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邏輯判斷在湖北政法幹警考試中難度較大,要提邏輯判斷部分的得分需要考生在例題中積累解題技巧,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湖北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供各位考生練習。

  湖北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一***

  1、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想發明一種能夠溶解一切物質的溶液。下面哪項勸告最能使這位年輕人改變初衷呢?***  ***

  A. 許多人都已經對此做過嘗試,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B. 理論研究證明這樣一種溶液是不存在的

  C. 研究此溶液需要複雜的工藝和裝置,你的條件不具備

  D. 這種溶液研製出來以後,你打算用什麼容器來盛放它呢

  2、棕櫚樹在亞洲是一種外來樹種,長期以來,它一直靠手工授粉,因此棕櫚果的生產率極低。1994年,一種能有效地對棕櫚花進行授粉的象鼻蟲引進了亞洲,使得當年的棕櫚果生產率顯著提高,在有的地方甚至提高了50%以上。但是,到了1998年,棕櫚果的生產率卻大幅度降低。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有助於解釋上述現象?***  ***

  A. 在1994~1998年期間,隨著棕櫚果產量的增加,棕櫚果的價格在不斷下降

  B. 1998年秋季,亞洲的棕櫚樹林區開始出現象鼻蟲的天敵赤蜂

  C. 在亞洲,象鼻蟲的數量在1998年比1994年增加了一倍

  D. 果實產量連年不斷上升會導致孕育果實的雌花無法從樹木中吸取必要的養分

  3、一個已經公認的結論是,北美洲人的祖先來自亞洲。至於亞洲人是如何到達北美的呢,科學家們一直假設,亞洲人是跨越在14000年以前還連結著北美和亞洲,後來沉人海底的陸地進入北美的,在艱難的遷徙途中,他們靠捕獵沿途陸地上的動物為食。最近的新發現導致了一個新的假設,亞洲人是駕船沿著上述陸地的南部海岸,沿途以魚和海洋生物為食而進入北美的。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使人有理由在兩個假設中更相信後者?***  ***

  A. 當北美和亞洲還連在一起的時候,亞洲人主要以捕獵陸地上的動物為生

  B. 上述連結北美和亞洲的陸地氣候極為寒冷,植物品種和數量都極為稀少,無法維持動物的生存

  C. 存在於8000年以前的亞洲和北美文化,顯示出極大的類似性

  D. 在歐洲,靠海洋生物為人的食物來源的海洋文化,最早發端於10000年以前

  4、美國著名的智囊公司——蘭德公司花費了20年的時間跟蹤世界500家大公司,發現百年長盛不衰的企業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樹立了超越利潤的社會目標,不以利潤為唯一追求目標。從這段文字可以推出***  ***。

  A. 百年企業都不追求利潤

  B. 百年企業不追求最大利潤

  C. 企業價值觀中最主要的、最核心的是企業的利潤觀

  D. 樹立超越利潤最大化的價值觀是百年企業的精神文化基礎

  5、甲、乙、丙、丁是思維天資極高的藝術家,他們分別是舞蹈家、畫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確定其中每個人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已知:

  ***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畫家曾經為乙和作家兩個人畫過肖像;

  ***3***作家正準備寫一本甲的傳記,他所寫的丁的傳記是暢銷書;

  ***4***甲從來沒有見過丙。

  下面哪一選項正確的描述了每個人的身份?***  ***

  A. 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畫家,丁是舞蹈家

  B. 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畫家

  C. 甲是畫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

  D. 甲是作家,乙是畫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

  湖北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答案

  1.這型別題屬於削弱型題目,只要找到一個選項和題幹相矛盾就是最能反駁題乾的,從此題可以很容易找到D項是與題幹相矛盾的命題,最能勸其改變初衷,其他選項就相對軟弱的多了。故選D。

  2.題乾的矛盾是,1994年亞洲引進象鼻蟲使得當年的棕櫚果生產率顯著提高,可是到1998年棕櫚果的生產率卻大幅度下降了。如果D項為真,則可以解釋1998年棕櫚果的生產率大幅度下降是由於養分的缺乏。A項是無關項;B項秋季是成熟的季節,而象鼻蟲的作用在於授粉,秋季象鼻蟲的數量減少不會影響當年的產量;而C項加深了題幹中的矛盾。故選D。

  3.題干涉及兩個具有對抗性的觀點。要加強後一個假設可以通過削弱前一個假設的方式來進行。削弱前一個假設,就是要指出亞洲人不是靠捕獵沿途陸地上的動物為食,跨越在14000年前還連結著北美和亞洲的陸地進入北美的。B項正好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故選B。

  4.A、B兩項表述明顯錯誤,排除;根據最後一句話,可知C項的表述也不正確;D項可以從題於中推出。故選D。

  5.用排除法。根據***1***可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因此排除A項;根據***2***可知乙不是畫家和作家,排除C、D兩項。故選B。

  湖北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二***

  1、《天天快報》報社組織拓展訓練,最後一天對所有參加拓展的員工進行考核。如果考核結果達到3分或3分以上,記為優秀。在考核之前,有幾個人就成績討論起來。

  陳東說:“小軍、小霞身體素質都不錯,他們倆至少有一個優秀。”

  牛力說:“訓練的時間太短,大家練習都不夠,這次沒有人能得優秀。”

  馬方說:“怎麼可能呢?有人以前就參加過訓練,他們一定能得優秀。”

  假設這三個人只有一個人的猜測得到了驗證,那麼一定可以推出以下哪項結論?***  ***

  A. 牛力說的對,參加拓展的報社成員沒有人得優秀

  B. 沒法確定對錯,但所有訓練成員都得到優秀

  C. 馬方說的對,有人獲得了優秀,但也有人不優秀

  D. 陳東說的不對,小霞沒有得到優秀

  2、小女孩喜歡洋娃娃,小男孩更愛玩具汽車,這是天生本能反應還是後天環境影響下的選擇?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觀察了3至8個月大的嬰兒對玩具的喜好,發現女嬰盯著粉紅色洋娃娃看的時間明顯長於玩具卡車,而男嬰關注藍色卡車的時間更多。因此,研究者認為嬰兒對玩具的不同偏好是由性別基因決定的。

  上述結論隱含的假設是什麼?***  ***

  A. 嬰兒對新鮮事物關注的時間較長

  B. 嬰兒對玩具的喜好不受玩具顏色的影響

  C. 大多數嬰兒更容易注意到和自己衣服色調相同或相近的玩具

  D. 玩具卡車和洋娃娃擺放位置的不同會對嬰兒的注意力產生影響

  3、如果一艘較小的船和一艘較大的船並列航行時,兩船的距離相近,就會導致兩船之間水的壓強小於船外側水的壓強。

  以上論述不能推出的結論是***  ***。

  A. 外側海水會對船舷產生巨大的推力

  B. 此時兩船容易相撞

  C. 較小的船和較大的船不要並列航行

  D. 大船會掀起巨浪,進而淹沒小船

  4、日益苛刻的僱用標準並不是目前公立學校師資缺乏的主要原因,教師的缺乏主要是由於最近幾年教師們的工作條件沒有任何改善和他們薪水的提高跟不上其他職業薪水的提高。

  以下哪一項,如果是正確的,將最能支援以上所述觀點?***  ***

  A. 如果按照新的僱用標準,很多現在已經是教師的人就不會被僱用

  B. 現在更多地進人這個職業的教師擁有比以前更高的教育水平

  C. 一些教師認為更高的僱用標準是當前師資缺乏的一個原因

  D. 許多教師認為工資低和缺乏職業自由是他們離開這個職業的原因

  5、最受歡迎的電視廣告中有一部分是滑稽廣告,但作為廣告技巧來說,滑稽正是不利之處。研究表明,雖說很多滑稽廣告的觀眾都能生動地回憶起這些廣告,但很少有人記得推銷的商品名稱。因此,不管滑稽廣告多麼有趣,多麼賞心悅目,其增加商品銷售量的能力值得懷疑。

  上文的假設條件是***  ***。

  A. 在觀眾眼裡,滑稽廣告降低了商品信譽

  B. 滑稽廣告雖然可看性強,但常常不如嚴肅的廣告那樣容易被人記住

  C. 不能使商品提高知名度的廣告是不能促進銷售量的增加的

  D. 滑稽廣告疏遠的觀眾可能和欣賞它的觀眾一樣多

  湖北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答案

  1.翻譯推理。“所有的S都是P”與“有的S不是P”是矛盾關係。據此分析,題幹中牛力與馬方的說法矛盾,矛盾則必然一真一假。題幹假設三人中只有一人猜對,所以陳東所說必然為假,推出小軍和小霞都沒有得到優秀。所以選擇D選項。

  2.前提假設類。題幹之中“玩具”和“顏色”是兩個重要資訊因此要支援玩具的唯一影響,就必須排除顏色的干擾因素。故選B。

  3.從材料中只能推出較小的船和較大的船並列航行時,容易相撞,但並不一定大船就會掀起巨浪進而淹沒小船。故選D。

  4.本題屬於加強支援型。題幹要表述的觀點是:師資缺乏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僱用標準過於嚴苛,而是因為教師工資低和工作條件差。A、C項顯然支援的是觀點所反對的一方面;B項並沒有體現出對結論中兩方面原因的比較判斷;只有D項直接表明因為工資低和工作條件問題使教師流失,從而導致師資缺乏,是對題幹觀點的支援。故選D。

  5.前提假設類。題幹推理過程是:滑稽廣告使人不能記住商品名稱,所以滑稽廣告不能增加銷售量。這裡顯然缺乏一個前提,即商品名稱能否被記住與銷售量的增減有關係。故選C。

湖北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及答案
寧夏招警考試邏輯判斷訓練題答案解析
相關知識
湖北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及答案
湖北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及答案
陝西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習題及答案
廣西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習題附答案
湖北政法幹警考試常識判斷例題講解
湖南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習題解析
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填空習題及答案
安徽政法幹警考試常識判斷習題及答案
浙江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講解
浙江政法幹警考試邏輯判斷例題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