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名山大川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哪些優美的散文裡描寫了祖國的名山大川?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一***

  俗話說“不登日光巖不算到廈門”。日光巖是鼓浪嶼的龍頭景點,包括日光巖和琴園兩部分。日光巖頂峰一直徑40多米的巨石凌空聳立,成為廈門的象徵。百米高臺為日光巖頂峰,這海拔92.7米,加上圓臺,號稱“百米高臺”。淋浴天風,傾聽海濤,眺望遠處,水天一色,令人忘卻人世間的諸多煩惱,全身心地融入這優美和諧的世界中去。到日光巖旅遊,妙就妙在;不單單用肉眼看景,而應該用心靈去感受,做一番徹底的神遊。

  水操臺是鄭成功為收復臺灣,操練水師的遺址。巨崖上“閩海雄風”四個字,圓潤飽滿,酣暢剛健。右前側另一巨石上,刻著鄭成功手書的一首五絕:“禮樂衣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城,東海釀流霞。”據說,這首詩是臨摹鄭成功的筆跡而刻的,底下還刻著“鄭森私印”和“成功”兩方印章,站在水操臺,總會令人聯想當年鄭成功在此處指揮若定,受江上掛旗獵獵,百舸爭遊,壯士們為祖國的統一而摩拳擦掌的壯觀的場面。

  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裡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臺灣石國球寫一篇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蹬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海風穿弄,頓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九夏”即夏季,“龍窟”乃龍住的地方,因鼓浪嶼傳說中曾住五條龍。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岩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錯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隻手補天工,八閩屯維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巖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讚美異常。蔡元培先生也有一首七律:“叱吒大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斌斌不可淘。”“蟲沙猿鶴”指從軍戰死者。

  鼓浪嶼不僅有是個有很多名勝古蹟的好地方,還有許多音樂文化底蘊,及各種風味的建築.

  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一踏上鼓浪嶼的鋼琴碼頭,音樂就伴隨著遊人的步子緩緩地延伸開來。

  鼓浪嶼是一個充滿天籟之聲的小島。其上有日光巖等六七座奇凡而俊美的巖峰和崗巒,花樹掩映,周圍環擁著沙灘和大海,海風經年吹拂鳴響,波濤日夜往復吟唱。

  獨有的音樂文化底蘊,成就了鼓浪嶼“琴島”、“音樂之島”的雅稱。這裡的一樹一木,一花一草,這裡的悠長曲徑,小巷人家,似乎都綴滿了音符與節奏,一如琴島岸邊終日拍蕩的陣陣浪濤。 清清脆脆的鋼琴聲,從老式建築裡面,透過白玉蘭茂密的樹葉飄蕩出來,述說著一段古老的故事。

  島上音樂人才濟濟,殷承宗、許斐平等國際音樂大師均出生在鼓浪嶼上的世家。現在島上音樂人才漸漸離開,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進修深造,或者搬遷到廈門市區居住,但住在島上的居民固守熱愛音樂的傳統,每逢大節日,便自發組織家庭音樂會,並歡迎聽眾分享,閩南人好客的熱情之上,更有超越世俗的對音樂的熱愛。

  鼓浪嶼人有自己的音樂廳。橢圓形的建築掩映在高大的百年老榕樹、老樟樹中,滿園鮮花綠樹相擁。環境和氛圍均屬尚佳,已經成為鼓浪嶼的唯一的高雅音樂藝術的殿堂。

  鼓浪嶼上有全國唯一的鋼琴博物館,是華僑胡友義先生將自己收藏的70臺鋼琴運送回國,與原鼓浪嶼區政府合作建立。

  再說建築.

  看腳下的鼓浪嶼,各種風格的建築錯落有致,好象從這鋼琴之島上彈奏出來音符,凝固成一曲最浪漫的旋律。這是一座神奇的島嶼,在這裡的每一棟典雅的樓房裡都有一段精彩的傳奇故事。往北看,紅色、圓穹頂部的建築十分明顯,那就是鼓浪嶼最有名的“八卦樓”稍離我們近點的,這豎著十字架的建築,就是閩南最有名的大教堂“三一堂”。再往前看,鼓浪嶼隔鷺江與廈門相望,這裡的特色建築與廈門的現代化高樓大廈截然不同,彷彿時間在這裡停滯了,將我們留在東西文化強烈撞擊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歷史中。舉目西望嵩嶼電廠的煙囪高高聳起,著名的海滄開發區就在眼前,通過新建的海滄大橋與廈門連成一體。朝南看,對面就是漳州的中銀開發區,南太武群山起伏。朝東望,遠處有吳嶼、青嶼、大擔 小擔、大金門、小金門諸島,越過海峽,就是臺灣。

  鼓浪嶼是現代氣息和古典文化糅合的音樂島嶼,也許那個鋼琴造型的碼頭就能說明她的今日。她是一支隨外來客理解而生的前奏曲,豐富,浪漫,美麗,高貴而又樸素,厚重並且熱烈。

  ***二***

  古稱“桃源”,地處閩南金三角,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地靈人傑,風景秀麗,被南宋蔡襄譽之為:“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

  永春境內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樑式橋東關橋;登高望遠、雲疊霧嶂的百丈巖;山重水複、鳥啼泉鳴的烏髻巖;福建惟一的宋代炎帝廟、風景絢麗的仙洞山;被南宋理學家朱熹稱之為"月蓬第一峰"的岱山岩;譽為"避暑聖地"的雪山,乃至成為全國"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典型"的美嶺,都是人們留連忘返的地方。除了名勝古蹟,山林生態景觀更是永春最具特色的旅遊專案。牛姆林,這一處匿藏於深山之中的綠色明珠,是閩南第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泉州市一處重點生態旅遊區,境內奇花異樹,爭奇鬥豔;群鳥歡唱,彩蝶飛舞;百獸雲集,曲徑通幽;清澈小溪,流水潺潺,瀑布飛掛,真可謂"松濤竹舞花競開,蝶飛鳥歡春常在",成為人們迴歸自然的絕好去處。

  永春縣不僅名勝奇景眾多,而且旅遊商品琳琅滿目。東方佳果蘆柑,芳香撲鼻的烏龍茶,名聞遐邇的紙織畫,蜚聲世界的永春老醋,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威鎮四海的白鶴拳,被稱為東方古代音樂"活化石"的南音等等,都是頗具鑑賞的珍品和技藝。

  永春旅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外連機場、港口、鐵路,內向各鄉鎮、村、景點輻射的交通網路。遍佈全縣的通訊網路,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目前,共有旅行社3家,旅遊飯店、賓館40多家,還有夜總會、歌舞廳數十家,保齡球館2家,形成了小商品一條街,風味小吃一條街等等,為旅遊者提供了完善的食、住、行、遊、購、娛***。

  永春,正以絢麗多姿的形象,迎迓五湖四海的朋友!

  永春由來“四時多燠”***永春的氣候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的美譽***,故稱永春。

  桃源由來“眾水會於桃溪一源”,故名桃源。政區自然特徵福建省第二大山脈戴雲山脈自德化南伸本縣,綿延全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100米左右至1000多米,最高處是位於呈祥的雪山,海拔1366米。全境呈長帶形狀,東西長84.7公里,南北寬37.2公里。西半部屬中亞熱帶,東半部屬南亞熱帶,而千米以上山地則屬北亞熱帶。全年無霜期320天,平均氣溫20.4℃,降水量1600-2100毫米,氣候溫和,溼潤多雨,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之稱。

  政區資源特點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有農林產品、藥材、水力、礦藏等資源優勢。全縣林地面積151.21萬畝,林木蓄積量358萬立方米,生態公益林48.4萬畝,是全省重點林區縣之一。農產品主要有蘆柑、茶葉、食用菌、毛麻竹、枇杷等。野生中草藥材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有地道藥用植物1000多種,是福建省著名南藥出口基地縣。境內溪流縱橫,有桃溪、湖洋、坑仔口、一都溪四大水系,水資源總量18.21億立方米;礦藏資源有煤、鐵、錳、鋅、銅、花崗岩、高嶺土、石灰石、葉臘石、礦泉水、地熱水等。

  生態環境境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林地151.21萬畝,森林覆蓋率68.8%,綠化程度94.5%,是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全省綠化模範縣、林業十佳縣和環境保護先進縣、生態示範區。縣城大氣質量100%達到功能區標準,城區環境質量由90年的7級上升為2級。人文自然景觀晚唐著名詩人韓屋,客居數年。南宋理學家朱熹,數到永春,留下了“千潯瀑布如飛練,一簇人煙似畫圖”的傳世佳句。明末惠安詩人黃吾野,為永春文人顏延榘摯友,曾泛舟夜遊桃溪。牛姆林是閩南面積最大、最富內涵、最具吸引力的生態旅遊區,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為國家4A級景區,有國家3A級風景區百丈巖、魁星巖、烏髻巖、仙洞-普濟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北溪、觀山,省級森林公園魁星巖、碧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關橋、魁星巖、巽來莊、縣文廟,省最美鄉村-優秀鄉村之一、“森林人家”北溪旅遊村;還有風雅頌、東溪大峽谷、岱山岩、雪山岩、留安塔、沈家大院等風景名勝風光旖旎。

  特色產品蘆柑是永春的大宗產品,蟬聯全國、全省優質水果評選四聯冠,屢獲金牌,暢銷國內外,在海外享有“永春蘆柑甲天下”的美譽。茶葉歷史悠久,早在宋代便有雪山綠茶名聞國中,“閩南水仙”、“永春佛手”、“鐵觀音”榮獲全國金獎,永春佛手茶被認定為2008年全國農運會的指定用茶,被授予“中國申奧第一茶”稱號。永春蘆柑、永春佛手、永春篾香、永春老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其中永春老醋為中國四大名醋之一,還有蜜柚、陶瓷、養脾散、靈應茶餅等產品享有盛譽。文化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地靈人傑,人文薈萃,英才輩出,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三***

  美麗的九寨溝在一個萬里晴空的早晨,我、爸爸、媽媽、和其他朋友一起去了神往以久的九寨溝。

  從成都出發,坐了幾個小時的車,我們終於來到了美麗的九寨溝。九寨溝深藏於四川省的南坪縣西部的崇山峻嶺之中,因內有九個藏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四千七百米,溝口最低海拔兩百米。九寨溝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這裡沒有嘈雜聲,只有溪流聲和鳥叫聲,只見綠色植物和奇山異水,這裡不是吵吵鬧鬧的城市,而是人間的仙境。我們到了犀牛海。只見太陽的餘輝照在水面上,一片水波在犀牛海上閃閃發光,就像一顆顆眨著可愛的眼睛的小星星,異常美麗。在犀牛海周圍還有連綿起伏的群山,真是一幅美麗迷人的畫卷。

  不久,我們來到了水的世界――樹正瀑布。樹整瀑布高七十八米,是九寨溝落差最大的瀑布。只見群海之間疊瀑飛瀉,有的像哈達從天飄來,有的似老婆婆的白髮銀簾垂落。瀑布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遊覽了九寨溝,可我最喜歡的還是九寨溝的一百一十八個海子。每個海子都各具特點,最大的海子是長海,面積約二百萬平方米;最靜的海子是鏡海,它水平如鏡,藍天、白雲、樹木倒映在水面,分不清哪兒是水面哪兒是陸地;最豔麗的海子是五花海,翠藍色的湖中呈現出淡綠、鵝黃、銀灰等色彩。九寨溝的海子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千奇百變,構成了一個奇妙的水底世界。有的湖泊之中呈現出許多顏色,可稱五彩斑斕,並且這些顏色不斷的變化;有的湖泊微微蕩起漣漪,水面在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金光,好似火花飛濺。陽光和湖水造就的這些景觀,亦真亦幻,不僅顯得神祕深邃,而且給人以靈感和幻想。難怪有人說: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

  黃昏時分,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九寨溝。

  九寨溝的風景既是一篇篇、一幅幅悠遠的童話和畫卷,更是一個深邃的自然王國!不錯,地球上有九寨溝這樣的寶地,是一大奇蹟,也是人類的幸運。凡是到過九寨溝的人,沒有一人不為這裡的神氣色彩所感動。九寨溝為什麼這樣吸引人呢?只有那些熱愛生命、懂得生活、瞭解自然的人,才可能以自己真切的感受,得到真正的答案。

  ***四***

  桐城——全國聞名的一個歷史悠久、意蘊深長的文化古城,它有豐富智慧的“桐城文派”,它有長久的千年的歷史文化,它有類似龍眠山那樣雄厚挺拔的山脈,它也有類似龍眠水那樣清澈寬廣的湖泊,我不得不承認這個地方的美麗與智慧,我也不得不為我的家鄉桐城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而在這裡,它當然也是一顆絢爛的熠熠生輝的明珠,它是悠久豐厚的桐城文化的標誌,遠近聞名的“桐城文派”的象徵,它依然是古代的寺廟建築的經典。它,便是文廟,位於古城桐城市中心的廣場北端的一座古廟。

  桐城文廟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元末毀於兵亂,而並沒有過多久,文廟便被整修一新,裡面的佈局依舊是那樣的古樸、典雅,也含有幾分清新,吸引了更多的遊客開始關注它。文廟以大成段為中心,以南北的中心線為對稱軸,裡面的主要建築有門樓、宮牆、泮池,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等等,且總面積為3200平方米,各種各樣,各姿各態,主次的建築,也是錯落有致,似乎已經渾然一體,而且,它的門樓裡的“文廟”二字是由趙樸初先生所題寫。

  我曾經聽說過,有這樣的一句話:天下文章出自桐城。我想那是當然,在這座文廟裡,真的是大有文章。這裡面有孔子的生平,有“漁樵耕讀”、“魏星點鬥”“獨佔鰲頭”等故事,它們都逼真傳神,也生動、有趣。

  要論文廟,它不僅有很多難得的稀世珍寶,也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但是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我最喜愛的應該還是要算數狀元橋了。只因這個橋有一個奇怪的規定,只有每次科舉考試的狀元們,才可以從這個橋的上面走過去。每次停留在橋上,看水下的魚兒的遊動,我總是有一種無法說明的意境。

  每年,都有眾多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及廣大遊客紛呈踏來,來到這裡參觀遊覽,而他們,大多數都會站在這裡,緬懷各位碩儒的歷史功德,求索著古桐城文化之淵源。我相信,他們都會由衷的讚歎,桐城文廟的悠久歷史,以及桐城的美麗、雄偉。

  它——桐城文廟,是桐城聞名遐邇的建築,是元、明、清,祭祀孔子的禮制性的重要建築群以及文化基地,也是桐城古文學派的一個重要象徵,最重要的是,它所弘揚的,是桐城派的文化,也是悠久的桐城文化。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文化出文廟。

有關愛情優美散文段落摘抄
小學生散文精品篇
相關知識
描寫名山大川的散文
描寫我愛大海的散文精選
名人描寫竹子內涵的散文
名山大川的意思是什麼
描寫春天風景的散文名作
名山大川的解釋和造句
描寫人生迷茫的散文
描寫渴望愛情的散文
描寫讚美老師的散文詩歌
關於農村風景的散文_描寫農村風景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