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讓閱讀成為習慣的說明文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閱讀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使你感受到文字的甘甜;閱讀就像一座高聳的山峰,給你心靈的震撼。下面一起隨小編學習一下讓閱讀成為習慣說明文吧!

  讓閱讀成為習慣說明文篇一:

  藍天是雄鷹的知音,江海是大川的知音,而閱讀是我們心靈深處的知音……

  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生的良師益友——書籍,讓我們盡情地沐浴在書香中。人生之路漫漫,當我們上下求索時;生活之路艱難,當我們尋求不解而迷茫時,請不要苦惱,挽起書籍有力的手臂,投入到書籍溫暖的懷抱,讓閱讀給我們的心靈洗澡,讓閱讀塗鴉我們童年七彩的夢想。

  我閱讀《木偶奇遇記》,深深地體會到一個孩子成長要經歷的磨難和過程;讀《三毛流浪記》,感受到貧苦人們的生活有多麼的悲慘;我讀《湯姆叔叔的小屋》,讓我認識了善良、正直、勇敢的湯姆叔叔;讀那趣味洋溢的《西遊記》又使我邁入另一個美妙的世界……是書籍,是閱讀,讓我見識了這一切。

  從我入學的那個時刻起,是閱讀用縷縷書香給了我堅定的信念,給了我多姿多彩的童年夢想,更給了我希望和力量,書籍永遠都是我真誠的朋友,閱讀也必將伴我成長。漫漫人生,書籍會見證著我成長的點點滴滴,書籍會帶給我更多的智慧和快樂,書籍會指引著我人生前進的方向,指引著我實現美麗的人生夢!

  學習需要閱讀,生活需要閱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讓健康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讓閱讀走進我們的心靈深處,與書籍作伴,讓書香縈繞你我心……

  讓閱讀成為習慣說明文篇二: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這句英國諺語中,習慣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對整個教育環境而言,好的習慣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就整個潘集教育環境而言,彷彿缺少了一種讀書***閱讀***的習慣與氛圍,不論是社會還是校園,不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關於讀書,著名作家冰心老人說:“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此一語道破了讀的真諦,說明閱讀是有選擇性和目的性的,同時也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下面就結合潘集實際來談談閱讀,純屬個人認識,尚不成熟,權作拋磚引玉之用。

  一、閱讀所面臨的瓶頸

  潘集有其獨特的資源優勢——煤炭,這黑金給潘集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認識:讀書不如下礦,即使上了大學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與礦工媲美的工作。於是,“讀書無用論”就慢慢在大人與孩子心頭滋生,來學校只是求一紙文憑,為下礦做資本積累。這樣一種心態,這樣一種氛圍,自然無心讀書,自是不在讀書上付出,自將難以形成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與氛圍了。

  即使在校園裡,閱讀也只是在被動中扭曲進行。從學生方面,主要表現在:1、沒有閱讀興趣。不少學生除了課本與輔導用書外,幾乎沒有其他良性的課外讀物***有本“作文選”就已稱得上相當富有***,進書店也只是為了選些資料,同學間更是很少聊到讀書的話題。2、不懂閱讀方法。讀書時,僅注重情節而忽視體裁、結構、技巧等,不論何書,均走馬觀花囫圇吞棗,沒有筆記,沒有反思,讀而不能有所獲,更不談有所用。3、不能主動記憶。除了課本上要求背誦的,在老師的強力督促下能勉強記憶外,在閱讀中遇到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僅在腦子中曇花一現,沒有記憶,也沒有理解,只為讀而讀,書一旦離手,腦子裡基本上便是一片空白。4、缺少或無法交流。在繁重的學習下,學生可支配的課餘時間有限,課程表上也沒有提供可供交流的平臺,本來就在重壓下才讀點書的學子們就更領略不了讀書的樂趣,反而產生一種厭煩心理,更不談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了。從學校方面,大多數學校藏書有限,圖書更新極慢,且不能提供一個專門的靜讀環境。從老師方面,對學生課外閱讀統得過死,每一門課程都有做不完的作業,忽視或無視對學生閱讀的輔導,使學習變得很枯燥。從家長方面,為了生計,常年在外打工,親子教育缺位,留守學生缺少家庭呵護與督促,對尚未形成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孩子而言,極容易受到不良風氣影響,只追求眼前的所謂快樂而放棄讀書,不能領會讀書能改變人生的真諦。

  二、 閱讀內容的界定

  從理論上而言,讀書沒有一定的界限,“開卷有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書海浩淼,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因此,老師必須做好必要地引導。

  首先,對《大綱》中指定的課外讀物必須不折不扣的完成。《大綱》內的讀物實際上是對課內的一種補充和延伸,是一個合格中學生所應有的知識面。其中,初中部分十種,高中部分二十種,《中學生必讀書目》部分可視實際情況再做具體要求,詳見附錄。除了這些讀物,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再選讀一些著作,以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其次,不提倡休閒閱讀。現在,很多學生都喜歡讀武俠、科幻、言情類的小說或看些幽默笑話甚至是一些厚黑類社交書籍,這些休閒讀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學生追求時尚的心理,但稍不留意,就會對學生尚未定型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偏向性的指導。因此,對休閒閱讀,老師需要加以督促,並適時加以糾正,讓學生始終能在健康的軌道上成長。

  再次,積極倡導經典閱讀。除了“大綱”中指定的讀物,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可以針對每個不同的學生***及時推薦一些經典書籍。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推薦世界名著,對學習相對困難的同學,要保證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可推薦些勵志書籍***如《海倫·凱勒》***等。

  另外,閱讀不僅僅侷限於書本,還可以邁出校門,走進自然,走進社會,用心聆聽自然,用情融入社會,閱讀自然、社會這偌大的一本無字書,體會其間蘊藏地奧妙與真情。特別是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進行自然與社會閱讀,既可以釋放心靈,釋放疲勞,增強讀書的興趣,還可以將“紙上得來”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體會“躬行”的快樂。

  讓閱讀成為習慣說明文篇三:

  許多人喜歡讀書,讀了一輩子的書,卻出現了兩種結果:有些人從書中獲益很多,有些人卻沒有得到什麼。這除了跟天份有關,還有就是閱讀的方式造成的。

  仔細分析讀書的人,看看他們積累知識的方式,就會發現三種不同的積累方法:圓形短識積累法、方法知識積累法、三角形知識積累法***金字塔形***。

  圓形知識結構的人,知識容量大,但是各科用力平均,沒有專業方向。此種類型的人尤如一則諺語說的:"樣樣都抓,門門不精"。

  方形短識結構的人,對好幾種技能的瞭解都超過了普通的水準,但是卻是不足以形成有別於他人的專業特徵。羅曼·羅蘭曾講過:"與其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鑿一口深井。"如果以鑿井來比喻知識的精深的話,那麼方形知識結構的人就是犯了"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鑿許多淺井"的錯誤。

  三角形知識結構的人,其知識積累形態成上尖上寬形,是閱讀廣泛、知識面廣而且對一門學科的掌握得非常精深,足以超出他人的讀書型別。有一則諺語講得好:"聰明人接觸所有的知識,但他是精通一門來認識世界。"三角形知識結構的讀書人就是"接觸所有的知識"以"精通一門來認識世界"的典型。

  我國現代著名記者、編輯和政論家鄒韜奮就是以三角形知識結構的方式來讀書的。

  鄒韜奮上中學的時候,學校國語課主要講的還是古文。他求知慾望很強,不滿足於課堂上老師所教的幾篇範文,於是把清人編的厚厚的七十五卷的《古文詞類篡》及《經史百家雜抄》和唐宋八大家個人的文集統統蒐羅來,從頭至尾地看。這中間,他發現自己比較喜歡的文章,就再看第二遍;非常喜愛的,就讀上第三遍;最最喜歡的文章,就專門挑出來,有的還抄在本子上,一有空就反反覆覆地讀。

  按照鄒韜奮這種方法讀書,所讀的書被分置在三個不同的層次上:第一個層次是瀏覽,在瀏覽中發現必須再看一遍的書或一部分書的若干章節;第二個層次是略讀,在略讀中找出自己必須反覆精讀的書或一部分的若干章節;第三個層次是精讀,即反覆研讀由前兩個層次擇取出來的自己"最喜歡"的書或章節。

  這樣,讀書的時候,便不再不分良莠,平均用力;而是在廣泛博覽群書的基礎上,精讀最重要、最有分量的精華部分。所讀的書,經過層層篩選,層層精練,形成了一種"三角式"的積累。最底下的一層最大,是一次性瀏覽的;第二層小些,讀的比第一層精些;第三層第四層更小,而讀得也更精。越往上,書的數量越少,重讀的遍數則相相應越多。

  可見,使用"三角式積累讀書法";既可擁有開闊的讀書視野,又可以有精髓的專門攻讀。如果仔細琢磨一下我國的讀書教育方式,可以發現,它其實也是一種"三角式積累"讀書教育。小學到中學進行的是一種廣泛全面的普及教育,即是以博為主的讀書教育;高中二年級開始分文科與理科,學習的範圍有所縮小,形成了最初步的分類;進入大學以後,細分為各種不同的院系專業,學習的範圍進一步縮小,就此加深了專業的強度;如果讀到碩士、博士、博士後,則研究學習的範圍縮為一個點或一個專業,其專業的水準則可達到極高點。這樣就形成了一種上尖下寬的"三角式積累"的學習系統。

  正是這種外在的教育學習系統,讓人們在讀書中也不知不覺地遵循著"三角式積累"的規律。眾所周知,在所有圖形中,三角形是囁牢固的形狀,是"穩定圖形"。正三角形,它的底越寬,其高度就越高。可見,在"三角式積累讀書法"中,基礎越為廣博,越可成為提高專業素質的有利後盾,就是說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亦可相應提升。

  從上述分析中,可知"三角式積累讀書法"是極穩定、極適於發展的讀書形態。它既廣博,又連線精深,既有開闊的閱讀視野,又連線精髓的專門攻讀。不可否認,"三角式積累讀書法"實是一種值得借鑑的好讀書方法。

  讓閱讀成為習慣說明文篇四:

  都知道:"讀書破萬卷","開卷有益",那這個"讀書"的習慣,如何培養?

  有一句話說得好:"幾乎所有的習慣,都開始於興趣。"

  你可以把馬兒牽到水邊,但你無法讓它喝水;你可以逼迫孩子每天、每月坐到書桌前,但他可能一輩子也不會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如果他對對所讀的東西不感興趣的話。

  幾乎所有的習慣,都開始於興趣。

  只有孩子感興趣的書,他才會願意去閱讀,並且容易在內心裡開啟情感閘門,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快樂。

  幾乎所有的習慣,都需要重複。

  孩子在閱讀中有這份快樂作為收穫,就願意去反覆閱讀各種各樣的書。明智而聰明的父母,常會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興趣點,找到誘導的時間、地點和內容,這比一千遍一萬遍的說教更加有效。一旦把理性的目標結合進來,讀書就成為孩子主動選擇的習慣。

  一、和孩子一起讀書,讓孩子感受閱讀的樂趣

  兒子一生下來,對我寫的書法字很感興趣,每次抱著他,他總愛仰著頭看著牆上的黑字。兒子沒講話之前,我們常唱兒歌給兒子聽,兒子除了笑,不會跟我們發一個字音。兒子兩歲半了,妻子買回一疊無圖的生字卡,教兒子讀。兒子不出聲,只是睜大眼睛認真地看,感覺他也在豎著耳朵聽。教了兩三遍,妻子把字撒在地上,讓他"揀"回指定的字,兒子可以全部"揀"對;讓他把指定的字送給誰,他也絕對不會"選"錯字,也絕對不會送錯人!

  這點發現,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我們樂極了,常常陪兒子玩各種花樣的識字遊戲。兒子學得很帶勁,很輕鬆。不久,兒子終於開"金口"了,更是可愛,帶他去大街上,只要看到有字,他就會停下來認字,讀字,不會的字就問。這樣,兒子認的字多了。當孩子認識的字到800個常用字了,這個時候的父母就可以陪孩子一起讀一些簡單的書了。

  接著,我們就開始正式地和兒子一起讀故事書。慢慢地,越讀越多。兒子認識的字也多,到了四、五歲時,我經常從書店買回許多圖文並茂,字很大的那種小人書。像《武松打虎》、《哪吒鬧海》、《狼和小羊》、《小紅帽》……,最好是一個故事一本書的那種,這些書籍很適合兒子看,每天我和妻子總要抽出一段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或者把書中的故事繪聲繪色的講給孩子聽。讀完和看完一本,就告訴孩子,我們又讀完一本書嘍,孩子感到很自豪!然後又從故事中抽出三五個字,又玩識字遊戲。有時,因為識了一些字,兒子也會捧著書,一個人讀一讀。

  後來,慢慢過度到讀故事。很多時候,我會抱著兒子坐在腿上,用手指著書上的字慢慢讀給兒子聽。讀的故事多了,兒子無意中認識的字也多了。於是我們又用"隨文識字"的方式教兒子認字。

  隨著兒子的識字量慢慢的增大,可以自己讀一些簡單的兒童故事了,但我們並沒有放棄和兒子一起讀書的樂趣。很多時候,我會和兒子坐在一起,我伸出一隻手,兒子伸出一隻手,共同拿起一本書。我讀一段,兒子讀一段,我讀一段,兒子讀兩段。同時,我又從音像店買來很多的故事磁帶給兒子聽。我記得我買的各種故事磁帶有幾十本,比如:《康拉德》、《多立德醫生歷險記》、《奇妙的綠寶石城》、《寶蓮燈》……都是那種只有聲音的,沒有圖象的,這主要是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把握語言美!而且故意把聲音開小一點,讓孩子尖起耳朵聽。所以我孩子從小專注力很好,因為他想扣清楚,所以必須集中注意力聽,聽完後,再從書店裡找到有一樣故事的書籍給兒子看,兒子很喜歡這種方式。

  二、帶兒子逛書店,給孩子選擇書的權利

  "人是環境之子。"對於孩子來講,書店就是培養孩子讀書興趣的好地方。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那麼"常在書店逛,哪有不沾書香"的。書店就像一個"氣場",孩子去的次數多了,也就產生了"場效應"。因為在書店裡看書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著自己喜愛的書籍。帶兒子到這樣的環境中逛逛,自然而然地加固了他看書的習慣。

  兩年來,我和兒子逛遍了衡陽市區大大小小十幾個書店。漸漸地,逛書店成了我和兒子的共同愛好。最初去書店,我還要經常跟著兒子,觀察兒子在看哪些書,必要的時候給予一些引導。後來,我倆一進書店就"分道揚鑣"各看各的書去了。

  對於兒子選擇的書籍,我給了他充分的自由度。在我看來,在孩子還沒真正喜歡上閱讀的時候,首要的任務應是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閱讀興趣,而不是用諸如應該讀什麼、不應該讀什麼、什麼書讀了要沒收,這樣的"禁令"來扼殺他們的閱讀興趣。

  我認為,凡是書店裡的書,只要孩子樂意看,就讓他盡情地看,我基本上不干涉。至於買書,我則給兒子立了一條規矩:漫畫書可以在書店看,但不買。理由是漫畫書字少,一本書有時不到半小時就看完了,買了划不來。其餘的書,只要兒子喜歡就買。

  當然,孩子們的讀書興趣往往與家長們的願望很大程度上是合不上拍的。現在經常在網上和書上看到教育專家和學者為小學生和中學生開出的必讀書目。許多家長就照著這些"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去給孩子們買書。還有的家長更厲害,要求孩子必須看作文書,買教輔書,而孩子們對這些書並不感興趣。

  當代著名學者餘秋雨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師和家長在不知道孩子興趣的前提下,不要硬性給孩子開出書目,使孩子失去了閱讀興趣。"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有一次,我和兒子在書店看書,旁邊一位年輕媽媽帶著一個小女孩到書店買書。小女孩看到書店裡有那麼精美的好書,非常高興,精挑細選了幾本故事書和童話書。沒想到年輕的媽媽看到了,氣不打一處來,一把奪過小女孩手中的故事書,拉長著臉說:"就知道買這些書。看這些閒書有什麼用,對你寫作文又沒有什麼幫助。你怎麼不去買幾本作文書呀,也好學學別人怎麼寫作文呀。"結果,那小女孩興致全無,一臉的無奈。不用說,家長把讀書看成是考學,為了提高成績。此時的小姑娘呢,她已視"讀書"為一種負擔。

  還有一次在書店,年輕的媽媽帶了一個讀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買課外書。看到孩子又去翻看《機器貓》、《虹貓藍兔》等漫畫書,媽媽氣不打一處來,媽媽從書架上搬來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塞給孩子,對孩子說:"整天只知道看些沒用的書,就不能看看這些書?"。這個媽媽的心太急了,她不知道從《機器貓》到《紅樓夢》需要有個過渡,孩子是不可能一下子對那些名著產生興趣的。

  三、給孩子建立閱讀表,激勵兒子多讀書

  為了進一步激發兒子看書的興趣,我專門為兒子設計了一張讀書表,併為這張表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做個快樂的啃書蟲。兒子每看完一本課外書,我都會讓兒子把書名填在表上。每看完15本課外書,我們就會給兒子一點小小的獎勵。然後是30本、45本、60本、80本、最後是100本,兒子每完成一個階梯的小目標,都很高興。當然精神方面的獎勵更多,我經常當著親朋好友的面,表揚兒子書看得多。每次有朋友到我家來玩,我都有意讓他們欣賞兒子的那張閱讀登記表。朋友們讚不絕口時,兒子心裡更高興了。

  我還對兒子說,哪天當你看完一百本書,我和媽媽一定要好好給你慶*,完成你一個大的心願。在這個目標的激發下,兒子更喜歡看課外書了,每天晚上寫完作業後,都會自覺地抽出20分鐘或者半個小時看一會書。漸漸地,兒子讀書的習慣養成了,到現在兒子已經看完100本書了,現在兒子漸漸開始對歷史書感興趣了,比如現在就在看《資治通鑑》、《三十六計》,最近在看大人的書《恰同學少年》。

  而且,最近這兩週,兒子在書店看名著,我故意逗兒子,比如看《霧都孤兒》、《多立德醫生的馬戲團》、《列那狐的故事》、《會飛的教室》等書,看起來這本書有100多頁,實際上因為字比較大,又有拼音,還有很多插圖,所以實際上內容含量並不大,一本書標價10元,我就對兒子說:"你看書速度快,乾脆就坐書店看得了,還能替老爸省錢。"兒子就真的坐在書店看,一本書半個小時就看完了,然後再看一本,這樣坐在書店一個小時多一點,就看了兩本,然後很高興、很自豪地對我說:"老爸,我今天替你省了二十塊錢呢!"。

  然後下個禮拜,又到書店來,再抓緊時間看幾本,然後又會跟我說:"我又替你省了多少錢。"這樣逼得兒子注意力高度集中,閱讀的速度更快了!


  

關於熱愛生命的說明文作文
一件難忘的事情四年級作文
相關知識
關於讓閱讀成為習慣的說明文作文
關於寫讓閱讀成為習慣的優秀作文
有關寫讓閱讀成為習慣高中作文
讓閱讀成為習慣的作文
讓閱讀成為習慣的作文
讓閱讀成為習慣演講稿優秀範文
讓閱讀成為我們的信仰閱讀題答案
關於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優秀演講稿
關於大學生行為習慣的黑板報
關於中學生行為習慣的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