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網路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7日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夢想與麵包之間的抉擇

  “吳小姐,不是我無理取鬧,但我的不幸,唉,都算是你造成的。”

  演講會後,有一位少婦模樣的女子走過來,對我這麼說。一時之間,我有些恍惚……不會吧,我跟她的不幸有什麼關係呢?怔忡了幾秒鐘之後,我開始懷疑眼前這個模樣端莊的少婦精神上有問題。但是,除了眉宇之間的淡淡愁容之外,怎麼看她的眼神都與常人無異。

  “你的不幸與我有什麼關係呢?”我決定問到底。

  “是這樣的,我先生是你的讀者,他……本來是上班族,忽然有一天,他辭了職,說他要追求自己的夢想,要跟你一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的人生。”

  “結果呢?”

  她說:“到現在為止,他已經失業兩年了,本來還積極開發自己的興趣,會去上攝影、素描課程等,後來也沒看他上出什麼心得、培養出什麼專長來,也看不出他的夢想到底在哪裡。現在,我只看見他每天上網和網友聊天,約喝下午茶,唱KTV,動不動混到三更半夜……家裡的經濟只靠我支撐。我也是個明理的人,一說他,又怕傷了他大男人的自尊心,或者成為阻礙他夢想的殺手。我想他這樣下去,只能跟社會與家人之間脫節得愈來愈嚴重,我該怎麼辦?”說完,又重重地嘆了一口氣。

  她的困境還真棘手,在她嘆氣的那一剎那間,沉重的罪惡感壓在我身上。我想,我不是完全沒錯。

  我常在簽名時寫上“有夢就追”四個字。對我來說,有夢就追,及時地追,是我的生活態度。我總希望,在人生有限的時光中,我們的缺憾可以少一點,成就感和幸福感都可以多一點。錯只錯在我對“有夢就追”這幾個字,解釋得不夠多。“有夢就追”,在實行上有它的複雜性,特別是在夢想與麵包衝突的時候。

  追求夢想,總是能讓一顆心發亮。然而夢想與麵包之間,自古以來常有些矛盾存在。

  當我們看到一個人真心追求自己的夢想,願意少賺點錢,多折點腰,我們也都有佩服之情。比如,曾經當過電子新貴的工程師或捧著鐵飯碗的上班族,決心離開待遇優厚但不再讓他們快樂的環境,去當攝影師、導遊,甚至開一家自己想開的咖啡廳。

  我也認識幾個很會畫畫的朋友,本來在待遇不錯的報社、廣告公司工作,後來都決定離開上班族的軌道,回去當畫家。人生感悟這時,我絕不會用“畫畫是不能當飯吃的”來潑他們冷水,也都會祝福他們:“有夢就追。”事實證明,他們都能用自己的天分畫出一番天地來。

  我不認為夢想與麵包一定相違背,本來只想追求夢想,但後來以夢想贏得麵包的人,大有人在。

  當然,有時候我們是在和現實賭博,總還得靠點運氣。運氣不好的,可能像凡?高,生前連一張畫都賣不掉,憂鬱而終。

  不,凡?高不算是運氣不好的。他好歹還有身後名,而且是響響亮亮的身後名,這可不是每個藝術創作者都能享有的好牌位。還有數不清的畫家,一樣用了一輩子力氣來畫畫,生前潦倒,死後也沒在藝術史上佔個小位子,根本被徹底地遺忘。

  追夢的本身是個賭博,但也不是單純的賭博。你的才華愈高、想法愈周全、技術愈無懈可擊、經驗愈豐富、付出的努力愈多,或者人緣愈好,贏的機率就愈大。

  每個人勝出的機率並不一樣。

  值不值得?就只有自己能判斷了。贏了,通常還得感激許多懂得賞識自己的人,而輸了,則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怨天尤人。無論如何,我肯定人們追求夢想的決心,因為我們這一輩子,總該做些自己覺得值得的事,儘管旁人也許會發出一些名之為“關心”的雜音來阻礙追夢者的意志,但自己的人生總得自己負責。問題在於,到底你追尋的是夢,是理想,還是隻是白日夢?

  我不是沒有潑過別人冷水,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

  “你認為我應該辭職做個專業作家嗎?”曾有位銀行職員這麼問我,“我想在家裡寫寫稿子就好,印書就好像在印鈔票,比我現在在銀行當過路財神好。”

  “你立志從事寫作多少年?開始寫了嗎?”我問。

  “我現在太忙了,我打算辭職才開始寫,”他說,“我以前作文寫得還不錯,被老師稱讚過。”

  “我想,你最好考慮考慮,”我忍不住說了,“因為,不像你想象這麼簡單。”我欽佩那些“肯定自己的夢想後決定辭職”的追夢人,卻很怕那些“辭了職才想試探自己的夢想”的妄想者。後者因為想得太簡單、做事太草率,實行夢想的可能性實在太小了。

  如果真的熱愛寫作,不必等辭職才寫。等辭職才寫或等辭職才想學某項專長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在找藉口脫離某個人生關卡,並不是真心追夢。這樣的人,夢想失落後只會變成憤世嫉俗;花太多時間憤世嫉俗的下場,就是一事無成。

  字人人會寫,所以大家會覺得寫作比較容易。這麼打比方更好懂:我們總不可能因為夢想當小提琴家,辭職後才開始學小提琴吧。

  那位轉任攝影師還算成功的電子新貴,在他每年領鉅額紅利時,攝影作品早有獨特風格。變成畫家的朋友,在當上班族時,本來就畫得一手好畫。

  成功開設咖啡廳或餐廳的轉業者,也都不是在開店前才學經營須知、才上烹飪班惡補的。他們早已花了經年累月的時間考察和嘗試,像神農氏嘗百草一樣的兢兢業業。沒有任何成功追求夢想的人,是在“一念之間”成功的。

  一念之間以前,不知已經累積了多少智慧與能力。多數人一下班回家,在看電視、睡覺、打電話聊天的時候,這些真正的追夢人為了日後有源頭活水喝,還在花力氣為自己掘井呢。我們只算計到他成功後可以得到多少麵包,卻粗心地忽略了他們滴下的汗水。

  總有人以為,辭職才能追夢,握在手頭的麵包好像變成阻礙自己夢想的絆腳石。

  我從不認為,辭職才能追夢,全心全意才能培養專長。以我自己當例子吧:其實我從沒有想變成專業作家,多年來我一直有一份可以支付生活的工作。這是因為過去常有長輩勸我“作家不能當飯吃”,所以我決定,即使靠寫作換不了任何麵包,我也一樣會寫下去,至於為了要養活自己,得有一份固定薪水才行。

  到現在我還是認為,不靠寫作謀生,就不需要搖尾巴討好任何人,我才能真正地暢所欲言,寫出我心中真實的聲音。

  追夢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必須逐漸建立的生活習慣,也是一種“活在當下”的感覺。誰說你要放棄一切才能追夢?也別再怨夢想與麵包兩相礙,其實,阻礙你追求夢想的,不是你手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麵包,而是自己的惰性。

  :失敗者的致命惡習

  步入中年以後,很多人都會思考自己這一生在事業上,是否已取得了成功。當然我們當中很多人不乏成功的天資,但在現實中卻並未取得成功。運氣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更為常見的是人們日常的言行把自己拉進了失敗的陷阱,從而不可避免地給自己帶來了壞運氣。於是,我們把這樣的陷阱稱為失敗者致命的"惡習"。

  惡習一:自欺欺人的幻想。

  失敗者在生活中,總喜歡自己欺騙自己。如果僅僅是對別人不誠實,這個人至少在金錢上還有望達到目的。但如果這個人連對他自己都談不上誠實,那他在人生路上的進步就一點也別指望了。不敢如實承認自己現狀的情況很多,如自己在生活中究竟是什麼樣的處境,達到理想目標的前景如何,自己有哪些不足等等。

  惡習二:缺乏創造性。

  我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訴那些沒有基本生活技能的人,要靠什麼東西才會讓人家心甘情願地付錢給你,即人是有所勞才有所獲的。他們也不明白另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即人們只有讓自己所做之事越有價值,自己所獲也就越多。大家可以看到,從事醫學、法律、音樂或經濟財會類的人,他們可以讓人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玩得快樂或是收穫點什麼。如果經濟上的成功是你所追求的目標,那你就必須在現實生活裡,而不是在夢幻裡製造或創造點別人很需要的東西。

  惡習三:怠慢朋友。

  大凡失敗者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討好和巴結那些對自己並沒有多大幫助的人,偏偏慢待與自己關係頗友好的人,我是非常驚訝地發現這個"規律"的。事實是,要想沒有朋友們的幫助和支援赤手空拳打天下,你就別指望心想事成。在我所見過的每個失敗者的例子中,不能交朋友和保持朋友間的友誼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惡習四:言行不恭。

  失敗者待人接物的粗魯無禮也很常見。他們不能按時赴約,不會很得體地對別人饋贈的禮物表示感謝,也不會為自己的傲慢和錯誤進行道歉。

  我喜歡通過統計客人遲到時間的長短來估計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職業高尚、事務繁忙、責任重大的客人般總能準時赴約,而整天無所事事的閒人卻會姍姍來遲,甚至乾脆就不露面。

  惡習五:穿著打扮不當。

  我還認識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士,她一直在拼命四處求職。我介紹她參加過一次面試。這家公司一直以其良好的家族形象為驕傲。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位女士是穿著短褲和T恤衫、高跟涼鞋出現在總經理的餐廳裡的。從她出現的那一刻開始,她自己就已毀掉了這次面試。

  失敗者的穿著顯得不那麼得體。他們不繫領帶或穿著運動鞋,就去參加面試,穿著牛仔褲就去參加派對,而晚會上別人都是衣冠楚楚一身正式裝扮。

  惡習六:怨天尤人。

  失敗者往往對自己的前程失望悲觀,他們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和所處的環境,總以為周圍的人都是又虛偽又愚蠢,他們對任何事情都覺得鬱鬱寡歡,又把自身的失意和無聊無望傳染給周圍的人。他們無意中表明瞭自己對生活喪失信心一一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無法幹得更多更好,幾平對任何願意聽他傾訴的人都這樣的表述,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這等於在向別人作廣告,我是個失敗的人。

  惡習七:無謂的爭論。

  失敗者總喜歡為找原因而爭論不休。也許他會以為,朋友和同事為此會被他的精幹和聰明所深深打動,會對他留下深刻印象。這實在是大錯特錯了。事務纏身的人不喜歡為那些無謂的爭辯去浪費時間。

  惡習八:做事本末倒置。

  失敗者不能擺正事情的輕重緩急。在上學時曾結識了這麼一個人,又機靈又英俊,他的父親是個富翁,事業上很成功,他本人卻一直在一幢公寓樓裡當個小頭目,多年釘在那裡一直沒挪寓。但當我勸他考文職公務員時,他總一口咬定說沒空,太忙了,說業餘愛好都已佔去了大量的時間等等。而這些話他從1996年就開始告訴我,一直到現在!事實是,世上沒有哪件事做起來時間會很充裕,哪怕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但是事業生活中的失敗者卻從不明白,做事要分清輕重緩急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他們似乎從來不知道,放棄相對不重要的事情而把精力用於要事上並不是一種損失,相反,這是筆很划得來的買賣。

  :夢想不是編織出來的

  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我們堅持心中的夢想,不停滯奮鬥的腳步,堅定自己的意念,定能夠編織出那美麗的夢想。

  “啪啪達啪達……”閃光燈此起彼落,數十個攝影鏡頭對著一張陌生的臉孔猛拍。這場記者會的主角,叫做古又文,今年30歲。沒人知道,這小子是哪裡蹦出來的,只知道,他2009年底剛在紐約一個聽起來也很陌生、但據說頗具領導地位的組織GenArt所舉辦的國際服裝設計大賽中,以具有雕塑量感、獨特線條的手織毛衣,擊退全球1000多名好手,拿下“前衛獎”。

  前衛大獎美夢成真

  訊息傳回臺灣,自從進入2009年就悶到不行的媒體開始騷動了。聽說古又文這小子,既非ABC美國出生的華人,也不是被有錢老爸早早送出去留學的小少爺,更沒有什麼名校光環。他在臺北的景美土生土長,3歲喪父,母親靠著當清潔工,把3個孩子拉扯大……於是,古又文一回臺,媒體全數蜂擁而上。

  古又文等待這一刻,彷彿很久很久了。記者會上,他捧著剪刀造型的獎座,斂著酷酷的眼神,每“啪達”一聲,他的頭部立刻快速微調到下一個角度,10秒內,每個鏡頭都被他照顧到了,那架勢,儼然是巨星。

  不過拍照結束,他立刻變回不折不扣的新新人類。有記者問他今後的價碼,他鼓著眼珠:“哪有人還沒談就在講價碼?”有人問他用不用名牌,他答:“相信自己是名牌,就不必買名牌。就算一絲不掛,我也要理直氣壯覺得自己是對的……這樣才是有信心的年輕人你們說對不對?”這小子顯然有蠱惑群眾的可怕潛力。不少蹲在他面前的記者居然忘情呼應:“對!”

  創業兩年飽受凌虐

  如果鏡頭能穿越時光隧道,回到4年前的某一天,你會看到神采盡失的古又文,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景美的工作室。夜黑了,他進門後,卻把燈通通關上,然後,躺在地板上,痛哭……

  “我問自己,你到底在做什麼?這輩子那麼努力,學得那麼紮實,拼命把自己投到各種比賽去跟別人較量競爭,去證明自己的價值,最後,就是這樣被踐踏嗎?”

  那是2006年,他成立工作室才2年。碰到的爛事數不清:廠商簽了約,卻不履行合約;薪水被扣,明明是他的作品,卻對媒體說這是韓版。至於被暗示去抄襲日本雜誌,更是常事。幾近崩潰的那天,是廠商要做設計的他,兼做行銷企劃案。要求達到零庫存。

  所幸他撐到隔年。2007年初,古又文去參加香港時裝週,他設計的外套、裙子都很誇張,但有日本買家相中他最貴的單品,要他報價。“我很不好意思報了個很貴的價格,大概是我平常單品的3倍。”他七上八下地問買家:“貴不貴?”對方輕聲答:“以耶,zen zen。”一點也不貴。

  “那一瞬間我懂了!本以為那些秀服是賣不出去的,但居然有人想買。”長長的隧道,現出亮光,“我看到希望,我可以做我自己,還可以賺到錢,可以延續設計生命。”一定要走出去!2009年9月,他終於如願進入倫敦著名的中央聖馬汀藝術設計學院。

  情感雕塑宛如藝術

  “天啊,這位新手設計師,我得承認,他讓我自嘆弗如。”古又文把作品貼到全球最大的服裝設計交流網站iqons。com後,海外同行紛紛發出讚歎:“我一進網站就發現這位技藝超凡的設計師,我完全拜倒。”“這人怎麼還沒被雷達掃到?”有人對他的默默無聞,感到訝異。

  讓大家不斷喊“天啊”的作品,正是10個月後拿下Gen Art Styles前衛獎的Emotional Sculpture《情感雕塑》。這其實是古又文5年前的心血,他試過不織布、橡膠等十幾種材質,最後決定採用羊毛條,直接在人身上用手編織,創造出心目中具有3D立體感的作品。

  用專家的說法就是,他用羊毛條編織,既具原創性,也使他的創作自由度大增。一般做針織都用固定的線條從頭織到尾,變成平坦的毛衣,但他因為用羊毛條,所以能把紗線1分為2、2分為4、4分為8……從粗到細,整件衣服質感就很出色,服裝輪廓線也不落俗套。

  打造鑽石以一抵萬

  不過,古又文在創作時,可以感到周遭不少懷疑的眼光:這東西怎麼賣?誰會穿?能穿上街嗎?能量產1萬件嗎?為什麼要弄這麼複雜?沒有人。包括他自己,可以再做第二件。

  但對他來說,這才是價值所在:“這代表它稀有,把衣服做成1萬件,賺取微薄的利潤,大家隨意買,穿過就丟了。但是當全世界只有一件的時候,它變成一顆鑽石。”

  “他很投入!”古又文研究所的同學記得,總是看到他在埋頭做事,別的同學都是晚上做,他是白天也做。晚上也做,做到半夜三四點是常事。就算跟同學聊天,手也不會停。“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一般設計師都會刻意營造自己的外在形象,走雅痞風什麼的,或用名牌來襯托自己,但他不在乎這些。”

  不畏人言勇於追夢

  GenArt是挖掘設計新秀的重要比賽,得獎之後,古又文距離自創品牌的夢想已越來越近。

  他再三強調自己不是忽然蹦出來的,只是沒人看到他如何和夢想廝殺。“這條路,是我在黑暗中,用手一步一步摸著地走出來的。”這一路上血淚斑斑,太多同行“陣亡”了,此刻,古又文忙著為他們做代言人,他到英國留學的獎學金,是英國文化協會出的;赴紐約出席典禮的機票,是英國瑜珈品牌Agoy贊助的;過去幾年去海外比賽的機票,都靠學長高樹勳慷慨解囊。

  也許,他的建言可以幫助正奄奄一息的設計後輩,找到活水源頭。回臺灣後,古又文的行程從早排到深夜:“我們這行沒有典範,不像拍電影的,有李安。”古又文期許自己成為服裝設計界的典範,發出微微的光,在前頭引著路。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生勵志文章摘抄大全
青春勵志文章摘抄大全
相關知識
勵志愛情文章網路文章
勵志文章網路文章
超勵志減肥網路經典語錄
勵志愛情網路流行語
大學生勵志網路文章
青春勵志美文網路文章
激勵個人勵志的正能量文章
積極奮發勵志的正能量文章
勵志感恩生活文章
勵志感恩父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