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類的文章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如果我們能夠時不時地找一些勵志類的文章來看看還是很不錯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不夠,你是否無可替代

  前些時間我們工作室招人的時候,一個小姑娘笑嘻嘻地進來了。她的作品,很不錯,於是就問她:“你想面試哪個崗位呢?”

  她說:“剪輯。”

  其實我挺想聘她的,但是我們劇組的剪輯既刻苦,能力又強,而且預算又不夠,矛盾中,我問:“有沒有想過換一個職位,比如說特效什麼的。”

  她說:“我不會啊。”

  我說:“那你還會什麼?”

  她愣住了一下,繼續說:“我剪輯很不錯的,您我的作品應該知道。”

  那時我非常矛盾,因為她確實很優秀,可是工作崗位已經滿了。優秀的人很多,她可以被替代,先來後到,所以我們討論了一會兒,最後推薦她去了另外的工作室。本來故事應該結束了。可是當天晚上,小姑娘給我發了一條很長的簡訊,問:“我很想加入你們的團隊,而且我的能力也不差,為什麼不要我?”

  其實換成其他人,就不回覆了。而我好為人師的臭毛病又出來了,我想了半天,回了一條很長的簡訊:“小美,我們都看出你很優秀,可是剪輯這項工作你還沒有做到極致,雖然我們都看到你到我們這裡來後能力會提升得很快,你有超強的潛力,可是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剪輯師,崗位已經滿了。你雖然優秀,但運氣不是那麼好,可是你知道如果一個人無可替代,他的運氣可能就好得多,下次一定要多學點兒能拿得出手的東西,會更好的!告訴你一句話,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記得,優秀不夠,一定要卓越,一定要無可替代才是最重要的。”

  那天以後,小姑娘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們經常一起吃飯,直到今天,她已經與大工作室簽約了,月薪上萬。她的微博個性簽名上寫著:優秀不夠,你是否無可替代。

  其實只要你還在讀文字,每天沒有睡到中午,玩遊戲沒有玩到半夜,沒有喝酒喝到天亮,那麼你就是那種正在努力的人,一個一直看著陽光、盯著未來的人,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人。可是,為什麼一個優秀的人還是被理想的公司拒絕,被自己的夢想拒之門外?因為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畢竟努力的人很多,在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夢想,最不差的就是優秀的人。可是,你優秀又能怎麼樣,每個人對於優秀的評價又不一樣,既然優秀不夠,就讓自己無可替代吧。

  而無可替代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二是把別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做卓越。這樣的人,才是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

  北大古生物專業一個女生的畢業照在網上瘋傳,因為那個系只有她一個人,大家都在調侃她上課肯定不能逃課;有些人在羨慕她,因為她不用愁找不到工作。因為如果社會上只有一個對應的崗位,沒有關係戶的前提下,這個崗位非她莫屬;如果有兩個呢,那麼兩個單位就會競爭要她,給她更高的薪酬待遇,因為她無法替代。這世上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做到無可替代。BruceLee去好萊塢之前,有很多武行的高手都在電影中嶄露頭角,但只有BruceLee願意去美國發展,當時很多武術大師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拼事業。而恰巧那時的美國正發生著影視文化大爆炸,BruceLee去了之後,也並不是他的打法比別人都牛,而是因為他是好萊塢武術組的唯一華人,所以,他變成了國際巨星,成為一代大師。其實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很多都是做了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才讓自己無可替代的。

  幾年前我在軍校學英語,身邊人都覺得我有毛病。記得無數個夜晚我拿著厚厚的英文字典去自習室,空空的教室對著牆大聲朗讀著、背誦著,那時我在紙上寫了一句話: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受繁華。後來這句話在網上被不停地轉發。記得同學問過我一句話:“已經學得很好了,幹嘛還要繼續學?”我說:“好不夠,要拔尖才可以。”2010年,我參加了希望英語演講比賽,經過激烈的角逐後,我拿了北京市一等獎、全國第三名。主持人說:“你是我們這個舞臺第一個穿軍裝的演講者。”那段時間很多人問我:“在你那樣一個環境中,都沒人學英語,你為什麼要學英語?”我笑笑說:“就是因為沒人學英語,我才學的啊。”

  我記得,那段時間腦子裡面都是如何讓我自己變得無可替代的記憶。很感激那段日子,每天跟打了雞血似地學英語,才能有了今天自己想過的日子。直到今天,我已經開始一心一意地做工作室,拍出好電影。這條路很遠,有很多人都在競爭,而我還會繼續讓自己強大起來,每天進步一點兒,做別人不願意做的領域,把別人都能做的領域做絕,才能無可替代。

  我在英語培訓這個行業做了4年,對於這個行業來說,最有名的不是公司高層,也不是工作人員,而是那些擁有一技之長的老師。這些老師一直都是每個公司尋找的。他們有一技之長,是無可替代的。在這個行業呆久了,我逐漸明白了,讓自己強大起來比什麼都重要。

  每次讀《水滸傳》時,都會覺得挺有意思的,那些當年風雲江湖的宋江、李逵,最後都沒有好的下場。而最後有善終的、被重用的竟然是吹笛子的蕭讓、刻字的金大堅等這些專才。杜甫留給世界的,也不是他的官職,而是他寫的詩篇。因此,對於我們這一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活下來的利器,其實是一技之長。如果你在體制內工作,決定你命運的是領導的一句,那麼用一技之長活在世界上的人,評價你的是市場給你的相對公平的分數。靠手藝活著,哪怕沒有體制內的穩定,但總是活得自在點兒、舒服點兒,而那些無可替代的手藝人,才是每個社會機器需要的必要零件。

  年輕人,在學習的路上,不要低著頭看書,多去人才市場看看現在社會需要什麼專長,上網看看大型公司缺的是什麼人,把一技之長磨得無可替代,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業。這一路可能很難受,但是,沒有哪個高手在修煉的時候是不寂寞、不難受的,既然選擇無可替代的路,那麼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挨兩拳又如何呢?

  :我們越年青,就越容易感到無聊

  如果說人生前半部分的根本特點在於不知滿足地追求幸福,那麼,其後半生則充滿著不幸的惶恐。所有幸福皆為虛無縹渺之物,而所有苦難則為實實在在的東西。因而,我們畢竟都變得謹小慎微,所渴望的僅僅是少一點痛苦和那種不再被人打擾的境遇,而不是快樂。

  當我們年青的時候,總是想象那些傑出人物和偉大事件會在我們的人生中,伴隨密集的鼓點和僚亮的號角登場亮相;而在老年,當我們回首平生,發現,他們都關門閉戶靜靜地睡著,沒有人注意他們。

  人過四十,多數人難免產生憤世嫉俗的毛病。這是很自然的。人們都樂於從自己的性格出發去衡量他人,看到的情形是別人在思維或激情方面遠遠落後於己。所以,他有意不同他人有任何來往,於是不是喜愛孤獨,就是仇恨孤獨,或者顧影自憐。

  我們青春時代的活力和歡笑,部分是出於這祥的事實:我們剛登上人生的峰巔,並不知道那邊山腳下等待著的死神。然而我們跨過山巔後,看到的只是道聽途說的死神的真實面目。與此同時,我們躍躍欲試的神情頓時消退,這使得我們的精神突然消沉。此時,悲涼憂戚的嚴肅認真感遂壓倒了青春時節豐富多彩的愉悅。我們在青春時節,視生命為無盡的長河,毫不珍惜地消磨時光;可是,當我們變得蒼老時,越發感到時間彌足珍貴。猶如一個死囚一步步邁向斷頭臺的感受一般。

  從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個無窮無盡的遙遠未來;從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卻宛如一個非常短暫的往昔。一個人必須等到年歲已大,才可能透悟人生。青春時節,時間邁著非常緩慢的步履;因此,我們生命的第一個四分之一階段,不僅是最幸福的,而且也是最漫長的,所以它留下了那樣多的美好記憶。假如我們要人追憶往事,那麼,任何人在此期間可敘說的東西,比下兩個階段都要多得多。這一段生活,就:像時令之春季,日子本身在根本上就變得令人難熬的漫長。

  當生活臨近結束時,我們並不知道這到底會發生什麼。不過,為什麼在老年我們會發現所經歷之生活是如此的短促呢?因為,此時,我們對這段生活的記憶是非常之少,因而顯得時光之短罷了。於是,我們忘掉了許多無關緊要的事,尤其是我們所經歷的不幸,剩下來的東西當然就為數不多了。此時,我們活得越長,則會更少考慮那些曾在我們看來是舉足輕重、富有價值的事件。時光往往不留痕跡地逝去。就像航船離岸越遠,岸上之物便越發變化,越難區分和辨認一樣,我們往昔的東西也漸漸淡漠了。

  在青春年少時,我們具有完整的意識;而在年老時,我們實際上只具有一半意識。我們越變老,我們就越是減少意識的程度而活著。事物在我們眼前穿過,卻不會產生任何印象,就像一件藝術作品被看過幹百次後沒有產生任何效果。我們做不得不做之事,過後,又不知道所做的究竟是些什麼。此時,由於生活本身越來越變得無意識,當社會衝向意識完全消逝的那個終點,這個過程會越發加快。由於長時間養成的接受同一物件的習慣,智慧就會變得如此精疲力盡,任何事件所產生的效果會越來越小。由此看來,孩子們的一小時比老人的一整日都漫長。因此,老人的時光,像一個下滑的圓球一樣,是作加速運動的。

  我們越年青,就越容易感到無聊。兒童總是需要不停的玩耍,無論是遊戲和幹活都行。如果不讓他們這樣,他們就會陷入可怕的無聊。青年人也復如是。隨年齡增長,無聊日趨減少。我們一生“最好時光”即是在老態龍鍾之日到來之時,因為,老人雖然情感的折磨平息了,但人生之重負卻遠較青年為甚。

  青年人長於直觀式的感受,老年人擅長思索追憶。因此,青春是詩歌豐收的季節,而老年則更適宜收穫哲學。同樣,在實際領域,我們青年人是由直觀感受到的和體察到的東西所決定;而在老年,是由思維中的東西所決定。

  人生的前四十年適於著書立說,而後三十年宜寫些評論。

  奇怪的是,只有到生命的尾聲,我們才真正聽到和領悟到我們自身和目標,尤其是同世界的關係。

  老年,長於避免不幸;青年,樂於容忍不幸。青年是一個不安的年歲,而年老則是一個休整的時節。

  人越老,人世之事則看得越輕。

  倘我們為老年,我們無疑面臨著死神;倘我們是年青人,我們佔有著生活。問題在於:二者之中,何者更可怕;而且,生活從整體上看,並不是那種過去比未來美好的東西。《舊約傳道書》說:“死亡之日比出生之日更美好。”想長命百歲,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淺薄的念頭。有一句西班牙諺語說得好:任何人活得越長,經歷的邪惡便越多。

勵志類短文
勵志短篇哲理文章
相關知識
勵志類的文章精選
青春勵志類的文章精選
勵志類好文章精選
勵志電臺文章精選_適合電臺勵志的文章
青春勵志類的文章選
勵志類的諺語精選合集
勵志青春文章精選
名人勵志故事文章精選
勵志人物文章精選3篇
勵志類的文章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