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教育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6日

  教育小學生可以用一些有經驗的人的故事教育他們,那麼有哪些勵志故事適合教育小學生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除了夢想,我們一無所有

  那年我上高三,7月裡就要高考。同月崔健在首體開演唱會,日子就定在高考前的幾天,3號和4號。我真想去看,這念頭一上來,就怎麼也打消不了。那陣子我學習學得都抑鬱了,演唱會開始那天,在家哭得死去活來。我爹拗我不過,就帶我到首體門口,說,你就在這兒聽,等你瘋夠了咱就回去。我兜裡的錢不夠買張黃牛票的,這時候再怎麼苦苦哀求他都沒用了。

  事情到這一步,我也妥協了,抹著淚兒想,哼,等我上了大學想怎麼看就怎麼看。大學四年我實實在在地等著,工作以後,有一搭無一搭地等著,可崔健沒有再在北京辦演唱會。期間看過一兩場他的小型演出,覺得很不過癮,因為崔健的面貌不應該是這種小打小鬧的面貌,看他的演出必須得是一項大型集體活動。也沒考慮過追到別的城市去看,覺得那樣味道就不對了。

  我一直相信不准他在北京商演的禁令有一天會解除,只是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一個輪迴。我等呀等,都等到……還好頭髮沒白,終於給我等到了。

  昨晚去首體看老崔的演唱會,還以為他一開口我會淚如雨下呢,實際情況是我根本沒多愁善感到那地步。上座率不錯,觀眾群情激昂,老崔的狀態和演出水準好得沒話說,唱得比CD裡還清楚,過場話講得也很誠懇。有一半以上都是老歌,彷彿是為了彌補12年前我的缺場似的,可這晚我的到場,不正是為此嗎?

  歌詞我很多還記得,雖然五音不怎麼全,rap還是會的。老歌一上來,整個就一集體大合唱。新歌中,最喜歡《農村包圍城市》,唐山話比港臺腔聽起來舒服多了老崔說,難道我們不是農民的後代嗎?怎麼到了城市就忘了本兒了呢,但也有幾首旋律或節奏不招人待見,要是沒有老歌墊底兒,演唱會恐怕要乏味得多。氣氛很high,我幾乎是蹦著跳著聽完了兩個小時的演唱會。我前面的一排人,在最後把他們精心準備的條幅拉出來:“老崔,我這就跟你走”。老崔應歌迷要求加唱的歌曲別有用心地準備了《一無所有》和《不是我不明白》,看來也是他現在的世界觀吧。

  回家的路上,半個金色月亮升上來,收音機裡北京音樂臺的張有待正在做一輯和月亮有關的節目。歌曲從月亮河、銀月亮、像櫻桃一般的月亮、月亮、讓我們向著月亮遠航,一直到HARVESTMOON,都特好聽,算起來,聽有待的節目正好也有12年了。老崔演唱會的名字叫“陽光下的夢”,他在舞臺上說,“我敢拍著胸脯說,我們12年前的夢想到現在還活著。”夢想這玩藝兒,人們平時都不好意思掛在嘴邊,彷彿它虛無的就像月亮一樣。就想起《達摩流浪者》中凱魯亞克的名言:“願主賜福給所有身在酒吧、滑稽劇和堅韌的愛之中的人,賜福給那倒懸在虛空中的一切。不過,我們知道,我們是永遠不變的——永遠的年輕,永遠的熱淚盈眶。”

  :時間

  每早睜開眼,就計劃這一天該做些什麼,到晚上躺在床上,好像什麼也沒有做。

  記得幼年寫作文,總愛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從哪裡找來這些詞句,似懂非懂地照抄。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靈裡,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個白晝,同一個夜晚,走馬燈似的,來了又去了,去了會再來的,直到鬢邊有了白髮,才驀然驚覺光陰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來。

  於是,問自己:過去幾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麼?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8月中,在美國一小鎮,拜訪一位84歲的老學者。在他那狹窄的廚房裡,我向他傾訴內心的困擾。

  他說:“你應該抓緊現在和未來的日子。”

  我說:“是的。我在盡力。但是。我已浪費了幾十年。”

  他搖搖頭:“達爾文說他貪睡,把時間浪費了,卻寫了《物競天擇論》;奧本海墨說他鋤地拔草,把時間浪費了,後來成為‘原子彈之父’;海明威說他打獵、釣魚,把時間浪費了,終於獲得了諾貝爾獎;居里夫人說她為孩子和家務忙,浪費了時間,然而她不但發現了鐳,而且還把孩子教養成了科學家。”

  我大喊:“這些人都是天才!我只是個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你有權評定你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只要有確定的目標,在任何時間,做任何事,都不會妨礙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於思考和研究,他們自以為浪費了時間,實際上並沒有浪費。”

  “但是,我年紀大了。”

  “我70歲那年,擬完成一個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計劃,當時,我向一位三十多歲的年輕朋友談到這計劃,他笑了笑。我知道他為什麼笑,在他看來,70歲的老人,時日已不多,還能做些什麼,10年過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實驗室忙著。”他挺了挺胸,笑了。

  “你那位年輕朋友呢?”我問。

  “不再年輕了,已經中年啦!” “對他來說,這14年來,應該是黃金年齡,相信有很不錯的記錄。”

  “沒有,他也承認過去的14年是空白,真正的空白。”

  “為什麼?”

  “依舊熙熙攘攘、推推擠擠的生活,14年,一眨眼就過去了。”

  這一番話。如當頭一棒,我呆了。

  他拖著我走進他的書房,說:“來,讓我們談談目標問題,烤雞腿香味誘人,邊吃邊談,並不浪費時間。”

  :從沒用過“夢想”這詞

  電視上,一個大概很成功的珠寶設計師在講他怎樣找到自己的興趣。中學畢業去加拿大念商科,讀了一年輟學;在法國玩了兩年,想學電影,學期7年太長放棄了;又回加拿大,用一年半時間把4年的商科唸完;回香港在電影劇組做美術指導的助理——然後他停了下來,“我告訴自己,用一年的時間,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

  一年之內居然真的找到了。興趣一旦需要尋找,本該變得特別麻煩。

  我年輕時根本不知道興趣是什麼——可能現在還是不知道——所以先是無意識,後是有意識地,找了很多年。直到有天承認了自己的庸俗:我對一件事情的興趣95%以上的等同於我做這件事時的優越感。而不是反過來,因為有興趣,所以專注,所以做得好。我甚至為自己辯解說,這定義符合物盡其用的原則,它合理正確,應該相信並堅定執行。

  後來我就盤點在忙亂中自己都攢下了點啥,以便在餘生把它們儘量賣出去。這是選擇人生,也是接受自我,這過程幾乎可以概括我過去的30年。它非常勉強,也有點浪費,我因此偶爾覺得自己有點倒黴。因為確實有人好像天生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或者尋找興趣的過程非常短。簡單直接清楚肯定,弄得自己真的像個“興趣”一樣,充滿了自由的氣味。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實習時我們坐鄰桌。他任務不重,鬧了經常一個人玩3DMAX。他似乎也漫不經心地說過,他就喜歡動畫,就想做動畫。有天還從宿舍拷了個3D做的漢堡包來,興致勃勃地給我看,說是在宿舍呆著無聊做的。在辦公室的機器上他接著修,調整外面那層錫紙的質感。

  畢業以後他在一個做建築動畫的公司工作。有一回傳個網頁給我,上面是他用3D雕塑的自己,很像。

  後來他就去了美國,讀動畫。過了3年,就是今年,有一天他很興奮地告訴我:我在xxx公司實習了!我說,那個公司很拽嗎?他說,他所在的10人小組,一個在1996年拿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獎,一個本來是普林斯頓的教授,是啥啥啥動畫理論奠基人……我說,聽起來你混入人類在動畫領域的核心了?他說,我要快點畢業,爭取留在這裡。

  我從沒聽他用過“夢想”這個詞,也沒見他在作決定時有過什麼猶豫。

  前幾天,他在MSN上發給我一個連結,說是他參與制作的電影的預告片,真的是好萊塢大片呢。我打不開,不過確實有些為他驕傲。還真的就想起了6年前的那個漢堡包。然後想,或許有個簡單的辦法找到興趣,它不過就是,你無聊時候想要做的事。

 

校園勵志故事廣播稿
現實正能量小故事
相關知識
小學生教育勵志故事
教育小學生短篇勵志故事
小學生經典勵志故事
小學生經典勵志故事大道理
適合小學生講的勵志故事大全
適合小學生讀的勵志故事
適合小學生讀的勵志故事大全
小學生讀的勵志故事
小學生教室勵志標語
兒童教育勵志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