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數學複習攻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2日

  為了複習好高考數學,給大家分享幾個複習的方法和技巧,攻略2017年的高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刷題”的金字塔法則

  為了學好數學,“刷題”做練習幾乎是必經之路。“刷題”其實是提升數學知識技能熟練度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平時100次的“亡羊補牢”“思考掛念”是為換取考試是的1次“未卜先知”“心有靈犀”。

  有很多同學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我要怎樣才能學好數學?”當然,這個問題過於寬泛,無法回答,因此一般我會反問:“你認為怎麼樣才算學好數學?”同學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有很多種,但最多的回答是:“考試的題目都會做。”那麼可以這樣認為,大部分同學迫切需要提高數學方面的解題能力,今天我就來談談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在對解題的認知中,解題有四個階段,分別是解答、解析、解法、解釋,它們呈金字塔狀排列。每一個階段都是下一個階段的基礎,但不是每一個階段都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1.解答就是想方設法把答案弄出來***包括猜***,然後給出合乎邏輯的說理過程。考試中考查的就是解答能力***對於選擇填空題甚至無需說理***。但是我們平時做題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分,而是為了更好的透徹理解概念、積累梳理結論、研究掌握方法。這就意味著平時做題需要更進一步的解題,錯的題當然需要研究,已經做對了的題目也需要研究。也有同學在考試的時候追求“精確”、“嚴謹”、“通用”,這就犯了“沒有抓住主要矛盾”的錯誤。考試的時候就應該儘量的利用自己業已積累的經驗和直覺大刀闊斧的解答題目,很多邏輯上不甚嚴密也不打緊,可以放在試卷檢查的階段再補上。

  2.解析就是將解答的步驟劃分成若干獨立的均有明確目的的階段,然後將每個階段都儘可能的優化。不能將一大段的解答過程劃分開來,就如同一篇文章無法劃分段落一樣,說明沒有抓住解題的脈絡。在回顧自己的解題過程時始終要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在這一步我究竟要做什麼?要做的這件事情對整個問題的解決起到什麼作用?這一步是不是必要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針對每一步推導都回答了這些問題,自然就可以順利的完成解題的解析階段。

  在完成了標準的解析階段後,還有兩個小技巧可以幫助同學們提高。

  一個技巧是“亡羊補牢”,也就是在知曉答案***包括獲得答案的每個細節***後,探索是否能夠直接看出答案,如果不能,探索是否能夠在完成解析的第一步後看出答案,……,依次探索下去.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鍛鍊大家的“注意到”的能力,平時100次的“亡羊補牢”,就是為了換取考試時1次的“未卜先知”。

  另一個技巧是在完成對一道題目***尤其是難題***的解析後,為了防止以後自己忘記題目的做法,寫一個給自己的提示。在以後複習的過程中重新演算習題時,如果發現有題目做不出來了,可以看看自己的提示。提示寫的越簡潔,對自己的提示效果越好,說明自己的總結能力越強。我把這個方法稱為“笑忘書”,因為這首王菲的歌的歌詞中有這麼一句:“將這樣的感觸/寫一封情書/送給我自己”。

  3.接下來談的是解題的第三個階段——解法。很多題目在完成了解析之後,我們可能會發現這些題目可能條件有不同,探究的問題有不同,但是解析的各個階段有相同的部分,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從中提煉出解法來。有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自己改變題目中的部分條件來達到相同的效果。這樣提煉出的解法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解法,因為我們清楚的知道某個解法能解決那些核心困難,它又有什麼致命缺陷,這樣才可以判斷出什麼題目可以用這個解法,而什麼題目不可以。當然,這些認識是會隨著解題經驗的積累而逐漸深刻的,很多解法通過改良就可以適用於原先我們認為不可以使用的情形。跟著好的老師學習可以提高解法的掌握效率,但是不能代替自己的實戰積累。

  4.最後要說的是解題的最高階段——解釋。這個階段是最為飄渺神祕的,也是讓人最能得到解題的快樂的。當我們掌握了很多具體的解法以後,可以嘗試用一些理論來整合它們,使它們的存在更加的“理所當然”。就比如我從一元二次方程這樣的基本概念出發提出的代數變形的“元”、“次”、“形”三要素理論,就可以解釋很多不同的解法.這些理論其實在很多書中都能發現蹤影,正所謂殊途同歸、大道歸一。不同的人悟道的方式大不相同,但最後都能找到相通之處,這就是解釋。

  學霸解題的思維流程

  ***1***對於大部分題目,可能有個40%、50%吧,比例是我大概估計一下的,其實因為做過太多類似的題目,所以直接就瞬間解掉了。

  比如高考的第一道選擇題,集合題,你要談什麼“數學思維”嗎?

  所以,做過、見過類似的題目,這個是根基。

  解題不可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

  所以,看到題目的第一瞬間,一定是“是否見過這道題”或“是否見過類似的題目”,只不過這個思路太快,所以被忽略了。

  ***2***有30%的題目,大概是“可以通過轉化,很快歸到已經做過的類似題目”上。

  我想起一個笑話,說有個數學家失業了,去當消防員。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然後總管考他:“如果有個房子著火了,按照什麼步驟去滅火?”這個數學家很流利的回答出來了。

  總管很滿意,就開了個玩笑,問數學家:“那麼如果你看到一個沒有著火的房子呢?”

  數學家說:“那我就把它點著了,這樣就轉化成一個已知的問題了。”

  雖然是笑話,但我覺得,其實解題的時候的思維方式,就是這樣。

  這些題目,雖然表面有一些不同,但很容易用“模型”進行控制。

  不過是繞了個彎而已。

  而學得好的人,是這樣的思維的:轉化一步,“啪”就到了自己熟悉的題目上了。

  學得差的人,是這樣的:轉化一步,不認識;再轉化一步,還是不認識;再轉化一步……

  在實戰中,如果是這樣,那麼這往往已經開始走錯方向了,甚至開始往回走了。

  ***3***最後大概有20%的比例的題目,可能是真考察數學思維的。

  但我覺得高考試卷中,真正的比例要比20%小。

  比如解析幾何的題目,只要不出在壓軸題,我覺得是考計算能力和熟練度的,和數學思維也沒啥關係。

  選擇題和填空題的最後一題,以及最後的壓軸題,也只是有一定的概率會出到所謂的考查“數學思維”而已,50%?比例說不準。

  那麼,最後算下來,我估計,大概有10%的題目是真需要動腦子去想的,這個時候各種思維都有可能用上,什麼轉化、圖形結合亂七八糟的。

  :學好數學的十三種好習慣

  認真“聽”

  認真“聽”的習慣。為了教和學的同步,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思想,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聽邊思考,對中、高年級學生提倡邊聽邊做聽課筆記。

  積極“想”

  積極“想”的習慣。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使自己始終置身於教學活動之中,這是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證。學生思考、回答問題一般要求達到:有根據、有條理、符合邏輯。隨著年齡的升高,思考問題時應逐步滲透聯想、假設、轉化等數學思想,不斷提高思考問題的質量和速度。

  仔細“審”

  仔細“審”的習慣。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教師應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教材內容,學會抓住字眼,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旁註、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性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建議教師們經常進行“一字之差義差萬”的專項訓練,不斷增強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獨立“做”

  獨立“做”的習慣。練習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獨立學習實踐活動,還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教師應教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盲從優生看法,不受他人影響輕易改變自己的見解;對知識的運用不抄襲他人現成答案;課後作業要按質、按量、按時、書寫工整完成,並能作到方法最佳,有錯就改。

  善於“問”

  善於“問”的習慣。俗話說:“好問的孩子必成大器”。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大力提倡學生自己設計數學問題,大膽、主動地與他人交流,這樣既能融洽師生關係,增進同學友情,又可以使學生的交際、表達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

  勇於“辯”

  勇於“辯”的習慣。討論和爭辯是思維最好的媒介,它可以形成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多渠道、廣泛的資訊交流。讓學生在爭辯中表現自我、互相啟迪、交流所得、增長才幹,最終統一對真知的認同。

  力求“斷”

  力求“斷”的習慣。民族的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表現,因此新大綱強調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思考問題時不受常規思路侷限,樂於和善於發現新問題,能夠從不同角度詮釋數學命題,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問題,能創造性地操作或製作學具與模型。

  提早“學”

  提早“學”的習慣。從小學生認識規律看,要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必須牢牢抓住預習、聽課、作業、複習四個基本環節。其中,課前預習教材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隨著年級的升高、預習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反覆“查”

  反覆“查”的習慣。培養學生檢查的能力和習慣,是提高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措施,是培養學生自覺性和責任感的必要過程,這也是新大綱明確了的教學要求。練習後,學生一般應從“是否符合題意,計算是否合理、靈活、正確,應用題、幾何題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學”等幾個方面反覆檢查驗算。

  客觀“評”

  客觀“評”的習慣。學生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本身就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經常“動”

  經常“動”的習慣。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學生的思維帶有明顯的具體性,所以新大綱強調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學習理解數學,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應強調學生手腦並用,以動促思,對難以理解的概念通過舉例項加以解決,對較複雜的應用題通過畫圖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對模糊的幾何知識通過剪剪拼拼或實驗達到投石問路的目的。

  有心“集”

  有心“集”的習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問題多次犯錯。為避免同一錯誤經常犯,有責任的教師在教室裡佈置了錯誤“會診”專欄,有心思的學生建立錯誤的知識檔案,將平時練習或考試中出現的錯題收集在一起,反覆警示自己,值得提倡。

  靈活“用”

  靈活“用”的習慣。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以靈活運用,既能起到鞏固和消化知識的作用,又有利於將知識轉化成能力,還能達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目的。

  以上列舉了良好數學習慣培養的主要方面。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培養,還需要學生有意志,也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只有要求具體,嚴格訓練,反覆強化,持之以恆,習慣的培養才會取得理想效果。

  

  進入三月份,離2017年高考又更進一步,如何讓高考數學成績能更進一步提高,或是如何避免高考數學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這些問題是全國高考生最關心的話題之一,那你就需要避免這些高考數學失分點。

  一、高考數學要取得高分,首先選擇、填空題要儘量全拿

  很多高考生為了高考能取得好成績,這段時間總是不斷挑戰難題,找難題做,忽視基礎,如對選擇題和填空題重視度就不夠。縱觀近幾年高考數學考試情況,發現很多考生主要丟分不是在解答題,反而是一些基礎題中。

  高考數學的選擇題和填空題題型分佈是按照由易到難,有些考生覺得前面的簡單題自己是百分之百能做,幾乎要讓自己秒過,造成簡單題出錯,後面提高題卡殼,兩頭空。

  因此,解決選擇和填空問題,一定穩紮穩打,題目沒有簡單與難,只有對與錯,同時跟要講究方法如概念辨析法,從題設條件出發,通過對數學概念的辨析,進行少量運算或推理,直接選擇出正確結論的方法。此類題目常涉及一些似是而非、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性質,這需要考生在平時注意辨析有關概念,準確區分相應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同時在審題時要多加小心,準確審題以保證正確選擇.一般說來,這類題目運算量小,側重判斷,下筆容易,但稍不留意則易誤入命題者設定的“陷阱”。

  二、高考數學不僅考查知識深度,更考查知識廣度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2015湖北高考數學文科卷第20題,幾何題中出現了“鱉臑***bi nào***”“陽馬”兩個名詞。當時這兩個“數學古詞”的出現讓很多考生一片哀嚎,甚至一度在網上成為熱門話題。

  高考作為國家選拔人才重要“考試”,考查不僅僅是考生掌握多少知識點,更考查考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學生綜合素質。因此,我們高考複習一定要全面,從廣度和深度下手,特別是謹防冷門知識。如正態分佈、線性迴歸、頻率分佈的直方圖等等知識點,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考生很少去關注這些知識點,但在每年高考中都會考到。

  三、高考答題,至少要讓改卷老師看的清楚明白

  無論中考還是高考,採用電子閱卷已經好幾年了。在平時學習中,作業和一些小考,幾乎不會電子閱卷,這就造成一些考生學習態度鬆懈,如字跡不清晰、潦草,掃描到電腦上,閱卷老師無法辨別,只能扣分或零分,得不償失。

  高考答題,一定要儘量做到字跡工整。

  四、解答題看的不只是一個答案

  高考選擇判斷對錯,看你選什麼。填空題判斷對錯,就看填寫的答案。

  但解答題不是這樣評分,不僅答案要對,更重要是看解題過程。如一些考生感覺自己答案做對了,但就是不能把一道題目全部分數拿走,究其原因就是忽略答題步驟所致。

  

看過的人還看了:

1.2017年高考數學複習策略總結

2.高考數學複習策略2017

3.2017年高考數學複習策略

4.高考數學複習備考策略2017

5.2017文科高考數學複習備考策略

6.2017高考數學備考策略

2017年高考數學複習攻略
2017高考備考指南和複習建議
相關知識
2017年高考數學複習攻略
2017年高考數學複習攻略
高考數學複習攻略有哪些
2018年高考數學複習計劃
高考數學複習策略
尖子生後後進生高考數學複習策略
2017年高考數學第一輪複習方法
2017年高考數學函式的單調性必考知識點
高考數學複習及解答能力提高技巧
高考數學複習高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