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萬能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學生如果沒有積累豐富的習作素材,就很難寫出真實而富有情感的文章。成語故事素材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中考萬能的“成語典故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得意洋洋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政績卓著。專門為他駕車的車伕,也倍覺榮耀。晏嬰每次出行,馬壯車美,那車伕高坐在華麗的車蓬前趕馬駕車,總是露出一副惹路人羨慕的神態。

  車伕的表現引起了他妻子的不安。這天,聽聞晏嬰車馬經過家門,她從門縫裡看了個明白。

  晚上,丈夫一回到家,妻子便提出要離婚分手。猶如晴天霹靂,車伕登時愕然:“好端端地為何要散?”

  只聽妻子說道:“晏子個頭不高,但肩負國相重任,名揚天下。他坐在車上,神情穩重深沉,沒有一點自滿的樣子。而你呢,雖然身材高大,但不過是駕車人而已,卻那麼意氣洋洋,不可一世。你如此妄自尊大,我怎能繼續跟你過下去啊!”

  一番話使車伕羞愧不已。

  從此,車伕行為檢點,對人態度謙虛。車伕轉變突然,晏嬰納罕,細問之下,方知原委,讚賞車伕勇於改過。

  後來,晏嬰還舉薦車伕擔任大夫之職。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釋讀】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

  二

  畏首畏尾

  春秋時代,晉國和楚國都是大國,而鄭國較弱小。晉和楚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都想把鄭國變為自己的附庸。

  有一次,晉靈公為了稱霸諸侯,製造聲勢,他在鄭國附近召集鄰近小國開會。鄭國因地處晉楚之間,既不願得罪晉國,也不願得罪楚國,所以只得找個藉口不去參加。晉靈公沒見鄭穆公來,便以為鄭國對晉國有二心。鄭穆公得知後惶恐不安,急忙寫信給晉靈公,陳述了鄭國與晉國曆史上的友好關係,說明鄭國的處境,表明鄭國的態度。信中還說:"我們鄭國位於晉、楚兩大國之間,北邊怕晉國,南邊畏懼楚國,故而未應邀出席會議,這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古話說:'頭也怕,尾也怕,全身上下還剩多少地方呢?'古話還說:'鹿到了快要死的時候,不選擇庇廕的地方,只求有地方安身。'我們鄭國,現在正是這樣,如果把我們逼得無路可走了,那我們就只好去投靠楚國了,如果我們投靠了楚國,那是你們逼我們不得不這樣做的!"

  晉靈公見信後,他怕鄭國真的投靠楚國,就決定不向鄭國興師問罪,而派人和談了事。

  【出處】《左傳·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釋讀】畏:怕,懼。前也怕,後也怕。形容膽子小,疑慮重重。

  三

  愛屋及烏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君***參看《助紂為虐》***。“西伯”***西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因為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辦法才得以出獄。當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後,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治。他首先聘得軍事家姜尚***即姜太公***為軍師,積極練兵備戰,又兼併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著,又將都城東遷至豐邑***今陝西省戶縣附近***,準備向東進軍。可是,遷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繼續擔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93;***shì***是武王的兩個得力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於是,武王正式宣佈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之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因為商紂王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願為他送命,於是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後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為周朝。

  當週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於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穩定下來,武王心裡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憂。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議。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法》裡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鹹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大意是說:周武王打敗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僕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於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容基本相同。由於這個傳說,就產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2]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裡也有類似的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餘。’”

  我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的《小雅》部分,題為《正月》的一首詩裡,就有“瞻烏爰止,於誰之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於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做“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 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詩中,開頭兩句是:“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宋朝人周敦頤的《濂溪詩》中有:“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宋朝人陳師道的《簡李伯益》詩中也有“時清視我門前雀,人好看君屋上烏。”都是用的“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典故。

  【出處】《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釋讀】因為愛一個屋子而連帶愛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初中成語故事作文素材
初三滿分作文議論文
相關知識
中考萬能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初中萬能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高中萬能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高中萬能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小學萬能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中考衝刺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小學語文萬能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中考創新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中考創新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中考萬能作文素材哲理故事