知道自己的病拖累了你們。我死之後,一定把這些錢還給人家。”

  埋葬了孩子,家裡已是空蕩蕩的,連生活都成問題,但他們還沒有忘記孩子的遺願。夫婦倆變賣了家產,踏著積雪,敲開那一扇扇門,把錢一筆一筆地退給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並對那些好心人說:“孩子已經走了,多謝你們幫忙。”

  人們拒絕接受,他們哭了:“孩子的心願不能違呀!”大夥只好含著淚收下。那些無法退回的錢,他們建立了一個基金,誰家有病有災的,儘可以拿去使。他們說,養了一年的牛可以賣了,種植的葡萄園也能收入點錢,他們想把那基金再充實一下……

  ***十七***失敗是最好的指南針

  一個探險家出發去北極,最後卻到了南極。當別人問他為什麼時,他說:“我帶的是指南針,找不到北極。”對方說:“怎麼可能呢?南極的對面不就是北極嗎?轉過身就可以了。”

  成功和失敗本是同一片曠野,它是會令你溺水的深潭,也是能為你解渴的甘泉。誰能一開始便明察秋毫,尋覓到那通往柳暗花明的小徑?必得經歷失敗,把所有不可能的假貨、貌似合理的幻想一一排除,剩下的才會是唯一的正確。

  當我們在生活中一次次被撞得暈頭轉向、頭破血流的時候,失敗是最好的指南針,以它恆久不變的指標說著錯誤的方向,並提示我們:轉過向去,對面便是成功。

  ***十八***一枚金幣的推銷術

  在法國的一個城市的偏僻小巷裡,人們擁擠得水洩不通。只見一位50多歲的男人,拿出一瓶強力膠水,然後拿出一枚金幣,他在金幣的背後輕輕地塗上一層薄薄的膠水,再貼到牆上。不久,一個接一個的人都來碰運氣,看誰能揭下牆上那枚價值5000法郎的金幣。

  小巷裡的人來來往往,最終沒有人能拿下那枚金幣,金幣牢牢地粘在牆上。

  原來,那男人是個老闆,由於他的商店位置偏僻,生意不景氣,他便想出了一個奇妙的廣告辦法:用出售的膠水把一枚價值5000法郎的金幣粘在牆上,誰揭下,那枚金幣就歸誰。

  那天,沒有誰那下那枚金幣,但是,大家認識了一種強力膠水。從此,那家商店的膠水供不應求。

  ***十九***選擇

  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三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蘇格拉底沒有正面回答,卻讓他們走田埂,只許前進,且僅給一次機會,要求是選摘一個最好最大的穗。

  第一個弟子沒走幾步,就看見一個又大又漂亮的穗,高興地摘下來了。但他繼續前進時,發現前面有許多比他的那個大,但已經沒有機會,只得遺憾地走完全程。

  第二個弟子吸取了教訓,每當他要摘時,總要提醒自己,後邊還有更好的。可當他快到終點時,才發現機會全錯過了。

  第三個弟子吸取了前邊兩個弟子的教訓。當走過全程三分之一時,即分出大中小三類;再走三分之一時,驗證是否正確;等到最後三分之一時,他選擇了屬於大類中的一個美麗的穗。雖說,這穗不是田裡最好最大的一個,但對他來說,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二十***愚頓的力量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從村子裡找了兩個人,一個愚頓且軟弱,一個聰明且強壯。愛因斯坦找了一塊兩英畝左右的空地,給他倆同樣的工具,讓他們在其間比賽挖井,看誰最先挖到水。

  愚頓的人接到工具後,二話沒說,便脫掉上衣幹起來。聰明的人稍作選擇也大幹起來。兩個小時過去了,兩人均挖了兩米深,但均未見到水。聰明的人斷定選擇錯了,覺得在原處繼續挖下去是愚蠢的,便另選了塊地方重挖。愚頓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著,又兩個小時過去了,愚頓的人只挖了一米,而聰明的人又挖了兩米深。愚頓的人仍在原地吃力地挖著,而聰明的人又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就又選了一塊地方重挖。又兩個小時過去了,愚頓的人挖了半米,而聰明人又挖了兩米,但兩人均未見到水。這時聰明人洩氣了,斷定此地無水,他放棄了挖掘,離去了。而愚頓的人此時體力不支了,但他還是在原地挖,在他剛把一杴土掘出時,奇蹟出現了,只見一股清水汩汩而出。

  比賽結果,這個愚頓的人獲勝。愛因斯坦後來對學生說,看來智商稍高條件優越、聰明強壯者不一定會得到成功,成功有時需要一種近乎愚頓的力量啊!

  高一語文必修課本作文素材

  ***1***責任與胸懷——《沁園春·長沙》

  在那個舊時代,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時代推移,但難能可貴的是,追求自由和進步的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胸懷崇高理想、肩負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壯志是一成不變的。是什麼讓無數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卻依然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回答擲地有聲:責任。因為責任,我們的腳步更加堅定從容;因為責任,我們握緊命運的手臂更加有力;因為責任,我們的胸懷才無限崇高和寬廣!

  ***2***真愛與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似平淡的場景,卻飽含了作者與乳母之間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生活因有真愛而美好,因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我們應該感恩親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對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體、感恩國家、感恩人類、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難、感恩逆境、感恩失敗。我們對許多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都應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隨地生長的雜草;感恩則猶如玫瑰,需要細心栽培及愛心的滋潤,並將感恩之心付諸行動。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學會回報,將感恩之心付諸行動。

  ***3***自審與拷問——《小狗包弟》

  在那鬧劇迭出的荒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說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成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運的時候,一條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麼呢?然而,讀完這篇文章,讀者卻能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情感衝力。這裡面有作者對荒唐社會含淚的控訴,也有嚴酷的自審,更有對自我靈魂的拷問。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來的勇氣和力量讓人敬佩。本文可為以下話題提供素材:文學家的良心;我手寫我心;靈魂深處;自審的勇氣。

  ***4***學識與胸懷——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淵博的學識和寬廣的胸懷折服了聽眾,也深深地震撼了我們後人。學識會讓一個人厚重深刻,談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學識者的一席話,如醍醐灌頂,讓人如坐春風;如黃鐘大呂,產生振聾發聵的效果。會增長你的見識,淨化你的心靈,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人生境界。學識與胸懷往往是孿生姐妹,學識會開闊你的視野和胸懷,讓你縱觀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為己任,“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學做一個博覽群書、修養身心的人吧!本文可為以下話題提供素材:學識與胸懷;讀書與愛國;學識的魅力;談自身修養。

  ***5***忘記與銘記——《短新聞兩篇》

  隨著不列顛尼亞的永遠離去,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遠是那腥風血雨的記憶。20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們民族所遭受的災難在另一個國度也同樣上演著。納粹在西歐釀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間慘劇。走進奧斯維辛,我們會用明亮的雙眸審視納粹德國的“傑作”,用善感的心靈去碰觸那段不忍碰觸的歷史。歷史告訴我們:該忘記的一定要忘記,不該忘記的要銘記在心。

  ***6***弱勢與強暴——《包身工》

  60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我們年紀相仿的女孩被人騙到上海日本紗廠當女工,從此陽光永遠和她們絕緣,陪伴她們的是無盡的黑夜與屈辱。到了現代社會,雖然包身工制度已經不存在了,但同樣的管理工人的手段還在個別地方零星存在著。我們常常用“現代包身工”來指代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生活總是這樣,總有一些汙穢妨礙我們對鮮花的讚美。大家不必灰心失望,只要正義在我心,生活將永遠陽光燦爛。

  高一語文作文素材

  一、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分析:有人面對貧窮時會一蹶不振,有人卻能以貧窮為動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左拉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話題:“貧窮是一筆財富”“堅持不懈”“苦難出人才”

  二、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分析: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千辛萬苦,甚至疾病、死亡。不怕困難、挫折,努力奮鬥,定能書寫輝煌的人生。

  話題:“成功與磨難”“挫折的力量”“苦難是一種財富”

  三、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分析:也許沒有聲音的世界更能靜心思考,但“被褥的墳墓”絕難予人靈感,一顆堅強的心才是根本!

  話題:“磨難是財富”“生命的力量”

  四、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艱難困難,玉汝於成!傑克·倫敦的經歷只不過把人類幾千年來的經驗和真理再實踐了一遍而已。

  話題:“挫折”“決心”“成才的途徑”

  五、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絃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分析:身陷囹圄而能最終成才,一方面要有堅強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也有對生命的渴望和對藝術的執著。

  話題:“永不放棄”“信念與毅力”

  六、海倫·凱勒—— 殘疾人的驕傲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讚譽和嘉獎。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分析:敢於正視人生的疾苦和磨難,是海倫成功的根本。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殘疾人的精神代表,成了殘疾人的驕傲。

  話題:“殘而不廢”“堅強成就人生”“生命的價值”

  七、博迪眨眼寫作

  博迪是一名法國記者。他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後四肢癱瘓,只有左眼可以活動。但他決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潛水衣與蝴蝶》寫出來,於是他要求筆錄員門迪寶協助他,每天花6小時筆錄他的著述。而他們之間的溝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動來完成。每次,門迪寶按順序讀出法語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確,眨兩次表示錯誤,然後拼成詞語。這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寫作”終於在數月後奇蹟般地完成了。這本150頁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們的歡迎。

  分析:“博迪眨眼寫作”的事蹟讓我們想到史蒂芬·霍金,身體上的極度殘缺卻絲毫不能阻止他們在文學及科學研究上的昂首闊步。

  話題:“毅力”“完美與殘缺”“奇蹟的誕生”

  八、紅頂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巖以他卓越的圓通能力在夾縫裡生存發展。在官場、漕幫黑白兩道的夾縫裡,在民族經濟與西方經濟的夾縫裡,在左宗棠與李鴻章的夾縫裡,他踢打出了一個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巖的飛黃騰達是熟諳、遵守、利用潛規則的結果。但遺憾的是,這個夾縫最終毀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場傾軋的犧牲品。從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巖走完了他人生軌跡的圓圈。

  分析:一個絕頂聰明之人,往往善於利用規則而不是創造規則。胡雪巖的一生驗證了這一道理,同時也說明另外一個道理:“玩火者必自焚”。

  話題:“規則與人生”“規則的雙刃性”

  九、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話題:“命運”“責任”“精神衛士”

  十、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紮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話題:“國難見忠心”“國家與個人”“忠君與愛國”

看了<高一語文議論文素材集萃1.高一語文議論文素材集錦

高一語文必修一文學常識
高一語文議論文素材集萃***2***
相關知識
高一語文議論文素材集萃***2***
高一語文議論文素材集萃***2***
高一優秀議論文
高一標準議論文範文
高一優秀議論文優秀範文精選
高一優秀議論文作文
高一語文議論文素材集錦
高一語文議論文素材集萃
高考語文議論文素材
高三語文議論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